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一說《西遊記》中誰死得最冤?

說一說《西遊記》中誰死得最冤?

每讀到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謄文」,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時,心中總有些疙疙瘩瘩的感覺,總覺得這六耳獼猴罪不至死,總覺得這猴子是《西遊記》中死得最冤的一個。讀的次數越多,這種感覺越強烈。說到底,這妖猴不過是個無與倫比的造假高手,他的造假手段除了閻羅殿里的「諦聽」和西天的如來佛祖能夠識破外,任你天上、地上、地下三界內的神、人、鬼,都沒有能夠識破的。而假猴王之所以造假,只不過是想通過這種不正當的手段來博取功名。試想,這麼一個神通廣大的造假高手,又是這麼一個不該死的罪名,如果「上頭有人」的話,又會是一個什麼結果呢?

首先應該看到,這六耳獼猴是想「追求進步」的,是想躋身「上流社會」的。一般而言,這種想法也沒有什麼不好。不是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么?他之所以要變成「悟空」,是因為得知,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的系統工程是日後成佛的進階,故而易容造假,想從中賺出一條進身的階梯來。這種追求過程中的做法雖然不地道,卻很實用,一旦成功,事半功倍。所以,如今仍有許多人沿用此法去追逐名利。

六耳獼猴不但變成了「悟空」,還在唐僧不肯收留他的時候,出手打傷了「師父」,搶走了行李。這是老獼不講「江湖道德」的表現,這樣的行為很容易引起神仙們的公憤。後來,六耳獼猴果然遭到了眾仙家的聯手打擊。當沙僧到花果山去討行李和討說法時,卻看見「悟空」坐在高台上朗讀通關文牒,搞得沙和尚一頭霧水,這猴頭什麼時候開始學習了?就在沙和尚曆數了「師兄」打「師父」的錯誤後,只見假悟空冷笑道:「我今熟讀了牒文,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經,送上東土,我獨成功,教那南贍部洲人立我為祖,萬世傳名也。」說完,還弄出一個假唐僧、一個假八戒、一個假沙僧和一匹假白馬來。看看,為了出人頭地,揚名立萬,居然造出如此荒唐的假來,這個假,造得太過分了。怪不得氣憤難忍的沙和尚會乘真假猴王打鬥時,把花果山砸了個稀里嘩啦,把幾個假貨殺了個一乾二淨。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以上「不法行為」而言,如果老獼「上頭有人」的話,最多只會給一個「下不為例」的處理。不信?查一下所有妖怪的檔案,就知道老獼的犯罪情節應該是所有案犯中最輕的了。譬如:少年犯牛聖嬰紅孩兒,就曾想吃唐僧肉,並且己付之行動。這一行為,不僅牽扯到人命大案,還牽扯到「破壞取經大業」的政治問題。可因為他是取經開路先鋒孫悟空的侄兒,最後不僅沒被判刑,還被破格提拔,成了觀音菩薩的善財童子、貼身秘書。又譬如:通天河的那位魚精。且不說千方百計要吃唐僧肉,單說每年都有一對童男童女要被他吃掉,這老傢伙就該就地正法了。可人家原是菩薩蓮花池中的寵物金魚,最終得了個取保候審。接下來就是無人問津,不了了之。

而老獼呢,只是為了「成名成家」,躋身「上流社會」;方才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假扮孫悟空,去搶西行取經護照的。如按此罪與上述兩妖的罪行比較,不是輕得多麼?可老獼偏偏被判成了死罪。試想,如果老獼「上頭有人」的話,會是什麼結果?說不定還會得個這種「積極爭取進步」的精神應當受到保護的批示呢!

首先,我們得承認,六耳獼猴有才。論神通,與孫大聖一般無二;真假猴王從花果山打到落伽山,從靈霄寶殿打到陰曹地府,硬是分不出高下來。論變化,與美猴王難分伯仲;任你悟空如何變化,他都能變得不差分毫。他變出來的「悟空」,不管你是三藏師父,還是觀音菩薩,是念緊箍咒,還是用照妖鏡,都無法分辨兩個猴頭誰真誰假,就連真悟空也差點搞不清自己是真是假了。常言道:「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碰到如此神通了得的造假高手,真真假假你怎麼分得清?可見,六耳獼猴真是「太有才了」!

老實說,如果當時的人事制度合理一些,憑六耳獼猴這一身本事,早該被政府重用,成就一番事業了。哪還用得著又是整容,又是搶護照的這般瞎折騰?

你看,天庭上的那些達官貴人,就憑著那點兒能耐,還不是照樣高官厚祿、養尊處優。想當年,齊天大聖憑著一根金箍棒,就能殺遍天兵天將,打敗各路神仙,把天宮鬧了個天翻地覆。真不知這幫窩囊的天官們,有多少是跑官買官得來的?試想,如果當年老獼也在天軍的隊伍中,那齊天大聖就不可能鬧得這麼歡了不是?

還可以設想,六耳獼猴如果「上頭有人」,稍微在「領導」跟前遞個話什麼的,賞個諸如「弼馬溫」之類的小銜,不僅天庭能增加一條能征善戰的好漢,老獼也不至於淪落草莽,更不至於為了追名逐利去造假取經,還打劫傷人,最終惹來殺身之禍了。

正是由於「上頭沒人」,可悲的六耳獼猴終於沒能走上正道。最後,為了分辨真假,兩個猴頭在半空里,拉拉扯扯,抓抓揸揸,且行且斗,吆天喝地,一直打到大西天靈鷲山雷音寶剎前。結果,假猴王被如來佛祖的金缽罩住,現出本象。真悟空對這個變成自己的造假高手,早就恨得牙痒痒了,乘著佛祖施法,六耳獼猴無處逃遁之時,手起棒落,結果了假猴王的性命。由是,《西遊記》中神通廣大,罪不至死的第一造假高手,就這樣落了個可悲的下場。悲乎?冤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小糸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十位太監之東漢張讓
中國歷史上存在後又神秘消失的五個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