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史義軍:學習東北抗聯歷史一定要研究偽滿洲國地理區劃

史義軍:學習東北抗聯歷史一定要研究偽滿洲國地理區劃

我在已故東北抗聯史研究專家、原黑龍江省黨史研究室研究員趙亮先生家看到一本複印的《三江省政要概覽》第十章,這本書中有個表是關於保甲制度實施狀況的調查表,這個表讓我了解到了偽三江省1934年建省之初都有那些縣,抄錄在此,也供朋友們學習東北抗聯史時參考:

樺川縣、富錦縣、寶清縣、勃利縣、依蘭縣、方正縣、通河縣、鳳山縣、湯原縣、蘿北縣、綏濱縣、同江縣、撫遠縣、饒河縣,共14縣。

看到這個區劃,也使我想到了東北抗聯在偽三江省活動的情況,想到了7月以來,黑龍江省重走抗聯路自佳木斯市開始走起,一路走,一路唱,一路迷迷茫茫的各大媒體最初的報道說中出現的笑話:

「佳木斯是東北抗聯的誕生地、主戰場和核心區。東北抗聯11個軍中,有5個軍在這裡誕生,有8個軍在三江平原浴血奮戰,湧現出以趙尚志、李兆麟、夏雲階、祁致中、冷雲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人物,流傳著土龍山暴動等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

現在佳木斯的區域劃分,截至2018年,佳木斯市共轄10個縣級行政區,包括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3個縣,分別是向陽區、前進區、東風區、郊區、富錦市、同江市、撫遠市、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

如果按照游擊隊、人民革命軍、東北抗聯這樣一個階段劃分,按照游擊隊創建算起,我怎麼也沒有數出來有「5個軍在這裡誕生」。

湯原縣誕生了東北抗聯六軍,樺南縣誕生了八軍、十一軍。

還有那個軍是在這裡誕生的呢?沒有啊!一軍誕生在吉林。二軍誕生在吉林。三軍誕生在珠河,也就是現在的尚志市。四軍誕生在密山,如果按照李延祿的說法,應該是吉林救國軍時期,也可算作吉林。五軍誕生在牡丹江地區。六軍在湯原。七軍在饒河。八軍在樺南。九軍在依蘭,如果按照自衛軍支隊時期算,八軍也是在依蘭。十軍在五常。十一軍在樺南。

偽滿洲國1934年建立三江省,偽三江省設置之初的管轄範圍,包括原黑龍江省的通河、鳳山、湯原、蘿北、綏濱5縣與吉林省的方正、依蘭、樺川、富錦、勃利、寶清、饒河、同江、撫遠9縣,共14縣。1937年7月,設置佳木斯市,由省直轄。1939年6月,增設鶴立縣;撤銷鳳山縣,併入通河縣;將寶清、饒河2縣劃歸新設之東安省。

1941年1月,將勃利縣劃歸東安省管轄。同年8月,將黑河省的佛山縣劃歸三江省管轄。至此,全省共轄1市、12縣,即:佳木斯市,方正、依蘭、通河、湯原、樺川、富錦、蘿北、綏濱、同江、撫遠、鶴立、佛山縣。

這樣看來,佳木斯市有關方面是按照偽三江省區域劃分來統計東北抗聯誕生地的。佳木斯有關方面確實是按照1934年的統一口徑統計的,六軍、七軍、八軍、九軍、十一軍在這裡誕生。

這樣統計,其實還是地方觀念在作怪,還是一種爭搶文化資源的表現,如此哈爾濱有關方面、雙鴨山有關方面、牡丹江有關方面怎麼看呢?其實這樣統計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由此,我想到在書寫東北抗聯歷史,一定要搞清當年的區劃,比如當年偽三江省沒有樺南縣,八軍誕生地就應該是依蘭縣土龍山,加註釋說明是今天的佳木斯樺南縣。這樣就能使讀者清楚。

最近幫朋友看稿子,就經常能看到這類問題,如表述東北抗聯戰鬥情況時,經常出現「遜克」、「嘉蔭」等地理名詞,其實1943年以前是沒有遜克這個地理名詞的,之前是「遜河」縣和「奇克」縣。嘉蔭是1955年才出現這個地理名詞的,以前叫佛山縣。

學習和研究東北抗聯歷史首先要搞清楚地理,否則很容易出錯,寫文章也要前後統一,盡量按當時的地名表述,加括弧間注的方式解釋,如「依蘭土龍山(今樺南縣土龍山)」,這樣不容易出錯,也能使讀者學到地理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畢諾犬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