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教授的黑龍江下游之旅

日本教授的黑龍江下游之旅

「節選自日本教授細谷良夫的黑龍江下游遊記」

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

8月4日

過了12點,離開共青城後到靠近中途的村子補給水,哈巴羅夫斯克也有紅色的水,水的惡化在共青城也是一樣的。即使稱為阿穆爾河這樣的大河能夠確保澄清之水的地方似乎也是有限的。阿穆爾水面由廣闊變成兩岸能望見的那樣狹窄,或許看錯了,在前方是錫霍特山脈的一角吧,開始看到海拔500米的群山。一邊看著右岸尼金艾譚包夫斯克村、謝然浩巴村、亞告道尼村的景色一邊航行,這裡砍伐後堆積著準備運出的木材很顯眼,這周圍應該是靠近泰爾的地方吧。船長使用的航行水路地圖上沒有泰爾這個地名。

船長在通稱為代林斯其的河中沙洲靠岸,被山環抱著的平坦的廣闊地帶,似乎是龍藏描寫的地方,故這周圍應該是泰爾吧!登上河中沙洲來看卻什麼也沒有。又繼續航行,停泊在了稱為再然諾保爾斯基大沙洲的北端,一邊愉快地生著火一邊驅趕蚊子。

8月5日 早晨朝霧瀰漫,夜裡繁星閃閃

吃過早飯,9點30分出航,目標指向奇集湖。東側是非常遼闊的濕地帶,河道寬廣,水卻很淺,限制了航路。此時,在廣闊的南下的河道蛇行前進駛向目的地。這周圍已經是龍藏報告中所記述的地方了,與其《東韃紀行》吻合,但是,沒能見到與其記述一致的風景。一邊看著由毛皮商人的名字命名的秦麥爾瑪瑙夫斯克等小村鎮一邊航行。13點40分左右到了僅次於尼古拉耶夫斯克的街鎮,通過索菲斯克距離奇集湖近了,正如龍藏記述的那樣「這裡颶風驟起、波濤洶湧」,風變得很強,波濤叩擊著船舷。在奇集湖入口處,上流水深而下游水淺,據說如果沒有小船就不能到達湖面。遠望著奇集湖入口繼續航行,此時,風逐漸減弱。在16點,通過了在蘇聯東側開發阿穆爾河的尼百利斯考艾和穆拉維約夫會面的馬林斯考艾,過來有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歷史遺迹的斯丘島。在此,風逐漸變大,河水形成了高高的波浪,奇集湖周圍是航行的避難所吧。距馬林斯考艾6-8公里的地方有個1935年之前滿洲人進行貿易的叫做代然的村落,但那個場所已經是不能確定的事情了。今夜,停泊在蒙古這邊的河中沙洲。也許是因為周圍有拖網捕魚的漁民的緣故,船長將連接河中沙洲的梯子卸下,將甲板上的行李收拾起來,以備警戒。

8月6日陰,有小陣雨,微冷

7點出航,迅速通過了蒙古村落,在左岸沿著建有電線杆的線路航行,見不到道路。過了8點,在布高拉道斯考艾靠岸,據說過去這裡居住著2萬罐頭廠的工人,至今變成5千人了。今天是星期天,是博物館的休息日,考比奇考為了能夠開館,去拜訪了館長,大約10分鐘走到了博物館。館長到了博物館,開館並解釋說今天去摘野草莓了。布高拉道斯考艾本來是叫泰秦的城鎮,1855年,伊爾庫斯克的布高拉道斯考艾地方出身的俄國人開始殖民活動。飼養獵犬的烏利奇人和養雞的俄國人發生衝突,烏利奇人向對岸的烏夫塔遷移了。烏利奇人總共3千人口,在這裡居住2千,在布高拉道斯考艾村有240人,多數是與俄羅斯人的混血。在此能夠看到展示烏利奇人村子的模型:高床式的食物倉庫、鮭魚乾燥場和祭祀熊的小屋、紡線的紡車、裝飾的錢幣等,和阿依努族認定額村子相似。還有12隻狗和放入嬰兒的搖籃,他們的衣裝模樣等和那乃人頗有不同。在薩滿被禁止的現在,仍有一位90多歲的老婆婆做薩滿,60年代之前,用在山上捕獵的熊舉行祭祀儀式。1991年3月的記錄中保留了飼養幼熊4年,舉行古老儀式的記載,據說之後不再舉行了。出了博物館後,在河岸的奧庫拉道尼考夫看到了發掘的25萬年前的舊石器遺址。從這能看見對岸烏利奇人遷移居住的烏夫塔村。

過了14點,出航了。河面再次變得狹窄,雖說寬度有一公里以上,但是能看見兩岸的岩山,能看到河岸到處是被採伐的樹林的痕迹,像這樣的採伐遺迹和廣場,是俄國人殖民失敗後撤退出去的村落遺迹。河再次變得寬廣,注入主流的支流匯合點形成濕地地帶,不少小河流入。即使是阿穆爾河的主流,河面的大部分也是被濕地佔據著,實際上流水的部分是十分有限的。在阿穆爾河下游地區,和上游的黑龍江不同,每個支流都能夠居住的也許只有阿姆貢河等大的河流。大約7公里左右,到達斯薩尼療養院,在這裡因有船長的熟人居住於此,故停泊兩個小時。停泊中哈巴羅夫斯克出發經由共青城去尼古拉耶夫斯克的水翼船到達了,下來了20多人。考比奇考買了用鹽腌制的鮭魚籽,豐富了晚餐。晚餐了水的補給之後,18點10分出航,到河中沙洲停泊,但是從這裡能夠望見遙遠的泰爾山丘。

8月7日 多雲轉晴 早晨微寒

昨夜,尼古拉耶夫斯克下雨,天氣是城鎮路不好走的前兆吧。7點出航,50分鐘在泰爾碼頭靠岸。被山環繞著有一片狹窄的平坦地,這是元朝的征東元帥府,明朝的奴兒干都司所在地。在河岸聳立著30多米的山崖上,說是有觀音廟和石碑。登上山崖一看,3-400米的山並列著,後面地帶突出的一端是泰爾斷崖。對岸能看到臨近的阿姆貢河河口,這一代的阿穆爾河的河面寬700-800米。湍急的河流沖刷著崖面,捲起旋渦奔流而下。1918年訪問此地的鳥居龍藏描述建有磚塔的地方,收集有俄國人的素描。這幅畫,山崖的中間畫有磚塔,說明「過去磚塔的旁邊有觀音廟及兩座永樂和宣德的碑文佇立在那裡」。畫中所繪,與山崖中間的地形不同。鳥居龍藏所說有觀音廟的地方,距今已經是四十二三年以前的建築,根據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工作者記載:「丘陵之上建有依那肯奇斯克的寺院」,那個俄羅斯寺院現在既無痕迹也無說明。現在太低的中央安裝有衛國戰爭時期使用的古老大炮,面向河口,被破壞的炮台5公尺見方的地方,表層的土被削平了,布紋磚散落一地。這大概是阿爾泰米艾夫發掘遺迹吧。石碑本來有三個,運出的時候,其中一個掉入河裡而去向不明了,斷崖下面水深40米,加上水流湍急,至今無法搜索。再者此事鳥居龍藏也說過,大概也是從過去流傳的。

泰爾本身是一個靠近山腳的不足百戶的村落,從事漁業生產,一個來賣乾魚的男人是尼夫赫人,靠近我們船的汽艇上坐著那乃老婦人、尼夫赫人和涅吉達爾人三個年輕人,他們像是親戚。停留了2小時後,出航了,駛向尼古拉耶夫斯克。18點到了尼古拉耶夫斯克碼頭。這個船沒有得到外洋航行許可,所以不能從尼古拉耶夫斯克港入海。

尼古拉耶夫斯克市是1850年根據列那·涅韋爾斯科伊提督提議而建立的,是阿穆爾河第一街,但是1870-80年間,伴隨著經濟形勢的惡化,及軍隊遷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行政機關遷移到哈巴羅夫斯克而衰退下來。現在是漁業基地,有與之相適應的造船廠、麵包廠等工業,最近金礦開採也興盛起來。但是,我們日本人還是將其作為尼港事件的發生地而被記憶吧!

尼港事件指日本出兵西伯利亞時的一次國際糾紛。1920年(大正9年)2月佔領黑龍江口尼古拉也夫斯克(尼港)的日本守備隊被游擊隊包圍,簽署投降協定。3月撕毀協定,進行偷襲反擊失敗,領事、守備隊長、士兵及僑民七百餘人被殲,其餘一百二十二人被俘。5月在日軍反擊前,游擊隊殺死全部日本俘虜和俄國反革命分子後撤退,事後游擊隊負責人被革命政府處以死刑。但日本政府7月佔領北庫頁島作為索取賠償的保證。1925年日蘇談判恢復邦交時,日方要求賠償未能實現,5月,庫頁島佔領軍撤退

下圖為尼古耶夫斯克城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兒童時候玩拔根兒,您有什麼技巧取勝嗎?
歷史上的今天:慈禧太后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