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探秘唐代古墓壁畫

探秘唐代古墓壁畫

中國航空報訊:洛陽有座古代藝術博物館,位於邙山,當地人又稱其為古墓博物館。

今年高溫假期間,我得以親自前去參觀探秘。其中「絲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古代壁畫修復成果展」,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古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的說法,洛陽邙山一代,據說因其風水好,很多帝王將相葬在了這裡。博物館這次展出的修復成果壁畫,很多就是在唐代墓葬中發現的。參觀時需要戴鞋套,裡面的光線十分昏暗,溫度和濕度也是嚴格控制。

中國古代講究事死如事生,唐代古墓壁畫人物高大,造型生動,反映了逝者生前的生活百態,也向我們揭秘了唐代的現實生活、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

比如唐安國相王(李旦)孺人崔氏墓中出土的武士圖,高鼻深眼大耳,活脫脫就是來自西域的胡人形象。而另一座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墓出土的牽馬出行圖,馬夫更是一臉絡腮鬍子;牽駝出行圖,前面的馱夫戴著尖尖帽子,也是一個瘦瘦的胡人。壁畫中的侍衛高大威猛、體格健壯,侍女體態豐滿、造型生動,馬匹、駱駝膘肥體壯、生動傳神。

唐代中西貿易、文化交流頻繁,西域胡人入居中原的人數眾多。這些胡人的職業也豐富多彩,身份更是多元化。既有進入中原後為唐朝效力的文臣武將,也有從事販運的商賈,有從事畜牧的牽馬養駱駝者,還有侍奉主人的家僕等。這些胡人形象被畫進了墓里的壁畫,主人期望他們隨著自己一起進入來世,繼續提供服務。這說明唐朝外來民族的數量之多,範圍之廣,胡人形象已深入人心。

安陽唐趙逸公墓出土了近30平方米的壁畫,其中的侍女圖特別值得一提。壁畫中的三位侍女髮式各不相同,她們的頭上或簪花,或扎巾,但是面妝是一樣的。嘴唇塗烏膏,兩頰畫對稱的斜紅,眉形畫成整體較粗、末梢開叉的「分稍眉」,和一種又粗又短,形如春蠶出繭的「出繭眉」,是一種大膽開放型的面妝。

可別笑話這些侍女的樣子奇怪,這種妝容可是大有來頭的,叫做時世妝,是唐代最流行的妝容之一。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時世妝》一詩中描述道:

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

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

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

圓鬟無鬢堆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

壁畫中這種妝面的形式,是由當時的西北少數民族傳來,流行於唐代的長安婦女中,尤為當時的貴族婦女所愛。其特點是兩眉畫作「八字形」,頭梳圓環椎髻,因其「狀似悲啼者」,故又名「啼妝」。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保存比較完整的壁畫也對白居易等人的詩進行了很好的印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首屆陝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勞模袁志敏:用行動刻畫人生
請注意!你的生活正在悄悄被航空元素「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