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已經遠去的那些老北京叫賣聲

已經遠去的那些老北京叫賣聲

今兒個,

咱先看段兒視頻,

這可是小編珍藏已久的。

老北京叫賣聲,您聽過幾種?

我猜您肯定能來上幾嗓子吧~

借著前面兒的視頻,

咱來一起聊聊老北京城的吆喝(叫賣)。

季冬十二月

關東糖、年畫、松柏枝、芝麻秸兒

這說話沒多久就要過年了,

賣年畫的背著藍布包袱,裡面裹著大小樣式的年畫,

吆喝「年畫來買畫,貼對子嘞~有春聯的賣~」

「街門對兒,屋門對兒,買橫批送福字兒!」

還有一種東西,如今是看不到了,

就是賣松柏枝兒和芝麻秸兒的。

老北京過除夕要用松柏枝兒紮起來敬神,

把芝麻秸兒撒在院子里,

人一踩上去咯吱咯吱響,叫「踩祟」,

吆喝也很簡單「松柏枝兒,芝麻秸兒咧!」

仲冬十一月

半空兒、黃曆、水蘿蔔

半空兒就是不飽滿的花生

吆喝「半空兒多給哎!」

黃曆也就是月曆牌兒

他們肩扛著褡褳,

吆喝「賣大本兒黃曆,賣月份牌兒咧~」

水蘿蔔就是心兒里美,

北京新宮產的最好,現在沒有了,

冬天乾燥愛上火,

這青皮紅瓤的水蘿蔔祛痰去火,人見人愛!

吆喝「賽過梨來,辣來管換!

又酥又脆的心兒里美來!蘿蔔!」

孟冬十月

大白菜、蒲帘子、劈柴、炭

冬儲大白菜分白口和青口,

白口是近郊產的,青口是河北玉田產的,

老北京人獨愛青口的,幫多味甜,

小販推著獨輪車吆喝「存大白菜來,

青口白菜,白菜回窖來哎~」

蒲帘子用蒲棒的葉子編成,

掛在門口或窗戶擋風禦寒,

吆喝「買蒲帘子嘞~」

賣炭和劈柴的不吆喝,

因為是駱駝送,

駝鈴一響,誰都知道是賣什麼的!

季秋九月

落花生、柿子、夜壺

花生九月上市,

帶皮炒熟,脆生耐嚼,

小販背個袋子,挎個籃子,

串著衚衕兒喊「脆瓤兒的落花生哎,抓落花生咧~」

賣柿子的挑個筐,

吆喝「大柿子咧,喝了蜜,澀了管換!」

夜壺是老北京晚上的必備品,

那時候家裡沒廁所,

夜長天兒冷,尿就多,夜

壺可不能沒有。

近郊農民挑一擔子進城來賣「賣大夜壺呦~」

仲秋八月

棗兒、栗子、螃蟹、山裡紅

棗在北京要數郎家園的尜尜棗最有名。

賣棗突出一個脆字,

吆喝起來是「脆棗嘞,郎家園的尜尜棗兒嘞,

買棗兒有鮮嘗!」

賣栗子的只喊

「良鄉的栗子咧~」

八月賣團臍螃蟹,北京主要是河蟹,

吆喝道「哎嗨哎,大活螃蟹哎~」

山裡紅就是山楂,

賣的時候,論掛不論斤,

不論有多少,都吆喝只有兩掛

「還有兩掛大山裡紅嘞~」

孟秋七月

蓮花燈

七月十五中元節,家家戶戶放河燈。

河燈似蓮花,

吆喝起來也簡單「賣蓮花燈~」

季夏六月

豌豆、西瓜、蜜桃、菱角、

雪花落、梨膏糖、鮮花

那賣豌豆的用鹽水、花椒、

茴香、大料把豌豆煮熟晾乾,

脖子上掛個托盤兒,或者提個籃子,

喊著「牛筋兒來豌豆,多給的豌豆賽過榛子咧~」

賣西瓜的分兩種,

一種是挑擔賣的,一種是乾鮮果品鋪的,

吆喝的還不一樣,

挑擔的是「沙口兒的甜,沙凌凌的瓤兒,

包圓兒的西瓜哎~」

鋪子則是「塊兒大來,沙口兒的甜,

沙凌凌的瓤兒,賽過冰糖!

給個子兒,就來一大塊兒嘞!」

賣桃的吆喝:

「一兜兒水的大蜜桃,深州的蜜桃!」

賣菱角的

「鮮菱角哎嗨哎,鮮菱角嘞~」

秋梨膏是用糖加芝麻熬後凝固而成,

每塊差不多指甲蓋兒大小,

用線串起來,

吆喝「大梨膏哎,蘸帖兒嘞大梨膏~」

(圖不對文)

賣鮮花主要是玉蘭和晚香玉,

吆喝「賣玉蘭花咧,茉莉花呦,晚香玉哎~」

不過要數最招人待見的,

還得是雪花落(酪),

其實就是最早的冰激凌。

推車上有個大木桶,裡面套個小鐵桶,

加上白糖玫瑰水,周圍放碎冰,撒上鹽。

小鐵桶中間有個軸,軸上纏繩,

來回一拉,鐵桶就轉,

鐵桶里的糖水就會降溫,

慢慢就在鐵桶壁上掛了凌,

再用竹板兒刮下來,

賣的時候用鐵笊籬撈出來,盛在小碗里,

吆喝是「冰攪凌嘞雪花落,又去暑來又解渴,

冰鎮的凌嘞雪花落,熟水白糖桂花多!」

仲夏五月

粽子、菖蒲、艾草、桑葚、櫻桃、

神符、葫蘆、江米藕、酸梅湯

五月節吃粽子誰都知道,

北京賣粽子的一般挑個木桶,

帶上小碟兒,小鋼叉子,白糖罐兒,

粽子用葦子葉包江米和黃米兩種,

吆喝「江米的、小棗兒的、涼涼的~大粽子嘞哎」。

菖蒲和艾草是辟邪招福用的,

老北京人等端午節要把這倆東西掛在屋檐兒下,

小販賣的時候這樣喊「好蒲子嘞,好艾子~」

桑葚和櫻桃用來供佛,

吆喝道「黑白桑葚~供佛的嘞,桑葚嘞大櫻桃~」

複雜點兒就得說「哎櫻桃,那大個兒的是櫻桃,

那小個兒的都賽過李子,賽李子嘞~」

神符和葫蘆是去五毒辟邪氣的,

吆喝是「賣神符嘞,去五毒哇~」

「葫蘆兒呀,辟五毒的葫蘆。」

江米藕就是把藕兩頭兒切去,

中間塞進江米蒸熟,賣的時候切成薄片兒,

放在碟子里,撒上白糖,澆上桂花汁,

吆喝「江米藕嘞~」

酸梅湯可是老北京的消暑利器,

夏日街頭設攤,

大青花瓷缸內盛烏梅桂花白糖沏成之酸梅湯,以冰鎮之,

冰箱旁豎一黃銅月牙兒戟,以此為識。

販者一手持兩小銅碗,徑可三寸許,名曰冰盞兒。

以手指顛撥,兩盞擊撞錚錚作響,其聲清脆悅耳。

「又解渴,又帶涼,又加玫瑰又加糖,

不信您就鬧碗兒嘗,酸梅的湯兒勒另一個味兒勒!」

再加上這樣的唱詞兒,

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聞聲已自清涼之感。

孟夏四月

杏兒、芍藥花、黃花魚

四月初,果農們為了提高產量,

就要「打果兒」,

把一些歪瓜裂棗成熟較慢的杏摘下來,

甭提多酸了,

還得吆喝「水杏兒來,不酸不要錢咧~」

等到四月底,杏兒都熟了,

有金杏兒,白杏兒,紅杏兒,酸甜口兒,

吆喝「杏兒嘞,甜的嘞,酸了還要管還的嘞~」

賣芍藥花的多是丰台黃土崗的花農,

把芍藥花剪枝挑擔,

用藍布蓋在花上以保新鮮,

喊聲是「楊妃的芍藥~」

黃花魚小販多是打天津來的,

將魚裝在木桶里,加上冰塊,

到永定門外,或揀上好的送到大戶人家或者飯莊,

差一點兒的就吆喝起來了「哎嗨~黃花魚來賣~」

季春三月

香椿芽兒、苣蕒菜

賣香椿芽兒的用馬蓮捆成小捆兒,

和新下來的花椒芽兒一起叫賣

「鮮花椒嘞,嫩了芽兒的香椿。」

苣蕒菜今天北京沒什麼人吃了,

過去這可是時令菜,它又稱苦菜。

開春正是青黃不接,

冬儲的白菜土豆正趕上吃得差不多了,

北京人把苣蕒菜洗凈,用鹽和醋這麼一拌,

味道甘爽,清熱解毒。

挖完苣蕒菜進城的小販這麼吆喝

「約苣蕒菜哎,苣蕒菜芽兒嘞,苣蕒菜哎~」

因為便宜,甭提多招人待見了~

仲春二月

太陽糕、小盆兒、和菜

二月初一是太陽節,

太陽糕使用和好的米粉一層一層疊起來,

中間兒用黑糖分隔,再加上青絲紅絲,

再插上一枝用江米面捏成的五彩公雞,

上鍋蒸熟。

吆喝「供佛的太陽糕,太陽糕嘞,

小雞兒的太陽糕!」

賣小盆兒的喊:

「賣小盆兒咧,賣小罐兒咧,

喂貓的淺兒咧,

舀水的罐兒咧,大小夜壺兒咧~」

賣和菜的挑擔

一頭兒是鐵鍋,另一頭是水桶,

鍋里裝滿素鹵,桶里裝和菜,

吃的時候將和菜放入碗中,

澆上素鹵,點綴咸蘿蔔絲兒,

俗稱「旋粉兒」,

還得吆喝「和菜嘞,涼啊涼涼的旋粉兒咧~」

孟春一月

活鯉魚、金魚兒、燙麵餃、元宵

正月初一要祭財神,

老北京人講究用活鯉魚和鮮羊肉來做祭品。

鯉魚跳龍門嘛,圖個吉利,才能發財。

賣活鯉魚的魚販子扁擔挑個木盆,

嘴裡還得吆喝著「活鯉魚哎~」。

而賣小金魚兒的販子也是扁擔前面挑個木盆,

裡面用格子隔開大小不同的金魚兒供人挑選,

扁擔後面挑了個筐,裡面有大小不同的玻璃缸子,

邊走邊吆喝「賣大小金子魚兒嘞~哎嘿~」

燙麵餃又稱「蒸而炸」,

和好的素餡兒,用燙過的面來包,

上鍋蒸好了,再用餅鐺煎,

記住,一定要用大油,也就是豬油。

喊出來是這樣兒的詞兒「燙麵的餃兒熱的呀!」

元宵就不多說了,

只是有一種賣熟元宵的則要喊:

「筋道嘞滑透嘞,桂花兒味兒的什錦餡兒的元宵嘞~」

如今,

這些叫賣聲音,再也聽不到嘍~

只剩下「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感謝360個人圖書館@LuXin4164

提供的珍貴資料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老北京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慈安皇后家譜《鑲黃旗滿洲鈕鈷祿氏弘毅公譜圖》
五女山,留著滿族先人李滿住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