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Pro 深度體驗
hello,各位尾巴們大家好,我是小淼-海。
AirPods,這可能是目前最受大眾消費者喜愛的無線耳機產品。據國外調研機構的資料顯示,在 2019 年第三季度,真無線耳機市場規模已經擴大至了 3300 萬台,而這其中 45% 的份額都是屬於 Apple 的,你完全可以說,是 AirPods 讓 Apple 成為了一家相當成功的音頻廠商。
那麼,最早於 2016 年的 9 月份正式亮相的 AirPods 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魔力,讓消費者為其直呼「真香」呢?其中的原因其實很好理解,成熟的產品體驗和完善的生態體系讓 AirPods 自誕生之時就已經領先同類產品數年,AirPods 自然並不是第一款真無線耳機,但確實是第一款在產品層面做到完善的真無線耳機。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這些年玩過的真無線耳機產品不在少數,但其中真正會讓我持幣購入的型號寥寥無幾,而 AirPods 也是其中更加少數讓我從初代一直支持到現在的產品系列,都說「別看媒體老師吹什麼,得看媒體老師買什麼」,我想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吧。最早我買 AirPods 的理由可能和大部分人不太一樣,我買來主要是為了睡覺戴的,因為我戴入耳式耳塞沒法側身躺著,唯獨戴著 Apple 的 EarPods 才行,那麼 AirPods 又是腔體造型相似的無線版 EarPods,所以也就順手支持了。
但今年就不太一樣了,新的 AirPods Pro 在造型設計上變化較大,當人們都在嘲諷它像什麼吹風機、豌豆射手、小豬佩奇的時候,我只關心一個問題:「我戴 AirPods Pro 睡覺到底行不行?」
開個玩笑哈。AirPods Pro 的誕生呢算是圓了廣大粉絲的一個夢,當初 AirPods 發布時那些說「有降噪就買」的人也是時候兌現承諾了吧。其實廣大消費者對於 AirPods Pro 的疑問主要也就三點:
1、現在改成入耳式了,佩戴到底怎麼樣?
2、Apple 第一次做自家的降噪耳機,效果到底如何?
3、AirPods Pro 相較於二代 AirPods 到底「Pro」在什麼地方?
今天呢,我們也就主要圍繞著三點來詳細聊聊 AirPods Pro。
早在初代 AirPods 上市的時候,大家對於它佩戴的爭論就一直沒停過,有人說一戴就掉,也有人說戴著跑步都沒問題。誠然,AirPods 並不是一款所有人都可以戴著穩穩噹噹的耳塞,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正常使用是肯定沒有問題的,若你真要初步判斷是否能戴好 AirPods,那麼方法也很簡單,看一下自己的「耳屏間切跡」是否太寬就行了,至少這裡的寬度不能遠大於 AirPods 耳機柄的直徑,不然就會容易滑落。
今年的 AirPods Pro 則不太一樣,由於加入了硅膠套的設計,所以在佩戴穩定度上是有著一定的加成效果,即便你的耳朵「夾不住」AirPods,這次也至少可以「塞住」AirPods Pro。雖然在形態上 AirPods Pro 屬於入耳式耳機,但它在硅膠套的設計上與大多數型號不太一樣,AirPods Pro 的硅膠套是與防塵濾網直接結合在一起的,相比於獨立的硅膠套來說拆裝會比較輕鬆一些,不僅如此啊,這個硅膠套的形狀為橢圓形,塞入耳朵里也比較淺,屬於非常貼合且舒適的佩戴方式,這就使得 AirPods Pro 的佩戴相比於 AirPods 來說有著很大的進步。
為了保證用戶選擇了最為合適尺寸的硅膠套,Apple 還特別在設置中添加了「耳塞貼合度測試」,系統會通過播放一段音樂來進行聲學測試,建議大家在使用之前都試一下,保證實現最佳的降噪效果。
可惜啊,由於 AirPods Pro 的硅膠套完全是定製化的,所以如果你把它搞丟了或者搞爛了,那麼不好意思,這個就真的只能買官方的了,目前我還沒看到有第三方的硅膠套出來,所以大家還是愛護一點兒吧。對了,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啊,AirPods Pro 的這個硅膠套有著一股不可言喻的味道,不太清楚 Apple 到底是拿什麼材料做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摘下來聞一聞。
其實關於 AirPods Pro 的佩戴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比方說,你摘掉 AirPods Pro 的硅膠套後直接佩戴其實也不是不行,佩戴感受就有點兒類似於 AirPods 了,比較適合於不太喜歡入耳式耳機佩戴的人。當然了,這種騷操作看看就好,我是不太建議啊,不僅易漏音影響降噪效果,而且沒了硅膠套去輔助固定,耳塞滑落的可能性也大大提升。
不過,通過這種另類的佩戴方式我們也可以看出,AirPods Pro 並不完全依靠硅膠套塞入耳道的方式來實現佩戴,整個腔體的外殼是經過了很細緻的打磨,以實現與大部分人耳朵形狀的匹配,這也是其佩戴舒適感的來源之一。
單從目前的入耳式耳機產品中,AirPods Pro 的佩戴體驗已經算得上是非常不錯的了,以我個人的佩戴感受來講就是「無感化」,有時候戴著 AirPods Pro 並且開啟透明模式還真的有點沒戴耳機感覺。論長時間佩戴,我也試過在飛機上從滿電戴到完全沒電,將近 4 個多小時的使用過程下來耳朵並沒有什麼不適感,這樣的表現我想足以讓消費者滿足了吧。
如果說出色的佩戴是 AirPods Pro 優秀的表層,那麼細膩的降噪便是它優秀的裡層。
AirPods Pro 是 Apple 出品的第一款帶有主動降噪功能的真無線耳機產品,雖說初次涉足,但 Apple 不愧是 Apple,AirPods Pro 一出來就直接站在了真無線耳機降噪實力的第一梯隊,這般實力真的可怕。論降噪技術,其實 AirPods Pro 的主動降噪原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還是通過麥克風檢測外部聲波,然後通過與其相反的聲波進行抵消,實現降噪的目的,和市面上大部分降噪耳機的技術原理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在於 AirPods Pro 有著一枚處理能力的強大的 H1 晶元,可以每秒鐘以 200 次的頻率進行處理噪音,並且加上 Apple 出色的降噪演算法,整體效果就顯得很出眾了。
單說降噪強,大家可能沒有太直觀的印象。我就這麼說吧,戴著 AirPods Pro,無論是坐公交交通工具,還是搭飛機,環境中的噪音基本上被過濾掉了 80% 以上,我最近出差基本上都是戴著 AirPods Pro,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都被削弱了非常多,戴著在飛機上小憩一會兒是完全沒問題的。要不是它的單體續航就只有 4 個多小時,不然我覺得真的可以把 AirPods Pro 列為遠途飛行的必備佳品了。
在硬體上,AirPods Pro 運用了兩枚麥克風來參與主動降噪的部分,一個為位於耳塞腔體外側的外向式麥克風,另一個為位於耳塞出音孔與發聲單元之間的內向式麥克風,H1 晶元會針對這兩枚麥克風收集到的信號進行處理,實現更好的降噪效果。而在 AirPods Pro 的透明模式中,外向式麥克風會收集外界聲音,內向式麥克風依舊實現耳道內的聲波處理,這樣達到的效果同樣非常驚人,可以說 AirPods Pro 的透明模式是我用過這麼多降噪耳機中最自然的一個,日常你若是開啟透明模式,音樂音量調至 30%,那麼這樣的聽感完全就像是走到哪都自帶 BGM,外界的聲音非常清楚,耳邊也環繞著聲音,工作或者運動時使用還挺過癮的。
許多降噪耳機開啟透明模式,或者說是環境音模式時,出來的聲音失真感都比較重,並且部分入耳式耳塞的耳壓較大,體驗其實比較一般,AirPods Pro 的耳壓算是比較低的了,沒有一些入耳式降噪耳機的那種堵住耳朵的感覺,不過每個人的個人情況不太一樣,我也有發現有些人反饋戴久了 AirPods Pro 頭會暈,所以還是一句話,自己親自去試戴一下比什麼都強。
有個現象很有意思啊,我記得 AirPods Pro 出來那會兒,很多人開始吹它的降噪,甚至都有人說降噪水平比 Bose 700 都高了,老實說啊,AirPods Pro 的降噪確實很不錯,但也沒有強到秒殺頭戴式降噪耳機的地步,咱們要理性看待。
我用過的降噪耳機也蠻多了,Bose 和索尼是目前公認最好的兩家做降噪耳機的品牌,單單拿索尼的來講,AirPods Pro 的降噪水平是基本和索尼 WF-1000XM3 相同的,這兩者在降噪傾向上可能會有所差異,比方說 AirPods Pro 針對於低頻噪音有著很好的消除作用,而 WF-1000XM3 則在中高頻的噪音消除上比 AirPods Pro 好一點,並不存在誰秒殺誰這樣的言論,但如果是針對於飛機這樣的強低頻噪音場景來說,AirPods Pro 的降噪表現確實會比 WF-1000XM3 優秀一點,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使用情況和搭配器材來選擇合適的即可。
那麼上面誇了這麼多,AirPods Pro 就真的沒啥缺點嗎?
當然不是了。相比於 AirPods 來說,我個人覺得 AirPods Pro 存在的問題還多一些。這裡所說的「問題」不只是硬體方面,軟體方面也有囊括。首先,AirPods Pro 的麥克風拾音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出色,這種情況在我通過 AirPods Pro 接聽電話時尤為明顯,對方經常會表示聽不見我在說什麼。不僅如此,AirPods Pro 的穩定性也沒有此前 AirPods 好,像是之前很多人反饋的單邊感嘆號情況就很煩人,並且我也時不時遇到了左邊連不上右邊的 bug,這種不成熟的體驗在之前的 AirPods 上是很小几率的事件,但這會兒在 AirPods Pro 上遇見的幾率則略有提升。雖然我不太確定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但作為 Apple 第一款真無線降噪耳機,AirPods Pro 還是有進步空間的。
缺點咱們說歸說,但綜合來看 AirPods Pro 的確是目前非常值得推薦的真無線降噪耳機,尤其對於 Apple 用戶來講,生態下的體驗簡直不要太爽啊,Android 用戶則有比較多的選擇,不光是 AirPods Pro,索尼的 WF-1000XM3 也完全可行,就看你喜歡哪個了。
就在前幾周啊,我去參加了 Beats 的一個活動,體驗的耳機就是他們新出的 Solo Pro,在和他們總裁聊天的時候呢,我就問了一個問題,這個 Solo Pro 的「Pro」相比 Solo 來說就是體現在降噪部分嗎?那邊直接就否定了我的觀點,在 Beats 看來,這裡的「Pro」並不是因為 Solo Pro 相比 Solo 加了降噪那就變成了「Pro」,而是在性能和聲學結構上的提升使得它成為了「Pro」。
這個回答很有意思,我一下子就聯想到了 AirPods Pro 上。對於 AirPods 來說,AirPods Pro 是否只是一個加了降噪的改款版本呢?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
AirPods Pro 「Pro」的地方有很多,降噪只是它其中的一個特色功能,而為了實現這個功能,AirPods Pro 在結構上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方說那個內向式麥克風,它的位置位於振膜單元和出音孔中間,日常不僅僅負責降噪相關的工作,還會針對用戶的耳形自動調節聲音,到達每個人的聽感保持一致,這個技術有點像是之前 Nura 推出的 Nuraphone 耳機的調節效果,實際體驗起來可能沒有太大的感知,基本上你可以看作為一個校準的功能吧。不過在真無線耳機這麼小體積的腔體里還玩這一套,不愧是 Apple,很秀技術了。
在音色上,AirPods Pro 其實還是保持著 Apple 的一貫風格,由於改為了入耳式結構,所以在低頻部分對比 AirPods 有著一定的提升,聽起來不會過於散慢。就聽感而言雖算不上真無線耳機中的頂尖水準,但表現絕對十分穩當,屬於大眾都不會太討厭的類型。
除此之外,在一些細節上 AirPods Pro 也依舊彰顯了 Apple 對於使用體驗的重視。舉個例子來說,當耳機開啟降噪模式時,你摘下其中一邊的 AirPods Pro,那麼另一邊為了保證你不會因為單邊開啟降噪模式而感到聽覺的不適,會自動開啟透明模式,而當你再戴回去時,兩邊又會同時變為降噪模式,非常流暢且舒心的體驗。
並且 AirPods Pro 的按捏交互也很聰明,不僅用起來很和諧,還解決了敲擊入耳式耳機時會帶來的不適感。Apple 通過在 AirPods Pro 的耳機柄內加入力度感測器來實現這一功能,盲操起來比 AirPods 的敲擊更為精準,我個人還是蠻喜歡的。就是這個按捏操作連續進行的話可能會有些手酸,所以我最多也就連續捏兩次,捏三次的切回上一首就很少需要了。
對比起 AirPods,AirPods Pro 在沒有過大增加體積的情況下做到了行業頂尖的降噪效果,這是「Pro」;在體驗細節的打磨並且做到時刻保證用戶聽感舒適,這是「Pro」;在小巧的腔體內不僅具備著強大的 H1 晶元,還有著巧妙的麥克風設計,這是「Pro」;用舒適自然的按捏操作替代原先不夠精準的敲擊,這也是「Pro」。
這,就是全新的 AirPods Pro。
OK,謝謝各位看到這裡,我是小淼海,更多更好玩的資訊請關注數字尾巴,我們下次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