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也愛「減肥」?星球內部物質是否會因此發生改變?
原來月球也愛「減肥」,幾億年過後,它已成功變瘦約50米。只是,月球正朝著變瘦變美的方向奔跑,而科學家卻對它的舉動擔心不已。
隨著宇宙探索工作的推進,人類愈發覺得地球渺小。雖然地球環境優越,數億年來孕育了無數生命,但從宇宙尺寸來看,地球十分渺小,宇宙內比地球優質的星球應多得無法計數。哪怕將目光縮至銀河系,星系內環境比地球優越、資源比地球豐富的星體依舊數不勝數。
在知道宇宙內存在大量優質星體的情況下,科研人員感到興奮的同時也隱隱感覺擔憂。從生存及發展的角度來看,宇宙中存在多顆優秀星體是好事,這一方面為人類未來移民提供了多樣化選擇,另一方面,也給人類未來改造地球提供了多種模板與思路。而從另一角度來看,宇宙內優質星體數目眾多,或意味著宇宙生命種類繁多,換句話來說,外星人可能無處不在,只是人類一直未能發現它們。而至於人類多年苦尋外星人未果的原因,值得深思。
懷著喜悅、憂慮交雜的心情,科學家決定腳踏實地,從離地球較近的星球開始,逐步探索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之外的星體。說到離地球較近的星體,許多人應會首先想到月球。月球是地球的鄰居,同時它也是地球的護衛,它多年來一直不離不棄地跟隨地球。
早在遠古時代,智慧古人便已開始研究月球,只是當時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古人一直認為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研究的深入,天文學家逐漸認識到,月球其實並不屬於地球,它是一顆與地球相距約38萬千米的衛星。
為更進一步了解月球,20世紀70年代末期,實力較強的美國登上了月球。原本,他們都以為月球是一顆寶藏星球,認為只要登陸月球便能取得月球上的寶貴資源,但真正登上月球後,月球上的荒蕪情境讓科研人員倍感失落。考慮到月球的實際情況及登陸月球所需投入的巨大成本,美國此後很少登陸月球。
一年又一年過去,憑著自身不懈努力,中國逐漸在國際舞台上站穩了腳,中國的航天技術也已較從前提高了許多。今年,在國人的共同期待下,嫦娥四號順利飛向月球,準備啟動新一輪探月計劃。嫦娥四號登陸不久後便傳回了有關月背幔源物質的消息,結合多項資料來看,出現在月背上的幔源物質應主要由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組成。除收集到這一重要信息,嫦娥四號還傳回了一則驚人消息:月球正在減肥!
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減肥風潮已由人及星球,已從群眾中傳播到月球上?經過多次觀察與分析,科學家表示,與原始數據相比較,在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幾億年時間裡,月球的「腰圍」減少了約50米。伴隨著減肥運動的進行,月震出現的頻率也是逐漸增高。
說到這,部分讀者或很擔心,月震的出現會影響月球表面的地質組成嗎?這是否會給科研人員的科考工作帶來巨大困難?科學家表示,地球常出現地震,但一般情況下,地表物質結構及物質組成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從這一角度來看,月震或不會給月球帶來過多影響。但是話又說回來,月球不似地球,月球的直徑僅是地球的25%,其質量也不及地球,星球震動帶給「瘦弱」月球的影響或超過帶給地球的。
目前,科研人員正絞盡腦汁地思考阻止月球「減肥大計」的相關方法,同時科研人員也在思考如何加快探月進程,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探索到更多事物或現象。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