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被人們稱為「布衣院士」的盧永根,2017年,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捐贈給教育事業;生前,決定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一生,無私奉獻給作物遺傳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對照盧院士這面明鏡,人們不禁想起「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句老話,引發「人生在世,應該給後人留點什麼」的深深思索。

在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中,常常把「仁」與「愛」聯繫在一起。孔子的弟子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說「愛人」;《孟子·離婁下》中講「仁者愛人」;朱熹講得更為形象,他說「仁之發處自是愛」。講仁愛、做善事、樂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正直而高尚的人的行為準則,體現了人們對真善美的珍視和追求。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人,常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的感受。雷鋒把做好事當作自己的人生追求,並從中感悟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幸福;郭明義幾十年堅持學雷鋒,並帶動許多人跟他學、跟他干,他的愛心團隊也如滾雪球般壯大起來……數不清的英模人物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而自己的成就感和快樂感並沒有因給予而減少,相反,給予的愈多,自己所得的愈多,也使得自己的境界更高尚、人生更豐腴、人格更偉岸。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需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需要人人參與、自覺踐行。從全國道德模範的感人事迹,到我們身邊湧現出來的好人好事,向善向上的道德力量為社會文明進步不斷注入正能量。見賢思齊是對榜樣最好的回應。對照先進典型審視自我,積善成德,從自己做起,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每一個普通人也會像榜樣一般,收穫「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成就與快樂。

雨果曾說,天生的萬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製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這句話不無道理。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豐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一些人善良的本性變得扭曲,甚至完全泯滅,他們把損人利己作為人生信條。對於此類不良風氣,人們都甚為不滿、時常抱怨,但止於此還遠遠不夠。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之中,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社會不良風氣面前,僅有抱怨、指責是不夠的,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從完善自身做起,從關心身邊人做起,他人跌倒扶一把,別人有難幫一把,在舉手投足中詮釋人性的光輝,彰顯時代的精神。也許一朵玫瑰的芳香有限,但許許多多玫瑰的綻放彙集起來,就可以匯成芬芳的海洋。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信念的堅守、美德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更不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在選擇人生榜樣的時候,我們總是把目光投向那些一輩子做好事的人。「深山信使」王順友,一名普通的馬班郵路鄉郵員,在四川人煙稀少的大山裡整整走了20多年,用他的一顆愛心為百姓送去溫暖;百姓心中的「科技財神」李保國,紮根太行山30年,帶領10萬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時代楷模」朱彥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失去四肢和左眼,幾十年奮鬥不止帶領鄉親們蹚出一條脫貧新路……一個個榜樣楷模,讓人們感受到無私的情懷與堅守的力量。這樣的情懷,讓人們倍感溫暖、汲取力量;這樣的堅持,讓他們升華境界、日臻完善。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助人為樂的良好風氣,需要我們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持之以恆堅持做好事、行善舉,足以讓我們終身受益。一個把愛留在人間、用愛溫暖他人的人,方能成就高尚的人格,成就有價值的人生。

《山海經》里提到一種神奇的泥土,只需要一點點落到人間,即如酵母發麵、核子裂變般生長不息,這就是「息壤」。財富有多寡,能力有大小,但愛的「息壤」從來不拒絕哪怕再細小的「微塵」。一個被人關愛、有人幫助的人是幸運的;一個關愛別人、幫助別人的人是幸福的。當人們看著愛的「息壤」一天天地生髮成長、蔓延開去,當人們看著更多的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一個更加文明溫馨的社會就會呈現在我們面前。(向賢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玫瑰 的精彩文章:

激活玫瑰肌,給冬日一個粉色保護罩
喜歡玫瑰,不妨養「高檔玫瑰」卡羅拉,鮮紅的花色,炫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