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之舟,為和平友愛而來

中國之舟,為和平友愛而來

東非,肯亞,古老的蒙巴薩港歷經千年滄桑。

對於外來者,蒙巴薩人的記憶中有恨,源於曾長期被殖民;也有甜,鄭和船隊帶來了瓷器、絲綢和種子,還有來自中國的農耕技術。

600多年後,一條乳白色的東方大船在晨霧中緩緩駛入蒙巴薩港。當地人奔走相告:當年的鄭和船隊,回來了!

不光是蒙巴薩港,在吉布地港、達累斯薩拉姆港、塞席爾維多利亞港、吉大港……在這些殖民地時代曾被堅船利炮攻陷的港口,這條噴塗著紅色「十」字標識的白色大船,都受到了超規格的禮遇和歡迎。

航行在阿拉弗拉海域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2015年9月30日攝)。新華社發(江山 攝)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是一艘專門為海上醫療救護而量身定做的專業大型醫院船。沒有導彈,沒有艦炮,沒有魚雷,和平方舟滿載著技術精湛的中國軍醫,肩負著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使命,為和平、友誼與健康而來。

入列11年,和平方舟號醫院船9次走出國門,累計航行24萬餘海里,到訪43個國家和地區,為23萬多人次提供醫療服務,實施手術1400餘例,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之舟、和平之舟、友誼之舟、文化之舟。

生命

「醫生,醫生,快來救救這個孩子!」聽到呼救,醫院船護士長蔡偉萍迅即趕來。

孩子名叫馬利薩,剛2歲,已經因高燒而昏厥抽搐,出現嚴重脫水癥狀,化驗時連血都抽不出來。

蔡偉萍寸步不離地照顧馬利薩,不時拿自己的軍用水壺給小傢伙喂水,每隔一段時間,就用酒精棉球給打著吊瓶的馬利薩擦拭額頭、腋下,為小傢伙降溫。

「家沒有了還能重建,唯一的兒子若是沒了,今後怎麼辦?」孩子的母親羅文娜手足無措,她的丈夫已經在強颱風中遇難。

2013年11月,菲律賓遭受「海燕」強颱風襲擊,人員傷亡慘重。剛剛結束任務的和平方舟,此時正在進行檢修保養。災情發生,醫院船緊急馳援菲律賓。

為爭取更多時間營救生命,和平方舟直接穿過大風浪區,提前1天抵達災區。

中國海軍救援人員利用交通艇將菲律賓患者轉運到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接受治療(2013年11月24日攝)。新華社發(王景隆 攝)

由於傷病員太多,任務指揮員沈浩也加入了轉運病號的行列,把一位菲律賓老人背上船。

不幸的馬利薩,幸運地被和平方舟搜救人員發現,並送到陸上前置醫院,挽回了生命。

幾天後,和平方舟開設的前置醫院撤收,馬利薩和媽媽趕來送行,孩子抱著一束茉莉花蹣跚著跑過來,一頭鑽進蔡偉萍的懷裡。

茉莉花是菲律賓的國花,用以表達對遠方客人最高的敬意。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聯誼人員在獅子山首都弗里敦的泥石流災民安置點教小朋友正確洗手(2017年9月22日攝)。新華社發(江山 攝)

在茫茫大海之上,只要這艘「大白船」出現,就意味著生命可以延續。在這條生命之舟上,中國醫生一共接生了6名嬰兒,大多數孕婦患有多種疾病,無法順產而被送到醫院船上。

「多虧了和平方舟派出的小艇,否則我的左眼就失明了。」中國籍散貨船「騰達」號船員張春燕說。張春燕是「騰達」號的輪機長,隨船航經亞丁灣時,角磨機打磨的鐵屑飛入他的左眼,眼睛開始化膿,視力急劇下降。

張春燕幸運地遇到了和平方舟號醫院船。2017年8月17日,醫院船與執行第26批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黃岡艦,在亞丁灣中部海域會合,聯合為「騰達」號實施伴隨護航。

得知情況後,和平方舟任務指揮組立即派小艇在亞丁灣上架起生命通道,將張春燕接到醫院船。眼科專家吳晉暉看完他的病情後,倒吸一口涼氣:「時間再耽擱兩天,這隻眼睛就保不住了。」

麻醉、消毒、清創,3毫米鐵屑在風浪中被刮除,手術非常成功,張春燕回到了「騰達」號。

護航解除那一天,「騰達」號在甲板上打出巨大的標語「感謝海軍,祖國萬歲」。

和平

麻醉師李鵬至今也忘不了小男孩里沙自卑的眼神。

那是在馬爾地夫的一個孤兒院里,里沙把兩隻手藏在身後,不敢抬頭看來慰問的中國醫生,也不敢上前來領取禮物。

李鵬牽起里沙的小手,才發現孩子雙手都是六指畸形——矯正這樣的畸形在中國早就只是一個小手術,但在馬爾地夫,卻是很難想像的事情。骨科大夫侯黎升主刀完成了手術。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李洪艷護士長(右)在馬爾地夫一所孤兒院巡診時,為里沙(左二)進行初步診斷(2013年6月29日)。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當和平方舟離開馬爾地夫時,里沙已經可以大膽地揮動著還纏著紗布的雙手,向中國醫生告別。時隔4年,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抵達馬爾地夫,再見里沙時,他仍然會用漢語說「中國」「和平」。

和平方舟,像一隻銜著橄欖枝的和平鴿,不知疲倦地起航。2010年8月,和平方舟首次走出國門,赴亞丁灣海域及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塞席爾、孟加拉國等亞非五國,執行「和諧使命—2010」醫療服務任務。

作為我國萬噸級制式醫院船的首次遠航,這次航行的一舉一動,都引起了中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吉布地共和國,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和平方舟到訪的第一站。7天的醫療服務中,他們共診療當地患者2719人次,輔助檢查2588人次,受到當地民眾的交口稱讚。

在蒙巴薩,醫院船派出醫療小分隊,為聾啞學校、智力培育學校和孤兒院的孩子們進行巡診。面對不同的內心世界,隊員們用耐心和細心打開兒童的心扉,給他們進行診療、帶來禮物和歡笑。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醫護人員在大洋上組織宣誓簽名活動(2013年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醫療隊員們說,他們只有一個心愿,就是把中國醫療隊員的愛心獻給孩子們,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和平方舟為墨西哥軍人、民眾和華人華僑提供醫療服務4855人次,用仁愛之光溫暖人心,留下親和友善的東方大國形象。

巧合的是,早在1550年11月17日,就有一艘中國商船載著絲綢、香料、瓷器等漂洋過海來到阿卡普爾科,給當地帶來了歡樂和繁榮。人們親切地稱商船為「中國之船」,並將這一天定為「中國之船」節。

400多年後的2015年11月,和平方舟到訪阿卡普爾科。新時代的「中國之船」所走的路,正是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基因傳承。

每到一地,主平台診療、社區巡診、醫學研討、孤兒院聯誼……中國軍人親和友善,為和平而來,向世界兌現承諾,也立體展示了中國軍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正如和平方舟訪問剛果(布)時,該國一名高級官員所說:「軍隊通常為戰事奔波,但中國海軍的和平方舟,是為和平友愛而來,超越了國家間制度和種族的差異……」

友誼

2019年10月,北京。在「向海圖強——萬裏海疆畫展」上,一幅名為《恩師》的國畫,引起眾多參觀者駐足欣賞。

畫中描繪的是,和平方舟的一位女軍醫與當年教過的一位外國留學生,聯手為到訪國民眾診療的場面。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中醫專家李偉紅(右)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社區服務點為當地民眾拔火罐(2015年11月15日攝)。新華社發(江山 攝)

這名女軍醫的原型,是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中醫專家李偉紅。作為醫學交流的一部分,海軍軍醫大學每年都會接收一批外國留學生,他們畢業後像一顆顆友誼的種子,回到自己的祖國,撒向世界各地。

隨和平方舟出訪,李偉紅多次在世界各地遇到自己的學生,師生同堂會診,治病救人。「看到他們用在中國學到的本領服務社會,我非常開心。」李偉紅說。

和平方舟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超越了國家、種族和文化的差異,讓世界為之溫暖。特別是在危難之時,這艘滿載友誼的「大白船」的航跡,就如同向世界伸出的友誼之手。

位於西非的獅子山,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2017年8月中旬,一場罕見的泥石流摧毀了首都弗里敦的大片房屋。

瘧疾、傷寒、霍亂等流行,和平方舟勇敢「逆行」,來到這裡。中國醫生冒著生命危險,進入泥石流災民安置點巡診,並派出分隊對災民臨時住所、衛生區域和公共設施進行消毒,將9名重症患者送到醫院船上做進一步治療。

「白天出去接診、巡診,下午5點左右開始手術,手術台邊上用餐、加班到第二天凌晨兩三點都是常態。」和平方舟第3任船長郭保豐說。從靠泊到離開,所有的人都在緊張工作。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一名獅子山政府高級官員在參觀和平方舟後,對中國軍人說:「中國永遠是獅子山最可靠的兄弟。」

醫者仁心,患者至上。在非洲東部的肯亞開展醫療服務期間,一位患者的驗血報告,讓和平方舟護理部主任江有琴倒吸了一口涼氣:HIV呈陽性。也就是說,這是一名艾滋病患者。

懷著「救死扶傷」的醫者本能,江有琴為患者抽血、打針、化驗、治療,平靜一如往常。診療結束後,她才發現自己由於神經高度緊繃,衣服早已被汗水濕透了。

事後,當這名患者再次趕到碼頭表達感謝時,醫院船已前往坦尚尼亞。於是,他不遠千里從肯亞乘飛機追到坦尚尼亞:「我的家人平時都對我十分避諱,但中國醫生竟如此關愛和體貼!」

文化

加勒比的海風,在夜色中拂過寧靜的委內瑞拉拉瓜伊拉港。懸掛滿旗滿燈的和平方舟,宛若盛裝的公主,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甲板上,女兵邱明霞輕撫古箏,一曲悠揚的《漁舟唱晚》從指尖緩緩流出。原本熱鬧的甲板招待會,瞬間安靜了下來,人們都把目光投向舞台中央。中國民樂讓來賓們彷彿看到了一幅晚霞輝映下漁人載歌而歸的動人畫面。

這是和平方舟執行「和諧使命」任務期間開展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動。沿著當年鄭和船隊走過的航路,和平方舟一邊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救助生命,一邊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在11年的航跡中,和平方舟一共舉辦了100多場次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向世界推介傳統又現代的中國。

航行在太平洋上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2014年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在和平方舟的接診大廳,大屏幕滾動播放著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在這裡,人們知道了中國除了北京、上海、廣州,還有很多大城市,比如杭州、深圳和重慶。中國除了有京劇和功夫,還有華為和淘寶。中國人早就不留辮子,也不穿長衫,出門根本不用帶錢,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每到一地,與當地孔子學院師生進行交流也是和平方舟的一個既定科目。在獅子山、在安哥拉,多才多藝的和平方舟官兵給孔子學院師生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和平方舟上的醫生,不僅是一名合格的軍人、合格的醫生,還必須是一名合格的文化使者。」被譽為「元老級」船員的海上醫院院長孫濤說,每名船員都是這張中國名片上的字元。

「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王文珍在特殊學校與孩子們一起做遊戲(資料照片)。新華社發(代宗鋒 攝)

「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王文珍還記得,9年前,當她帶著一支以她名字命名的健康服務小分隊,走進肯亞的一所孤兒院時,孩子們臉上的好奇和緊張。

一套英文版的「洗手操」,讓孤兒院的孩子們歡樂起來,開心地跟著王文珍學習洗手。王文珍用女性特有的耐心,帶領孩子們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

「你們的到來,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仁愛文化。謝謝你,中國!」孤兒院院長比特麗絲說。

作為中醫專家,李偉紅和她傳承傳統的中醫學,一直是外國人好奇的焦點。

2015年11月3日至7日,和平方舟對美國聖迭戈進行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當地老人布拉斯金登船參觀時,李偉紅幫他把了把脈,拿出一根銀針,在他的右耳上扎了幾針,然後又讓他俯卧到病床上做拔罐。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布拉斯金頓感渾身輕鬆,連聲稱讚「太神奇了」。

李偉紅說:「中醫講究『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說到底也是為了一個字『通』。『通』,讓世界變得更好。」

56歲的醫療中心主任蔡金輝,是和平方舟首批船員,如今也成了年齡最大的船員。和平方舟的每一次遠航,蔡金輝從未缺席。在他看來,和平方舟始終秉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幫助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認識中國軍隊。

「我們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是被海洋連結成的命運共同體——這是我們要向全世界說的話。」蔡金輝說。

承載使命 為國遠航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為和平而生,向和平而去,近年來多次圓滿完成海上傷病員救治後送、重大災害應急救援、國際人道主義醫療救助等任務,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白色船體,噴塗紅色「十」字標識,在日益壯大的人民海軍序列中,和平方舟是人民群眾心目中那隻親切可愛的「大白」。

浪花掠過3大洋,足跡遠赴6大洲43個國家和地區,在一雙雙期盼的眼神中,和平方舟是一支最值得信賴的和平力量。

行遍祖國海疆,保障演習護航,在向海圖強的春潮中,和平方舟是不可或缺的遠洋衛勤力量。

和平方舟是生命之舟。她在疫區逆行,在災區衝鋒,在危難中點燃生命之光。人道、博愛、奉獻,和平方舟共展開各類手術1400多台次,將一批瀕臨死亡的患者拯救回來。先後有6名嬰兒,經過中國大夫的努力施救在和平方舟上順利降生,他們被分別取名叫作和平、中國、友誼……

和平方舟是和平之舟。沒有艦炮,沒有導彈,沒有魚雷,和平方舟滿載著醫術精湛的中國軍醫,還有病患急需的藥品。除了治病救人,和平方舟還廣泛宣傳「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發展不稱霸」的原則立場,熱情邀請軍地醫療工作者、醫學生上船參觀,組織聯合演練,毫無保留地開展技術交流,為當地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

和平方舟是友誼之舟。中國軍人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當地軍政要員、民眾和華僑的信任與尊重,與到訪國家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的國家出動軍艦、軍機前出護航,有的民眾為醫生們帶來了自家種的花生和烤的木薯。有一次和平方舟離開肯亞時,岸上突然出現了一支插著五星紅旗的摩托車隊,沿著海岸線追趕送行。

和平方舟是文化之舟。24萬餘海里的航程,和平方舟開展了100多場次的文化交流活動,詳細介紹傳統中國和當代中國,為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信仰的人講了一路中國故事。和平方舟,成為靠泊地很多青少年了解中國的窗口。「我長大了要去中國看一看」成為一代年輕人的夢想。

中國之舟,為和平而來。忠誠使命,建功海洋,和平方舟處處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履行中國軍隊維護世界和平的莊嚴承諾,必將在深藍大洋繼續奏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諧樂章。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記者 黎雲 張瑞傑 )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用當地政府推廣的「清潔煤」取暖,13歲女孩再也沒有醒來
因為一株「神草」,他們將這份國家級榮譽授予中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