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格力加碼空調價格戰,繼續清庫存保2000億營收

格力加碼空調價格戰,繼續清庫存保2000億營收

12月12日晚上,格力電器官微發布「讓利活動公告」,空調降價促銷增加兩款機型、讓利800~1000元。延續雙十一、11月底的價格戰,欲清理定頻空調庫存,保住2000億營收的規模。

格力讓利活動公告稱,格力在11月份兩次啟動讓利活動,部分系列產品已經滿負荷生產,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了滿足有緊急安裝需求的消費者,格力再拿出特定系列產品進行讓利活動,讓利幅度每套高達800~1000元。

第一財經記者當天從格力專賣店渠道獲得一份文件顯示,格力電器讓各地經銷商從12月1日起落實「再掀雙十一 百億大讓利」活動(11月26日宣布),對相關係列空調機型進行了價格調整並出台了庫存補差政策。

一位格力空調專賣店的老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格力雙十二讓利公告中提及的一些系列,之前已經降價,與格力雙十一及11月底降價的部分系列均是三級能效定頻空調。估計格力希望在明年國家空調能效新政之前,徹底清掉即將淘汰的舊機型。

由此可見,這次格力雙十二促銷是格力11月底掀起的降價促銷活動的進一步落地和延續。

之前,格力大一匹的三級能效定頻空調售價一般要1950元,現在最低降至1399元,比工程機還便宜。一些格力經銷商直接把這些促銷的空調,做成工程機。不過,格力的一級能效變頻空調並沒有降價。而業界預計,明年國家將出台空調能效新政,目前的三級能效定頻空調可能會被淘汰。

去庫存,是當前空調業的最大課題。調研機構產業在線向第一財經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10月中國家用空調生產832.5萬台,同比增長8.2%;銷售771.95萬台,同比增長3.1%。其中,內銷出貨506.6萬台,同比增長1.4%;出口265.35萬台,同比增長6.4%。

10月份832.5萬的產量,已是今年以來月產量的最低值,所以中國空調業的生產端處於嚴控當中,整體企業的工作重點依然是去庫存。因為2018年10月內銷出貨量不足500萬台,去年同期的基數低,才讓已經處於深度調整期的中國空調市場今年10月出現內銷的輕微同比增長。

格力11月9日晚宣布讓利30億元,緊接著美的、海爾、奧克斯等行業品牌紛紛跟進,引爆空調雙十一價格戰,行業售價回歸五年前。在價格刺激下,調研機構奧維雲網(AVC)預測雙十一當天國內空調零售額為78.8億元,同比增長42.2%。龍頭品牌拉大與其它品牌的差距,長尾品牌在營收、盈利等方面面臨考驗。

但是,雙十一高增長之下,空調行業也面臨隱憂。奧維雲網預測,一是短期內分流了未來的需求;二是行業價格下降之後,要想回到之前水平要較長時間修復,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受到考驗;三是吸引部分鄉鎮經銷商趁機囤貨,行業庫存風險增大,預計後續價格競爭持續激烈。

2019年前三季,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1550.4億元,同比增長4.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1.2億元,同比增長4.73%,業績增幅明顯降低。而且,格力電器今年第三季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0.03%、0.66%,幾乎沒有增長。

第四季度是空調行業傳統的淡季,格力電器在雙十一、11月底和雙十二接連掀起降價促銷,恐怕與年底沖業績有關。2018年,格力電器的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最近,格力電器已公告宣布,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明駿將斥資416.6億元從格力集團手中收購格力電器15%的股權。新的大股東入主在即,格力電器在國內空調市場疲軟的情況下,也有力保2000億營收規模的壓力。

創維空調副總經理、國內營銷本部總監甘建國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認為,由格力發起的價格戰,引起了空調行業的全面洗牌,讓原本疲軟的銷售淡季,受到大力刺激。眾多廠家紛紛加入價格戰之中,從渠道到電商都出現了紅海竟爭。

市場出現嚴重透支,行業出貨集中在低端機,集中在三級能效定頻空調和三級能效變頻空調,出現了降維消費的趨勢,影響了高端產品的推廣,大部分企業出現虧損銷售,渠道客戶高端機備貨更加謹慎,出現大量低端機備貨。甘建國認為,格力引發的價格戰達到了清理雜牌和劣質商品的目的,但同時也影響了空調行業的良性競爭。

對於後市的走向,甘建國說,雙十二格力再度發文,對更多型號進行大幅度降價,「表明格力此次降價時長和力度是一場持久戰,從而引發各大頭部品牌也陷入硝煙瀰漫的價格戰役」。

「2019年或許是最波動的一年」,甘建國預計,2020年在新國標下,空調市場將面對全新一輪的洗牌,迭代更新將成為下一個市場方向,有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的企業才能有立足之根本。空調行業由於電商模式的出現,行業3月旺季開盤和8月冷年的開盤模式被打破,未來將更多是圍繞產品體驗和渠道新模式的探索,遵循消費者開拓市場,不再是行業過去的打款壓貨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張勇說來了,李小加說歡迎,港股誕生新「股王
家電出口放緩? 一帶一路布局和業務創新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