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老虎」變「電暖器」還更省錢:10萬億節能經濟起飛
長興島,是崇明三島中離上海市區最近的一個島嶼。從上海市區出發,驅車30多公里,穿過上海長江隧道即可到達。
長興島的青草沙水源地,是上海2400多萬人口的三大水源之一,因此長興島也被稱為上海的生態水源島。在崇明島要建成世界級生態島的背景下,長興島的環境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歷史悠久、承載中國建設海洋強國使命的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江南造船」),就位於這個方圓150多平方公里的島上。造船業一向是能耗和排放大戶,如何跟上生態島的排放標準和對環保的嚴格要求,江南造船在踐行央企責任的同時,也在跟隨國家相關環保標準升級而進行一場工業改造和節能排放的綠色革命。
餘熱回收,一年節省900萬
「你看這些空壓機,每一台都是『電老虎』,耗電量特別大,每台每小時需要1280元左右的電費,每天要開近20台。光這些空壓機的耗能,就佔到整個造船廠的近35%。」江南造船工務保障部部長邵東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江南造船的空壓機房內,儘管記者離這些機器還有約半米遠,仍能感受到這些運作的機器散發出的熱量。
邵東海向記者介紹說,空壓機產生的能量,大概15%轉化成勢能,用於造船過程中的各種使用,還有85%轉化成熱能,有八九十度的溫度。以前,這些熱能都通過冷卻塔排放到空氣中去了,不僅浪費,還污染環境。現在通過回收系統,把空壓機的餘熱收集起來,經過處理轉化成蒸汽,通過管道輸送到各個需要熱能的地方。不僅可以滿足職工宿舍的洗澡、供熱以及食堂做飯等生活需求,還可以使用到辦公樓宇的供暖和產品生產中。
邵東海所說的「空壓機餘熱回收」,其實就是江南造船推進的「蒸汽替代和供熱系統節能項目」。江南造船副總經理陳衛平向第一財經透露,這個項目建成後,通過空壓機的餘熱回收,基本可以滿足整個造船廠近2萬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只有在放假的時候,少量使用天然氣作為局部補充。項目完成後,江南造船年減少用水量4萬噸、減少碳排放2700噸,算下來每年在能耗上要節省大概900萬元。
「當時做這個蒸汽替代項目的改造,還是需要魄力的,一是要考慮萬一錢投下去,效果不明顯怎麼辦?二是要處理好與以前供能公司的關係。但是,在環保標準不斷提高的背景下,面對蒸汽費用居高不下而使用效果又不盡理想的問題,公司領導最終還是下定決心進行改造升級,以履行央企的社會責任。」 陳衛平介紹說。
據記者了解,江南造船此前的供熱半徑超出《熱電聯產項目研究技術規定》的建議標準,蒸汽管道長於10公里,熱損耗量大,同時蒸汽壓力、溫度也不能滿足需求。
加上管路逐年老化,導致「跑冒滴漏」現象多,能源浪費較大。江南造船蒸汽的外付費用呈逐年上漲趨勢。陳衛平告訴記者,每使用1噸蒸汽,大致結算的價格等於2.5噸左右的蒸汽量。如不進行改造,蒸汽年度外付將超過3000萬元,成本降不下來,而且也不符合環保要求。
經過多次交涉,江南造船還是上馬了這個總投資3000餘萬元的空壓機餘熱回收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建好之後,試運行了兩三個月,在2018年底正式斷掉了跟上家的熱能供應。
在項目建設和運營中,除了通過指標篩選出合適的、有核心技術的外部公司很重要外,陳衛平認為,還有兩點經驗值得推廣,一是前期外包給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由它們提供項目投資資金,這樣可以減少公司投資風險,二是與服務商共同合作運營,共享節約的效益。
「也就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這種合作對我們而言節省了開支,對服務商來說有動力持續提高節能技術,對社會來說減少了排放,是一個三贏的模式。」陳衛平說。
節能是一個系統工程
空壓機的餘熱回收,只是江南造船工業節能和綠色製造的一部分。在污染防治攻堅任務抓落實、環保標準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江南造船以成本控制為核心、技術提升為抓手的節能改造和能耗智慧管理,體現在很多方面。
比如,江南造船投入巨資,率先在造船行業進行VOCs(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並引進第三方專業機構,共同簽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改造項目合同》,成為全國第一家正式啟動VOCs排放治理的造船企業。
此外,江南造船還增加一套節能控制監控系統,利用能源物聯網和大數據,對各耗能區域和機組進行監測、調度和實時控制。
據邵東海介紹,這套系統可自動檢測6類設備的運行工作狀態,確保在生產、辦公、生活方面用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且通過數據的收集分析,了解各區域的用能情況和即時狀態,能達到即時反饋調整的目的,以及收集數據後形成相應的規律,指導今後的工作。
邵東海還向記者舉例說,一般情況下,在空壓機房,為保障生產安全,運行人員會保持機群高載運行,造成離心機大量放空和能源浪費。有了這套系統,現在不用人到場,也知道它的流量、用量、開關的台數,如果壓力不夠了,可以隨時再開一台,如果壓力夠了,就實時停下幾台,做到按時、按量生產和供應,減少了大量空壓電力浪費。
節能產業市場有望破10萬億
江南造船的節能探索,只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的一個縮影。隨著我國工業生產進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高能耗、重污染的傳統重工業也一直是轉型升級的重點領域。
如今,綠色製造體系建設進入深水區,節能產業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眾多新型節能模式和節能服務也隨之誕生。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在節能環保產業2018年突破7萬億元的基礎上,隨著環保稅、排污許可制等政策法規的不斷加碼,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市場空間未來還將持續擴大。預計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有望突破10萬億元。
而在更為細分的節能市場,根據賽迪顧問的報告,未來三年,中國節能市場受技術進步與升級、新技術應用普及滲透以及政策鼓勵引導等眾多利好因素的共同影響,預計2019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5.67萬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7萬億元。
賽迪顧問節能環保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馬濤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其中一個核心,就是節能降耗。國家也一直在提升高能耗、重污染產業的轉型力度,從而帶動整個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節能產業,近年來在政策層面得到了大力扶持。2016年,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
接著在2017年發布《「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包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8%以上;節能服務產業產值比2015年翻一番等內容。
目前, 「十三五」工業節能工作已進入收尾期,我國各項節能減排和綠色製造工作進行得如何?
馬濤稱,在節能產業的重點領域工業板塊,儘管目前面臨不小的壓力,但成效也非常明顯。「首先是因為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其次在技術應用層面,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在整個節能產業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最後,對節能產業金融層面的支持也在不斷完善。」
由於從事節能服務的企業有很大一部是中小型民企,融資難、融資貴也是制約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如何將資本對接市場,也成為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共同要攻克的堵點。
今年3月,工信部與國家開發銀行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的通知》,用政策支持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項目的金融需求。
以上海為例,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與國開行上海分行合作,於6月簽署了《上海市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融資合作備忘錄》,提供200億元融資額度專項支持本市的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項目。
為了用好這筆資金,10月份,上海市經濟信息委和國開行上海市分行共同制定的《關於本市支持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融資服務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上海產業綠貸平台正式成立。
最新的動作是,在11月27日舉辦的「上海節能環保產業投資促進服務平台揭牌儀式」上,公布了上海第一批通過上海產業綠貸平台獲得國開行融資的節能和綠色發展項目。
「除了針對節能產業改善融資環境,國家也通過跟各大銀行合作,來發起設立國家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以及子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所以近幾年節能產業的發展趨勢明顯提高。」
財政部數據顯示,在前十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06萬億元中,節能環保板塊支出達5057億元,同比增長15.2%,這個增速也位居所有板塊榜首。
馬濤告訴記者,我國目前節能服務行業潛力巨大,但仍處於起步階段,同時面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東部地區尤其是長三角是最為領先的區域(東部貢獻近60%)。另外,由於節能服務市場准入機制有待完善,加上服務產品同質化,因此該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
如何在同質化、技術趨同的環境下獲得更多發展機遇?馬濤認為,核心技術和管理模式二者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