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洲人的傳統警報系統——石別拉

滿洲人的傳統警報系統——石別拉

古代滿洲民族是漁獵民族,生產和生活中,隨時可能面臨猛獸的襲擊,當然也可能存在火災或是敵人來襲擊的自然或人為的災難,都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調集全部落的人,共同對付突然而來的災難。

在現實生活和生產中,滿洲人很早就形成了一套警報系統,名字叫石別拉,石別拉是滿語,最初意思是哨子,說明古滿洲人最初就是通過哨子來通知本部落的人,迅速起來,共同應對各方可能而來的災難。

哨子製作簡單,攜帶方便,警戒人員隨身攜帶,吹起來聲音不是很大,但卻可以傳播的比較遠,是古滿洲人最早的對外傳播信息工具。

古代中原城市的報時系統是鍾和鼓,一般還建立鐘樓和鼓樓。鐘鼓在古代,也可以作為傳播信息的工具。清朝的時候,不僅用鐘鼓報時,還使用「點」,老北京城有九門,過去就有俗語叫九門八點一口鐘。因為古代沒有現代的鐘錶,無法一個時間同時報時,於是就在崇文門上掛種,由這裡先敲鐘,其他門聽到了,其他八個門都敲點。

鐘鼓等工具在古滿洲也有自己的特色。如薩滿就把鼓賦予了神秘色彩。而且滿洲薩滿的鼓的用的是抓鼓,漢族一般是用太平鼓,滿族裡只有漢軍旗後裔有的使用太平鼓。

過去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使用的報警系統就是古滿洲人傳統的報警石別拉。我們2017年11月22日發過文章《紫禁城裡的警報系統「石別拉」》。但當時沒有追溯源頭,網路上很多介紹紫禁城的警報系統石別拉,幾乎也都沒有介紹其源頭。

經查歷史記載,紫禁城內的石別拉。是清軍入關後,順治年間建設的。以前是沒有這一系統。

中原傳統的建築形式,在一些柱頭部雕刻類似火焰的石雕,但都是實心的,名字叫火焰柱。而現在仔細看北京紫禁城的火焰柱,有的有一孔,有的有兩孔,有的有三孔。這些火焰柱不同中原傳統的實心,而都是空的,而且互相都是連接的。從一孔吹響,聲音就隨火焰柱內的孔道傳播。

這就是一套滿洲傳統報警系統石別拉。就是當敵人攻打紫禁城,或是發生大的火災,如果敵人是從午門開始攻打,午門雀亭滿洲警衛會敲響警鐘。鐘聲能夠傳到太和殿廣場。這裡的滿洲警衛就用牛角喇叭插入,吹響。因為上邊說來,火焰柱內是空的,而且是相同的,這樣整個太和殿廣場都發出巨大悠遠的聲音。後邊的各殿落聽,警衛也馬上用牛角喇叭吹響本院落系統的石別拉,這樣紫禁城雖大,但一分鐘之內,靠這套滿洲傳統的警報系統石別拉,就可以傳遍紫禁城的各個院落,各地守衛都可以馬上拿起武器,投入戰鬥。

現在,只有太和殿廣場還保留部分火焰柱有孔,大多是後來維修的時候,都改成中原傳統的實心火焰柱。現在一是沒有牛角喇叭,二是很多火焰柱已經換成實心,所以已經不可能再復原古代的滿洲傳統警報系統——石別拉。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一場故宮雪,夢回紫禁城
雪後的老北京,到底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