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牛電動:產能擴軍背後的焦慮

小牛電動:產能擴軍背後的焦慮

作者丨王瑞

編輯丨郝秋慧

小牛電動提升產能開啟新一輪備戰。

2019年12月10日,小牛電動在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舉行全球研發與製造基地投產儀式,基地一期用地75畝,廠房總面積為4.5萬平方米。

億歐汽車獲悉,此次新工廠一期具備70萬產能,結合舊工廠38萬的產能,總計108萬產能將為小牛電動全球化及智能化戰略提供產能基礎。

「它標誌著我們生產能力跨入百萬規模,」小牛電動CEO李彥將此次基地投產視為繼去年納斯達克上市後,公司又一重要里程碑。

作為一家成立5年的鋰電兩輪電動車企業,產能「擴軍」對小牛電動的意義為何?

搶灘「新國標」紅利?

據小牛財報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其兩輪電動車銷量為31.5萬輛,同比增長28.1%。

從具體季度來看,2019Q1小牛電動銷量同比下跌,但在2019Q2與2019Q3銷量迅速攀升。「新國標對整個市場有短暫的衝擊,」李彥坦言,從結果看,小牛並未受到衝擊,反而從中獲益。

2019年4月,兩輪電動車新國標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不高於25km/h,整車質量不超過55kg。這意味著,過億輛超標鉛酸電池電動車存量市場,將轉化為鋰電兩輪電動車增長空間。

鋰電化是小牛電動旗下智能兩輪電動車的基礎,自從2015年推出小牛電動N1以來,其電動產品均裝配鋰電池。小牛電動2019Q2與2019Q3的銷量增長,即是其鋰電先發優勢的體現,李彥表示「市場上很多國標車都參照小牛U系列進行設計」。

2019Q2與Q3的銷量增長僅是新國標紅利的開始,李彥預判「新國標的紅利在未來2-3年將逐漸釋放」。紅利戰一觸即發,提前擴大生產規模至關重要,新工廠應運而生。

據EVTank預測,2019年中國兩輪電動車銷量將達到2800萬輛,2023年將達到3500萬輛,兩輪電動車仍是增量市場。但小牛電動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是,其過高的產品售價與過小的受眾市場,在塑造高端品牌的同時,也掣肘了發展。

小牛電動NGT頂配版電動摩托車售價甚至近2萬元,其售價最低的US都市版電動自行車也需要3499元,是雅迪小王子3C 1899元售價的近一倍。不是每一位消費者都能負擔起高昂售價,李彥對億歐汽車強調:「小牛電動主要的市場在一二線城市,且主要滿足單人短途出行需求。」

小牛電動的市場佔有率偏低。據《2019年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2018年小牛電動的市佔率僅為1%,銷量過百萬輛的兩輪電動車企業超過10家,其中,雅迪與愛瑪銷量合計超過800萬輛,這個數字是小牛電動34萬輛銷量的20多倍。

億歐汽車認為,下沉市場應當成為小牛電動的下一片戰場,其對兩輪電動車的剛需不亞於一二線城市。價格下探是打開下沉市場的關鍵,若不想讓出利潤,那全周期降本將是重任。

如何破局全球化?

2019年,小牛電動開始扭虧轉盈,其營收15.4億元,同比增長46.3%;凈利潤為1.3億元,同比增長140.7%。

「盈利提升的首個原因是我們收入組合的變好」,小牛電動CFO張鵬告訴億歐汽車,今年前三季度,海外收入佔小牛電動全部收入的17%,「預期中期,海外業務將佔總業務的20%-25%。」

小牛電動海外收入佔比逐年遞增:2016年不到1%,2017年達到4.9%,2018年突破10%達到10.8%,2019年前三季度達到17%。

海外收入的增長,與小牛電動在海外品牌的塑造密不可分。2018年10月,小牛電動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不缺錢,主要是為了向海外宣傳小牛電動的品牌,」李彥告訴億歐汽車。

後來,小牛電動在巴黎、倫敦、布萊梅等多個城市設立旗艦店,同時開啟兩輪電動車共享化。 截至目前,小牛電動已經打入35個國家,並通過16個共享電動運營商為14個國家提供兩輪電動車共享服務。

但小牛電動的海外布局仍阻礙重重。

首先是中國兩輪電動車出口體量偏小。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2018年中國共出口187.7萬台電動自行車,出口總額約為5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6%。這與國內市場相比的確是「小巫見大巫」。

其次是出口遇阻。常州基地生產的電動車可以直接出口到無區域保護政策地區,但對於有區域保護政策的地區,小牛電動只能選擇本土化生產,並在當地尋找合適的工廠達成合作。合作往往都附加條件,小牛電動在歐洲推進自行助力車時就遭遇「部分材料需要本地採購」的要求,或將導致成本提升、一致性下降等問題。

最後是摩托車霸權地位。李彥算了這樣一筆賬:Honda某款摩托車在國外售價為1300美元,為滿足排放標準另需100美元改裝費,總價為1400美元;小牛電動某款產品在國外售價約為2000美元,接受300美元補貼後,實際售價為1700美元,二者間仍有300美元的差價。

在億歐汽車看來,小牛電動在海外的品牌塑造已經獲得階段性成果,但若以Honda級別的國際品牌為目標,其道阻且長。產品力是打開外國市場的敲門磚,小牛電動在本地化生產中需要嚴管品控。另外,成本較低是摩托車為數不多的優勢之一,小牛電動在做好降本工作的同時,也需耐心等待電芯價格的下降。

兩輪車的智能化將何去何從?

近年來,兩輪電動車行業呈現出智能化趨勢。但與汽車行業不同,兩輪電動車智能化的初衷是防盜。通過手機APP讀取電動車的實時位置、剩餘電量、車身姿態等,為用戶提供車輛實時信息,是很多電動車企業正在採用的模式,例如雅迪就推出了自身智能APP等。

最初,小牛電動獲取數據也是為了車輛防盜,通過陀螺儀監測車輛姿態,為用戶提供車輛傾倒後的提醒。

隨著數據積累,小牛電動開始分析數據以優化產品軟體等。「我們的數據分析顯示,70%用戶騎行距離不超過15km,」李彥向億歐汽車表示,小牛U系列0.6KWh-1KW的電池容量與40-65km的認證續航,正是基於這組數據而規劃的結果。

截至目前,小牛電動已經連接了96萬台設備,從用戶累計40億公里的騎行距離中積累了450TB騎行數據。但這種智能化仍然以行程記錄與分析為主,數據「反哺」的對象主要是電動車本身,尚未能充分利用數據。

隨著5G的到來,我們或許會做一些自動駕駛的內容」,李彥將自動駕駛等汽車領域的尖端技術視作兩輪電動車行業的新變數,「即使做不到完全自動駕駛,也可以嘗試在兩輪電動車上安裝感測器、雷達等硬體,實現數據的互通互聯。」

李彥將小牛電動的核心優勢歸結為「敏銳把握住了市場的時間窗口」,他相信「沒有技術變革,誰也挑戰不了傳統巨頭。」鋰電化是小牛電動追趕雅迪、愛瑪等傳統廠商的窗口,但在新國標與全球化的推動下,傳統廠商也開始擁抱鋰電池,開展智能化變革。

自動駕駛能否為小牛電動打開下個窗口?兩輪電動車的路況遠較四輪車複雜,開發自動駕駛絕非易事。李彥認為「兩輪電動車的自動駕駛基於自平衡」,這是兩輪與四輪自動駕駛的第二個不同。

李彥向億歐汽車透露,2020年1月7日,小牛電動將赴美參加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同時還將發布兩款新產品。

兩款新產品或將透露出小牛電動2020年發展的動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北京首條口碑街落戶國貿核心區,打造數字化一條街2.0版
張利東再卸任位元組跳動子公司高管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