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SCI,50多次獲獎,被三句話影響的化工博士在這裡!
他,在碩博期間發表高水平SCI論文7篇
申請專利3項
他,獲得校級及以上榮譽50餘次
他,是2019年大學生年度人物
他,是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他,就是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專業
博士研究生鄒棟
三 影響
三句話,影響了他的科研生涯
科研 他
「現在給你一個博士學位你敢用嗎?」范益群老師在鄒棟大三的時候這樣問過他。自己在追求結果的時候,有沒有真正鍛煉到自己,自己的學歷和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鄒棟在進入范益群教授課題組進行碩博學習時,常常會用這句話來反省自己,激勵自己努力前行。
在2019年度大學生年度人物的競選中,他也反問了同學們:現在給你們學士學位,或者碩士學位,亦或者博士學位,你們敢用嗎?他也希望通過這個問題告訴同學們,不要一味追求結果,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真正鍛煉自己,過程往往比結果更為重要,只有讓自己匹配的上自己的學歷,這才是一個合格的畢業生。
「科研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儘管有時工作學習遇到挫折,你感覺是在原地踏步,但是高度已經變了,境界和眼光已經是完全不一樣了。」這是影響鄒棟的第二句話,來自金萬勤老師。2018年,在和金萬勤老師一起參加在美國匹茲堡舉辦的AIChE會議時,鄒棟感受到了與國外博士生在科研上的差距。「他們不管是語言表達能力或者是科研上的成果,都讓我感到比較自卑。」
鄒棟第一次在美國大會報告廳中講學術報告時,金老師提前坐在觀眾席上聽他講報告,並且用科研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的這個道理來鼓勵他。這句話,為鄒棟掃除了科研路上的困惑迷茫,肯定了他的努力成果,同時也增強了他的自信心。
「作為工科博士,學術科研不僅僅只為了發表幾篇論文,這樣很沒有意義,工科的學生,做科研必須要面向工程應用,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工科博士。」他的導師範益群教授的這句話,一直影響著他。
為此,他積极參与實驗室的小試,中試及其在公司的放大過程研究,努力將自己實驗室做的小樣放大,創造實際價值,並且努力解決工程化問題。在2018年江蘇省第三屆科協青年會員創新創業大賽中,他以「江蘇四方納米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獲得了省二等獎。「能夠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能夠為祖國的綠水青山做貢獻,這比我發表論文更值得驕傲和自豪。」他感慨道。
200 論文
第一篇論文,200多次修改
修改 一
從2014年9月起,鄒棟開始了他的研究生生涯,從事的陶瓷膜材料的設計、製備及其應用過程的研究。
研究生的初期階段,主要是一些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習的態度對學習的效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他一直本著勤奮刻苦的原則認真上好每一次課,記好每一次筆記、做好每一次作業,打好專業課的基礎。在平時的科研中,更是勤奮努力,在范益群教授的指導下,高標準完成了學校的任務要求。
右一
鄒棟的科研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第一篇論文從最初的實驗,到最後論文的接收,整整花了2年時間,經過靠近200多次的修改過程。「我那時候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適合搞科研,但是現在回頭看看,我現在很感謝第一篇論文的投稿經歷,讓我在英文論文寫作水平上有了質的飛躍。」
「我最初的論文就像個實驗報告,存在格式問題並且裡面還存在很多語法問題。」在導師的指導下,鄒棟經過多次的修改,論文有了合格的樣子,終於可以投稿了。但是由於他對期刊雜誌收錄論文的內容不是很了解,被很多期刊頻頻拒稿,「我當時真的很崩潰,導師的鼓勵和支持,讓我對科研重拾起了自信,堅持了下來。」在導師的指導下,鄒棟經過兩次大修,他的論文最終被膜科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收錄。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一篇文章的痛苦經歷之後,到目前為止,在化工領域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SCI論文七篇(其中2019年ESI高引論文一篇),以第一作者發表中文核心論文一篇,以學生第一完成人申請發明專利三項。
同時他積极參与學術界舉辦的各種學術會議十餘次,足跡遍布美國、韓國以及中國的六個省份,幾乎每次會議,他都能帶著舉辦方授予的優秀報告獎滿載而歸。
曾獲2017及2019年中國化工年會優秀牆報獎,2018年膜科學技術研究所優秀例會主席獎,優秀口頭報告獎,2017全國膜與膜過程優秀論文獎、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江蘇省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協同創新獎學金,中聖獎學金,校三好研究生,研究生學業特等獎學金,校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這也讓他成了師弟師妹崇拜的對象。
多 更好
多重身份,選擇成為更好的自己
選擇 自己
他,現在是化工17博士班班長,曾擔任黨支部書記,學習部部長;他,喜歡拼圖,旅行,健身;他,積极參加學校學院組織的各種活動。
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上樂享其中也能夠更好地工作。由於做化工實驗一直是997的工作模式,需要長時間在實驗室寫論文,鄒棟的體重從讀博前的115斤體重一路飆升到140斤。在小夥伴的帶領下,他堅持去健身房鍛煉的「減肥工程」,從今年2月份開始,到目前為止體重已經成功恢復到120斤。「現在雖然談不上有肌肉,至少把一箱十斤重的蘋果從快遞中心拎回實驗室不大喘氣了。」他笑著說道。
為什麼鄒棟的同學在今年6月份就畢業了,而他明年6月份才能畢業呢?「其實在我研二的時候,我的導師也鼓勵我轉博,當時我很困惑,和很多同學一樣我不知道我畢業後能幹么,所以當時選擇了去找工作。」
選擇工作的他拿到了很多外企和國企的offer,但是慢慢地發現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想繼續做科研來實現自我價值,於是準備讀博。「當時轉博時間已經過了,我只能碩士畢業後通過全國統考才能讀博,就這樣耽誤了了一年。」談及這一年,他並不後悔,「正是這一年的輾轉思索,才能更知道我想要什麼,才能讓我在讀博期間遇到困難更有信心去面對。」他感慨道。
每年學校組織的各種研究生科技論壇上,也活躍著他的身影。在去年的華東地區膜科學與技術研究生論壇上,他獲得優秀報告獎;在今年的南工大舉辦的「賀利氏杯」科技論壇上,他獲校優秀論文二等獎……「這些活動,提高了我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和同領域中同學的信息共享。」他說。
鄒棟雖然即將畢業,但仍然堅持著997的工作模式,每天都可以在實驗室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往期推薦
采寫 I 曹鈺
圖片 I 本人提供
編輯 I 曹鈺
責任編輯 I 邢子怡
需要你的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