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西漢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獲獎了!

西漢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獲獎了!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12月14日至17日,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在上海舉行。此次論壇公布了世界考古論壇獎,其中西漢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從140多個推薦項目中脫穎而出,被評為10項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之一。

除了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世界考古論壇獎還設有終身成就獎、重要考古研究成果獎。世界考古論壇評審委員會負責獎項的評審工作,評審委員會由來自1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40位學術權威和專家組成。

下面我們來看看,西漢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憑什麼贏得這些評委們的青睞?

目前出土文物最多的漢代列侯墓葬

西漢海昏侯墓位於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老裘村民小組東北約500米的墩墩山。

海昏侯墓位於南昌市新建區,北面是鄱陽湖,東面是贛江。

海昏侯墓上有高達7米的覆斗形封土,下有坐北朝南的甲字形墓穴,墓穴內建有保存完好的、面積達400平方米的木構槨室。

「到目前為止,海昏侯墓考古共勘探約400萬平方米,發掘約1萬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1萬餘件(套)。」 海昏侯墓葬發掘項目負責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軍介紹。

這次考古發掘通過種種證據證明,墓主就是就是西漢海昏侯劉賀。其中一個證據就是,發現了刻有「劉賀」名字的玉印一枚。更有趣的是,這次考古在劉賀遺骸腹部發現了尚未消化的「香瓜子」。

海昏侯墓出土的刻有「劉賀」名字的玉印

這次考古在劉賀遺骸腹部發現尚未消化的「香瓜子」。

楊軍介紹,海昏侯劉賀墓由墓葬本體及車馬坑構成,不僅是目前中國考古發掘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出土文物最多的漢代列侯墓葬,而且也是中國長江以南地區發現的唯一帶有真車馬陪葬坑的墓葬。

「迄今已出土的1萬餘件(套)文物,形象再現了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的奢華生活,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楊軍說。

海昏侯墓考古出土了5200多枚竹簡和近百版木牘,使多種古代文獻在兩千年後重現,是我國簡牘發現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

海昏侯墓考古出土了5200多枚竹簡和近百版木牘。

海昏侯墓出土了10餘噸、約200萬枚五銖錢,以1000枚為一串,首次以考古形式證明「千錢一貫」的貨幣校量制度最遲起源於西漢中晚期。此次考古還出土了478件、重達115公斤的馬蹄金。

海昏侯墓出土了10餘噸、約200萬枚五銖錢。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風是一個雙摺式的屏風,由衣鏡主屏和《衣鏡賦》輔屏共同構成,上有孔子及其七位弟子的畫像及傳記。上面的孔子像,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孔子畫像。

全新理念下的海昏侯墓考古

值得一提的是,海昏侯墓考古工作,採用了一些全新的理念。

楊軍介紹,在海昏侯墓考古工作中,考古隊沒有按照慣例,直奔主題,集中力量發掘主墓。而是先進行頂層設計,確立以聚落考古、大遺址考古為思路的海昏侯墓考古工作技術路線。

海昏侯墓按照大遺址考古理念進行發掘。

在考古工作的不同階段,針對各個發掘對象,都要先期制定詳細的發掘方案和預案,在報請國家文物局批複後,方能具體實施。

「這次發掘不是單純地發掘墓葬本身,而是將墓葬發掘與今後的展示利用、大遺址保護有機聯繫起來,為申報世界遺產創造條件。」 楊軍說。

楊軍介紹,在整個考古和保護過程中,運用了地球物理探測、GPS定位、電子全站儀布網測繪、地理信息系統、航拍、三維掃描、延時攝影、資料庫等數字化採集和記錄手段,也運用了探傷、X光成像、紅外掃描、高光譜、能譜分析等無損或微損分析檢測技術;還運用了去離子水養護、泥土分離劑、薄荷醇、充氮保護和低氧氣調鏈等文物提取和保護技術。

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高度重視高新科技手段的廣泛運用。

這樣做是為了爭取做到發掘精細化、資料影像化、信息數字化,保證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展示利用的權威、規範和科學性。

例如,這次考古工作對整個海昏侯墓園進行了布網測繪,採用2米作為點距,5米作為線距,測控點多達9000多個。這使海昏侯墓園內,任何一個地方出土的任何一件遺物,都有自己的三維坐標數據。

來源:科技日報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編輯:岳靚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運營商開啟「花式挽留」:別走!我哪兒錯了,我改還不行嗎?
貓聽的音樂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