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環境學:何為風水?(一)

環境學:何為風水?(一)

何為風水?

何為風水?

風水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術、青囊術,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

風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場能量。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

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歷史上給風水最早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璞,在其名著《葬書》中有雲:"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可見風水之術也即相地之術,核心即是人們對居住或者埋葬環境進行的選擇和宇宙變化規律的處理,以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

2.風水學遵循的原則

a. 整體系統原則 風水理論思想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這個系統以人為中心,包括天地萬物。環境中的每一個整體系統都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要素。風水學的功能就是要宏觀地把握各子系統之間的關係,優化結構,尋求最佳組合。

b. 因地制宜原則 因地制宜,即根據環境的客觀性,採取適宜於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國是個務實的國家,因地制宜是務實思想的體現。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使人與建築適宜於自然,回歸自然,反樸歸真,天人合一,這正是風水學的真諦所在。

c. 依山傍水原則 依山傍水是風水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山體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萬物生機之源泉,沒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發現的原始部落幾乎都在河邊台地,這與當時的狩獵、捕撈、採摘果實相適應。

d. 觀形察勢原則 清代的《陽宅十書》指出:「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係人禍福最為切要。」風水學重視山形地勢,把小環境放入大環境考察。 從大環境觀察小環境,便可知道小環境受到的外界制約和影響,諸如水源、氣候、物產、地質等。任何一塊宅地表現出來的吉凶,都是由大環境所決定的,猶如中醫切脈,從脈象之洪細弦虛緊滑浮沉遲速,就可知身體的一般狀況,因為這是由心血管的機能狀態所決定的。只有形勢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蓋一棟樓房,每修一個工廠,都應當先考察山川大環境。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必無後顧之憂,而後福乃大。

e. 地質檢驗原則 風水學思想對地質很講究,甚至是挑剔,認為地質決定人的體質,現代科學也證明這是科學的。有的風水師在相地時、親臨現場、用手研磨,用嘴嚼嘗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層的土質,水質,俯身貼耳聆聽地下水的流向及聲音,這些看似裝模作樣,其實不無道理。

f. 水質分析原則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質,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風水學理論主張考察水的來龍去脈,辨析水質,掌握水的流量,優化水環境,這條原則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

g. 適中居中原則 適中,就是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儘可能優化,接近至善至美。 適中的另一層意思是居中,適中的原則還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齊,附加設施緊緊圍繞軸心。在典型的風水景觀中,都有一條中軸線,中軸線與地球的經線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軸線的北端最好是橫行的山脈,形成丁字型組合,南端最好有寬敞的明堂(平原)中軸線的東西兩邊有建築物簇擁,還有彎曲的河流。明清時期的帝陵,清代的園林就是按照這個原則修建的。

h. 順乘生氣原則 風水理論認為,氣是萬物的本源,太極即氣,一氣積而生兩儀,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於氣,水得之於氣,人得之於氣,氣感而應,萬物莫不得於氣。 風水理論指倡在有生氣的地方修建城鎮房屋,這叫做順乘生氣。只有得到生氣的滾滾,植物才會欣欣向榮,人類才會健康長壽。

i. 改造風水原則 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為自己服務,《周易》有彖日: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面應乎人。革之時義大矣。」革就是改造,人們只有改造環境,才能創造優化的生存條件。

3.歷代風水名家 在歷朝歷代所修官吏的傳記部分,總有那麼幾個、十個或者幾十個名額要給方技術數者流,這就是所謂的《藝術傳》或者《藝文傳》,大部分少不了風水先生,這些青史有名的風水先生即為「風水名流」。

研究和分析這些風水名流的史料、傳記,對我們加深認識風水現象尤其是風水先生的變遷過程、職業特點、階層歸屬、社會地位和文化功能,都不無裨益。 秦漢魏晉時期的風水名流

( 1 )愕里子據《史記愕里子傳》載,愕里子,名疾,秦惠王之弟,因居住渭南陰鄉愕里,故俗稱愕里子。為人滑稽多智,有智囊之名。武王即位後,曾立以為相,秦昭王七年(公元前 300 年)卒,葬渭南章台之東。死前預言,百年之後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至漢代,果然長樂宮建在其東,未央宮建在其西,武庫正當其墓。

( 2 )青烏子又稱青烏公、青鳥先生,據說活動於秦漢之際,曾著《葬經》一書,被後世風水先生尊為鼻祖。

( 3 )管格據《三國志 魏志管格傳》載:格隨軍西行,過毋丘儉墓下,倚樹哀吟,精神不樂。人問其故,格日:「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墓雖美,無後可守。玄武藏頭,青龍無足,白虎街屍,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不過二載,其應至矣!」後來果然如此。

( 4 )郭璞( 276-324 ),東晉著名學者,字景純,山西聞喜人。博學,好古代奇文,又喜陰陽卜筮之術。東晉初,為著作侍郎,後被王敦任為記室參軍。敦欲謀反,命其卜筮,璞謂其必敗,遂被王敦所殺,據說風水書《葬書》和《錦囊驚》為其所著。

( 5 )陶侃( 259-334 ),東晉滬江洵陽人(今江西九江)人,字行。初為縣吏,漸升郡守,後官至刺使,都督八州軍事,為人嚴謹勤慎吏職,頗有政聲,據《晉書周訪傳》載:陶侃幼年喪親,將葬,家中忽失一牛,尋牛時忽遇一老者,對他說:「前岡有一牛,眠卧山污之中,其他若葬先人,後代位極人臣,貴不可言。」並指著旁邊一山說:「此亦其次,當出兩千石。」

按照他的指引,陶侃尋回失牛,葬其親於牛眠之處,並將老者所選擇的另一處讓給周訪,後來周訪於此葬父,果然升任刺使,傳公三代,其靈驗一一如老者所言。

因受這個故事的影響,後人稱這個風水寶地為「牛眠之地」。據稱,陶侃曾撰有風水著作《捉脈賦》。

(6 )韓友據《江南通志》載:韓友,字景先,東晉舒縣人,出仕之前,曾追隨學者伍振學習《易經》,並能圖宅相墓。隋唐時期的風水名流

( 1 )舒綽據《浙江通志》載:舒綽,隋東陽(浙江金華)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吏部侍郎楊恭仁想遷葬祖墳,請舒綽等海內外五六個知名陰陽家為其選擇佳地。然而縱說紛紜,各抒己見,所選地點多個,不知哪個地點正確。然後恭仁便派手下人前往葬地,各取樣土一斗,將其所在方位和地理形勢「悉書於歷」,密封起來,然後將樣土示眾。幾位陰陽名家說後,人言人殊,只有舒綽所言絲毫不差。

不僅如此,舒綽還說:此土五尺外有五穀,得其即是福地,世為公侯。為了驗證此話,恭仁便與舒綽同到該處進行挖掘。等掘到七尺,便發現一穴,如五瓷大,有栗七八斗。原來此地過去曾為稻田,因螞蟻撈窩,故土裡含米。儘管如此,死耗子還是讓他這隻「貓」逮住了,所以當時朝野上下都以綽為神人。

( 2 ) 一行( 673-727 ),唐代高僧,俗名張遂,河北巨鹿人,精通曆法、天文。所提出的「山河兩界說」,對後世堪輿家們的「界水理論」,有重大影響。

( 3 )司馬頭陀根據《江西通志》記載:司馬頭陀曾學習堪輿之術,歷覽洪都(今南昌)諸山,欽定佳穴 170 余處,多有所驗。一日在拜見奉某百丈(即禪宗高僧)時說:我最近在湖南覓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識者。百丈問:「老僧可否住得?」答日:「不可」。然後指著旁邊在座的華林覺說:「此為主人也」後來李景讓率眾人建廟於此,請朝廷賜號「同慶寺」,此地遂成禪學中心。結果與其預言一樣。其著作有《水法》傳世。

( 4 )浮屠泓僧人泓師,祖籍黃州(湖北黃岡),善陰陽算術。根據北宋李訪《太平廣記》記載:武則天當政時,泓師曾幫著張說(燕公)在京城長安東南購置一宅,並告戒說:「此宅西北地最是王地,慎勿於此取。」過了一個月,泓師又對燕公說,此宅氣候忽然索漠,肯定有人在西北角取土,燕公與泓師一起到西北角查看,果然有取土處三處坑,皆深丈余。泓師大驚日:「禍事!令公富貴止一身而已,二十年後,諸君皆不得天年。」

燕公驚問:「可否填之?」答日:「客土無氣,與地脈不相連。今縱填之,如人有痔瘡,縱有他肉補之,終是無益。」後來後來燕公之子張均、張即皆被安祿山委任大官,叛亂平定後,張均被誅殺,張即被流放。竟如其言。泓師日:「長安永寧坊東南,是金盞地。安邑里西,是玉盞地。」後來,永寧坊為王鄂宅,安邑為北平王馬宅,王、馬二人都進入官,王宅累恩賜韓弘正、史憲成、里載義等,所謂金盞破而再制;馬為奉誠園,所謂玉盞破而完也。

( 5 )丘延翰字冀之。家居山系聞喜。唐朝永征年間以文章著名。後游泰山,與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經》,遂通曉陰陽,依法選擇,無有不吉,開元時為同鄉卜選葬地。適逢太史向皇上奏日:「河東聞喜有天子氣,朝廷忌之,派人挖斷所葬之山的龍脈,並下昭捉拿他,可是沒有捕到。於是又下詔免去其罪,求其進京獻藝。丘以《八字》、《天機》等書進呈。被唐玄宗授予亞大夫之官,死後祀三仙祠。

( 6 )楊筠松按《地理正宗》:楊筠松,字叔茂,竇州人,長期居住江西,號救貧先生。曾以《疑龍經》、《撼龍經》、《立錘賦》、《黑囊經》、《三十六龍》等書。被後人尊為江西派祖師。又據《江西通志》記載:筠松,竇州人,僖朝國師,官至金紫色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髮入昆崙山步龍。曾路過贛州,以地理術行於世。自稱救貧仙人。卒於贛州,葬於中樂口(今山西大同)。

( 7 )曾文瑞江西寧都人,楊筠松高弟,作《陰陽問答》、《尋龍記》。

( 8 )范越鳳字可儀,號洞微山人,浙江縉雲人,楊公高弟,作《尋龍入式歌》。

( 9 )賴文俊江西寧都人,曾文瑞之女婿,世稱賴布衣,為江西派第三代傳人,根據屈大均《廣東新語墳語》記載:「宋有賴布衣者,善相墳地,今廣東故家大姓,其始祖二世、三世墳,多賴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諺日:族有賴布衣,繁昌必有聞。

( 10 )廖禹字堯成臣,(一說字萬邦),江西寧都人,因長期隱居金精山,故世稱金精人。曾作《穴罰》、《熬極金精》。為江西派第九代傳人,地理正宗認為其為唐代人,《江西通志》認為其為宋代人,待考證。宋元時期的風水名流 胡矮倦江西派第十二代傳人,曾做《三十六穴圖》與《至寶經》。

蔡神興號牧堂,所作《發微論》極受後世推崇。吳景鸞字仲祥,江西德興人,西漢長沙王吳丙後裔,其祖父吳法旺精通天文、地理。

其父親吳克誠曾師從宋代著名易學家、華山道人陳圖南學習易經和堪輿之術,受其影響,吳景鸞自幼對風水訓練有素、精研有驗。慶曆一年(公元 1041 年),宋仁宗下昭選拔陰陽家,本郡學官推舉吳景鸞入京入試。

果然受到宋仁宗賞識,被授予司天監正職。然而不久因為論牛首山「坤風側射,厄當國母;離宮坎水直流,禍應至尊下殿」之語而被下大獄。一直到仁宗去世,才被大赦,出獄後向皇帝獻《中余圖》,未受賞識,遂佯狂削髮,修道與湖北天門縣白雲山洞,常往來與饒、心二州(均在江西)。著有《理氣心印》、《吳公解義》等。

宋英宗治平初年(公元 1964 年)遺書予女而終。劉潛江西贛州籍,宋折宗時人,上世為唐代著名堪輿家司馬頭陀,所著《地理諸說》行世。

明永樂二年曾於佛像中發現此書。鄒寬字仲容,與博伯通同師廖金精,得其真傳,為相州汪伯彥卜地葬親時,曾借堪輿之言寫信說伯彥攻打金國,末云:「方今幽燕未歸版籍,朝廷有意恢弘,倘值此時揮師振旅,當勿記名位高低,奮力前進,必立稀世之名,若參之他見,微有更改,妄觸一機,百關具廢。」對此,伯彥表示同意,未能付出實施。

後來宋高宗即位,果授伯彥知樞密院事,旋進右僕射,與黃潛善同居相位。看來鄒寬藝術確實詭秘,不過信中之議全是妄托空言。徐仁旺江西上堯白雲山人,曾上奏摺議遷宋定陵,他主張用牛頭山前地,認為山後之地有以下害處:「坤水長流,災在丙午歲內,丁內直射,禍當丁未歲中。」對於他的這番話,起初人們並不在意。後來金人犯邊,果在丙午年,而丁未年後,諸郡火載相繼不斷,東南州郡半為盜區。於是人們想起他的預言。

王及字肇卿,一字孔彰,原籍河南開封。其祖父王內因論曆法有差,被貶居住江西贛州。王本人幼年致力科舉,在舉不利,後棄家流浪江湖。

後因喜愛歐江龍泉山水,便在此定居下來,王深明堪輿之學,對閩派風水的形成有重大影響,死後弟子葉叔亮傳其《心經》及《問答語錄》。

胡舜申原籍安徽績溪,南寧紹興年間遷到蘇州。根據《蘇州府志》記載,其人:「通風土陰陽之術,世傳江西地理所與舜申。嘗以術行四郭而相之,以為蛇門不當塞。」著作有《吳門忠告》一篇。達僧《吉安府志》說:「達僧,姓劉氏居安流下村水南院,師司馬頭陀,善地理之術,所著有《撼龍經》、《天元一氣》諸書,世有傳之者。」這裡,關於《撼龍經》的作者是達僧的說法與一般以為為楊筠松所作的觀點有矛盾。

究竟哪個正確,尚待探討。鐸長老佛寺中人真名不詳,宋元之際,以形家數術周遊江西。其弟子有南昌劉子南、新建趙之方和豐城何野雲。梁饒元代人,家居江西德興,精堪輿術。時值歲暮,擺渡人李翁請其歇息一夜,並設酒款待他。飲至半酣,梁饒大發感慨說:「世上任何人能認識我,今日時師後代仙。」聽到此言,里便向他懇求吉地,梁當即指示穴位,並囑咐說:「貴從武功來,禍後福始應」後來李翁便葬在所選之穴。

不幾年,其子以罪戌安徽定遠,生下一子,被朱元璋收養,賜以過姓,復賜姓沐,單名一英。此子於洪武十四年( 1381 年)從傅友德取雲南,留鎮其地,死後追封黔寧王。沐氏從此繼承雲南王位,與名代相此終。

明清時期的風水名流

( 1 )張宗為汗代道教張天師的後裔,精青烏之術。元末,避陳友諒亂,改名隱居與皖南青陽。貴池一縣凡是經過他卜選的葬地,其家都留有標記。明洪武十二曾應朱元璋要求,隨軍觀察行軍途中的山川形勢。

( 2 )目講僧《寧波府志》稱,「目講僧,不知何許人,隱其姓氏,或雲元進士,晦跡於僧。或云為陳友諒參謀,反敗逃匿為僧。明末來勤,善堪輿術,為人卜葬無不奇驗。嘗日:吾當以目講天下,故皆稱為目講雲。卒死於勤,凡邑中大家官家,其先進墳墓未有不出其手。以故久而益神。其所著書絕無,刊本多為後人委託,世鮮有得其傳著。

( 3 )周仲高明人周仲高精通天文地理之學,足跡遍及東南,時方承平,社會安定,可周卻從浙江錢塘江搬到江蘇崑山居住,並說天下兵禍將起,「吾卜地莫如婁江善」,後來果然錢糖江毀於兵禍,崑山無恙。洪武初,郡邑修建公署及廟宇,相方、定位、卜日、選辰皆出其手。由於技藝精湛縣令派人為其畫像,以示讚揚。

( 4 )仲寧明代騰縣人,根據《茺州府志》載:他曾遇異人傳授風水之術,為人相地大多奇中。明成祖駕幸南京,駐於騰縣,曾召見中寧,試其才學,仲寧指者一處,說其下若干尺有石如虎。成祖令人掘之,果然得之。

( 5 )楊宗敏明代紹興新昌縣人,永樂年間,有異僧為逃避官府追捕,躲藏其家,授其堪輿之術。宗敏書速得神解。他登山隔十里左右,即知穴位坐向。倒丈也不差毫釐。時人稱之為楊地仙。

(6 )廖均卿江西寧都人,命十三陵區的首席選擇家。其祖為唐朝著名堪輿家廖禹,根據顧炎武《昌平山水記》記載:明朝永樂五年( 1407 )七月,皇后徐氏崩,上命禮部尚書趙羽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擇地,得吉於昌平縣黃土山,及車駕臨視,封其山為天壽山,以七年( 1409 年)五月己卯作長陵,…… 自是列聖因之,皆葬於長陵左右而同為一域焉。

( 7 )非幻和尚蘅州寶陀山主持僧,熟讀儒書,精通地理。嘗應召選擇昌平天壽山風水,事後賜以金紫。永樂十八年,明成祖遣使祭其墓,追贈他為「五官靈台郎僧錄司右教」

( 8 )游朝宗明徽州人,為天壽山(十三陵)陵域的主要選擇家之一,曾受到永樂皇帝的褒賞。

( 9 )裴士傑明初著名堪輿理論家,曾主持編寫《永樂大典》中有關風水問題的條目。

( 10 )駱用卿浙江餘姚人,精通堪輿之術,為十三陵的主要選擇家。早年遊學不第,以經術設館授徒,明正三年(1508 )中進士,歷任兵部員外郎,僑居通州。嘉靖年間,經大學士張俘敬推薦,駱用卿為明世宗朱厚在昌平天壽山十八道嶺選擇了陵寢所在,此嶺後被賜名陽翠嶺。

( 11)谷宗綱字以張,明溫州永嘉縣人,精青鳥家言,考難精晰,然恥以術鳴,托情詩酒,有詩文若干卷行世。

( 12 )徐善繼江西德興人,初補本邑癢生,因親喪未葬,故與弟善述究心堪輿之學。因得吳景鸞遺書於天門白雲洞遂深明其奧,指示陰陽休囚每每靈驗。馳名於閩南各縣。其易學知識之淵博,也深得當時士大夫欽佩。所著有《人自須知》等。

( 13 )汪朝邦字用實,明徽州人,為人憨厚,科舉失利,棄而攻醫,尤精形家言。

( 14 )江仲京字林泉,明徽州人,精通堪輿之學,與其兄江抱日、江東白被時人合稱為「區東三仙」。

( 15 )奚百川安徽望江縣人,據明《太平府志》載:奚百川,本府望江縣人,「善堪輿,本鄉及桂城諸里陰陽二宅,皆其所頂。」

( 16 )李綁祥字和征,天資聰穎,博貫青囊星學,尤得陽宅真傳,卜築應驗。

( 17 )李景溪賦性靈異,精通陽宅、星相、曆法諸法,所著有:《陽宅秘訣》、《雷庭心法》等書。

( 18 )徐懋榮徐懋榮,字野雲,為武功伯徐有貞第四世孫,精通風水術,為蘇州文人張鳳冀、周天球、文彭、文嘉輩所推崇,晚年與諸君唱酬為樂。明歷二十三年( 1605 年)卒,享年七十一歲,其長子徐太衍繼承父業,其三子徐永鎮著有《堪輿錄篆》八卷。

( 19 )張儲字曼胥,江西南昌人,明大學士張位之弟,堪輿醫卜、風監之術、無所不精,明萬曆是曾瀏覽遼東,回來後對人講:「吾觀王氣所在遼左,又觀人家葬地,三十年後皆當大貴,聞巷兒童走卒往往多王侯將相。天下其多事乎?」聽者以為他胡說八道,皆未在意,不久清兵入關,恰應其言。

( 20 )閔德裕字昆岡,清代湖平廣濟縣人,常穿短後之衣,戴茅蒲之笠,懾亡織之衣,遍走山川野雲,相其陰陽,查其泉脈,然後繪成圖冊藏呼籲家中,若有人求其相看風水,只需按籍索找即可。其服務可謂專業化、系列化。

( 21 )蔣平階《清史搞藝術傳》載:蔣平階,字大鴻,江蘇華亭人。少孤,其祖命學堪輿之學。「十年始得其傳,遍證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始窮其變。自謂:視天下山川土壤,雖大荒內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辨證》一書。取世相川之書,訂其謬處,析其是非,惟尊楊筠松一人,曾文瑞僅以筠松以傳。…… 自言事貴心授,非可言馨,古書充棟,半屬偽造,其昌言救世惟在《地理辨證》一書。其弟子有丹陽張仲馨、丹徒駱士鵬、山陰呂相烈、會稽姜堯、武陵胡泰征、淄川畢世持。平階生於明末,兼以詩鳴清初,諸老與之唱和。地學為一代大宗,所造羅經,後人多用之,成為蔣盤。

( 22 )章攀桂字淮樹,安徽桐城人。乾隆時曾在甘肅某地任知縣,累生至江蘇松太兵備道。根據《清史搞藝術傳》的說法:「此人有吏才,多術藝,尤精形家言。謂近世型家之書,理當辭顯著者,莫如張宗道《地理全書》為之作注,稍辨其誤失。大旨本元人《山陽指迷》之說,專註形勢。攀桂既仕顯,不以方技為也。

自喜其術,每為親戚交友擇地,貧者助之財以葬。…… 乾隆數南巡,自鎮江到江寧,江行險,每由陸詔改通水道,議鑿句容,故破崗瀆。攀桂相其地勢,日,茅山石地勢高,縱成瀆,非設閘不成,儲水多勞費,請從上元東北攝山下鑿金烏珠刀槍河故道,以達丹徒,工省修易,遂監其役,瀆成,謂之新河,百年來賴其便利,攀桂亦因受褒賞,然而,因大學士于敏終收受賄賂之事暴露,受到乾隆皇帝指責,而攀桂因曾經幫助於某在金壇修建私家園邸,所以被革職,丟官後,他散居江寧,晚年沉溺禪理,著作有《選擇正宗》行於世」。

(23 )葉泰字九升,清代安徽人,著有《山法十三書》十九卷行世,影響甚大,被收入《四庫全書》中。該書囊括了前人堪輿之說,而以己意評析,亦間附以己作,大旨以楊筠松、吳景鸞二家為主,論巒頭陰陽,尤尊楊公,而避廖金精之說。

以上對歷史上有名的五十三位風水先生進行了簡略的介紹。由中不難看出:他們或出身名門旺族;或出身貧寒人家;或出入佛寺道觀;或遊歷州郡之間;或以堪輿談福禍;或借風水論政治;或因相地而發跡;或憑擇地而揚名;或設館授徒,秘傳其術;或看書立說、公諸天下;總自,各有一套絕技,各有一套特色,各有一種情趣,各有一番經歷,因而也各有一類活法。

從中,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風水先生和風水先生的形形色色。將這些資料傳記串聯起來,綜合歸納,我們便會改變那種一提起風 水先生就想到手提羅盤、胡謅亂咒、騙人錢財的「風水佬」的思維定勢,對風水和風水先生有一個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4.可研讀之風水名著名篇有哪些?

堪輿之書汗牛充棟,真偽不辨。很多人窮其一生,也沒有把風水弄明白。其實可讀之書大體有:《郭璞古本葬經》,《疑龍經》,《撼龍經》,《青囊經》,《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字字金》,《天元五歌》,《地理古鏡歌》,《陽宅舉隅》,《地學》。

分享是對我們最好的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易小學童8227 的精彩文章:

八字命理:殺印相生為何沒有功名利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