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青海: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戰略科技力量

青海: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戰略科技力量

莫重明

2019年,於青海,註定非凡。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既是經濟小省又是生態大省的青海高原,科學技術「根基」被層層築牢,支撐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高樓頻起」。這一年,青海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主線,精心組織科技計劃項目,完善科技創新系統布局,著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戰略科技力量,創新型省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必須面對的省情是:青海省科技基礎薄弱仍然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制約因素,尚存在整體科技創新水平提升相對緩慢、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發展後勁不足、高層次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學科和技術帶頭人缺乏等不少發展短板。

因此,「弱鳥先飛」,奮起直追,下決心把創新這個短板補起來,是青海科技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

生態立省

創新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具有極其重要而特殊的生態地位。依靠科技保護生態、綠色循環發展無疑是高原青海永恆的「主旋律」。

今年,青海省圍繞支撐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等建設,加強生態治理,促進可持續發展,以科技創新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科技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實效。

推動國家公園省建設。今年,青海編製《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發展規劃》,形成從基礎研究、技術突破、模式集成、生態監測、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全鏈條設計。啟動實施「柴達木盆地水循環過程高效利用與生態保護技術研究與示範」「祁連山黑河源草地生態生產共贏模式創建與示範」等重大科技專項,為推動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青海是我國四大畜牧業大省之一,綠色發展姓「農」也姓「牧」。今年,科技創新支撐引領著青海省「十大」特色農牧業產業發展提質增效,重點圍繞「四個百億元」農牧產業,組織實施「1020」科技支撐工程項目。特早熟雜交油菜、馬鈴薯、青稞等特色農作物新品種高產田創製示範面積達到67萬畝,平均產量分別比全省平均產量高出27%、45%和80%。選育出5個燕麥新品系,育成6個新品種。自主培育的青杞1號、柴杞2號等枸杞新品種已實現規模化推廣。

百項攻堅

著力打造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21世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獲得重要突破,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勢必引領青海產業發展。今年,青海堅持綠色技術創新方向,開展「百項創新攻堅」,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先進位造產業、特色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著力打造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在新能源領域,歷時5年建成青海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國際上光伏組件種類及系統運行方式最全、容量最大的百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實證基地,中廣核50兆瓦槽式、中控50兆瓦塔式光熱發電站相繼建成併網發電。實現電子級多晶硅材料量產,應用於12英寸集成電路矽片製造,填補了國內空白。

鹽湖化工領域,圍繞系統研究反應結晶耦合技術在鹽湖鉀、鎂、鋰、硼資源高效分離轉化中的應用,在氯化鋰高效萃取技術和金屬鋰電解效率提升方面實現技術突破,建成年產5000噸無水氯化鋰、1000噸金屬鋰產業化示範線,填補了青海省氯化鋰、金屬鋰產品空白,金屬鋰產能全國第一,為青海省建設千億元鋰產業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新材料領域在國內首次進行了鎂錠鑄造R134a氣體保護技術的工業化應用研究。特色生物資源領域則推動建立了冬蟲夏草種質資源資料庫網路共享平台,並開展藏葯新葯研發臨床前研究工作。

「雙輪驅動」

科技體制改革持續推進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近年來,青海持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積極優化和強化技術創新體系頂層設計,按照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優化省級科技計劃管理體系,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

在完善科技政策體系方面,制定出台《青海省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雙創」升級版的實施意見》《青海省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並結合「政策落實年」活動,定期對科技體制改革政策文件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全省科技政策環境持續優化。

在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方面,按照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創新省級科技計劃形成機制,形成了「自上而下,上下結合」的指南編製機制。年內兩次推進「減表」減負,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把科研人員從各種報表、報銷等繁文縟節中解脫出來,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作者系青海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李俊霞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導尿救人醫生,把10萬獎金這樣「花」了
被4級考試翻譯笑到頭掉,四世同堂=Family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