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產要科學,豬瘟疫苗到底要不要?
在遼寧,不論是生豬存欄的環比、同比,還是能繁母豬存欄的環比、同比,這兩個關鍵指標的止跌反彈,以及地方政府的一些措施和做法,還是值得肯定的。
據了解,遼寧在我國發現非洲豬瘟疫情後,探索適合當地實際能夠防禦非洲豬瘟的復養新模式。比如,支持大偉嘉集團開展中小規模養殖戶復養技術研究,支持大北農北鎮公司在專家指導下開展大規模豬場復養技術研究。
此外,今年5月6日,遼寧還率先召開國內首個復養高峰論壇,並舉辦防非復養培訓班。
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產業發展處處長劉懷野說:「在復養方面,從技術來講,復產成功率還不是很高,有待提高。雖然沒有成功的經驗,但有成功的案例。」
專家:復產要謹慎
揚翔公司北方區總裁孫文平稱,養豬暴利,會提振擴產和復產的積極性、能動性。但對防控要求也提高了,成本自然會較大程度地增加,不論是消毒、藥物,還是結構性「防非」設施的投入。一個標準化的母豬場,需要配備隔離中心、洗消中心、車輛烘烤房、物資隔離總倉、總部中央廚房等,都是一筆很大的投資,動輒100萬。只不過近期豬價這麼高,可以忽略不計,只要存欄的豬,能夠安安全全,就不必考慮防控成本。
遼寧偉嘉養豬事業部總經理兼大偉嘉養殖事業部獸醫總監趙寶凱表示,大偉嘉集團做過幾個育肥場的復養,大部分都成功了。相對來說,育肥場比較容易做,但母豬場就困難一些,尤其是一些老式養殖場。
他說:「現在復養成功,最關鍵的還是技術,還有就是捨得在生物安全改造方面投入,把受污染的養殖場進行全面無害化處理,做好清洗和消毒,然後大範圍檢測,確保整個養殖場的病原被消滅,其次就是大規模生物安全改造,要有中轉出豬的平台,做好人員、物資消毒,建立起大規模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否則,不具備這些條件,盲目去搞復養,失敗的概率是非常大。」
趙寶凱說:「從內心來講,不論是企業,還是養豬戶,復產的積極性都是足夠的。畢竟盈利空間在那裡,不用國家鼓勵,誰家空著欄都想補欄。現在關鍵是可行性問題,沒有得到很好保障,尤其是老式豬場,有木質結構的、沒有完全硬化地面的,這樣的豬場,復產起來其實是很難的。當前,如果盲目地大力鼓勵復產,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很多人返貧,浪費資金、資源。」
他表示,在北方,得經過今年冬天,在南方,得經過一個雨季,才能看養豬場具不具備復產的條件。而且,對於復產成功,一定要搞清楚概念,不論是育肥場,還是母豬場,都得等生豬出欄,或者用1年左右的時間,母豬生下小豬,仔豬出欄,把投資的錢掙到手了,才能算復產成功。不能按照一些專家所講,一兩個月沒有發病,就叫復產成功。沒有達到「把豬賣出去,把錢掙到手」這一復產目的,都不能算作成功。
非洲豬瘟疫苗之爭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在最新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有清醒的認識,絕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東北地區,氣溫已降至零下,如果消毒等措施落實不到位,疫情發生的風險會更高。搞好動物疫病防控是發展生產的保障和前提。」
農業農村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研究員樊福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非洲豬瘟的快速傳播與遭受疫情感染的豬只無序流動有很大關係。有些感染的生豬處在潛伏期,由於血檢技術落後,漏檢率居高不下。而血液檢測的滯後性和易污染性,也給快速撲滅疫情造成較大困擾。
與之相應的是,今年以來,疫情暴發速度減緩,未來「預計後期仍將呈點狀發生」。這背後有兩個原因,最重要的是全行業對非洲豬瘟的認識加深,通過行業大會、名家講座、大型養殖企業的推廣,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更得力,使越來越多的豬場會有效防控,比如場內中轉生豬、不讓拉豬車再進豬場等措施,也就難以再得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暴發以來,圍繞疫苗也引起行業內的爭論。一方面,網路上有「多種非洲豬瘟中試苗、自家苗、進口苗」在國內部分地區養殖場(戶)投入使用等消息,引起上至農業農村部,下至整個行業的關注;另一方面,西班牙暴發非洲豬瘟,起初也同樣寄希望於研發有效疫苗,但到後來頒布非洲豬瘟根除計劃後,控制非洲豬瘟的策略發生重大改進,最終成功根除非洲豬瘟。
關於網上疫苗的傳言,11月18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通知稱,截至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均未批准上市銷售使用非洲豬瘟商品化疫苗。市面上所謂「非洲豬瘟中試苗、自家苗、進口苗」,按照《獸葯管理條例》規定, 都是非法疫苗,均應按假獸葯處理。
通知要求,全面開展非法生產銷售使用非洲豬瘟疫苗情況排查。重點核查養殖企業是否存在使用非法非洲豬瘟疫苗等行為,是否存在委託獸用疫苗生產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服務機構為其非法生產非洲豬瘟疫苗行為。
考慮到西班牙成功根除的經驗,疫苗是否還應該被中國視為終極解決方案呢?
謀易諮詢首席顧問官、中加融達投資公司董事長王中表示,西班牙等西方國家與中國國情不同,它們國土面積小,養殖量小,硬體水平高,生物安全意識強,選擇凈化之路更徹底,成本也可以接受。但中國的情況就不同,選擇凈化的方式已經錯過最佳機會,只能通過疫苗來解決。而且西方小國家為了凈化而損失的供應量,可以通過進口來解決,中國需求巨大,無法解決,只能妥協。
「如果安全有效的疫苗遲遲不出來,產能的恢復只能靠有資本、有能力的企業兼并或整合弱者來實現,最後將出現寡頭企業,不利於中國養豬業的結構化博弈。」他說。
趙寶凱稱,西班牙在最初十年,也是全國亂套,等到十年後,豬場都升級到一定程度,且越來越少的豬場暴發非洲豬瘟,選擇凈化才有了可行性。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儘快研製出有效且沒有多大副作用的疫苗,如果3~5年內研製成功,是最理想的狀態。
「我很反對打現在市面上的一些假疫苗,但科技進步能夠解決很多問題。30多年前,西班牙做不出來好疫苗,不代表21世紀的中國也做不出來。不能就此否定疫苗這條道路,還是要堅持,加大研發力度。當然,疫苗經過驗證,評價有效,才能使用。」 趙寶凱對記者表示。
不過,對於是否要依賴疫苗,業內也存在不同看法。
「我有信心、有能力去防控,何必去用呢?」在孫文平看來,揚翔公司通過樓房豬場模式、鐵桶豬場模式就能夠有效做到生物安全防控。而且使用疫苗,不僅增加成本,還會對生產性能帶來負面影響,比如非洲豬瘟病毒會長期存在,並且有可能在複雜環境情況下發生變異。對母豬、肥豬的生產性能提高和遺傳基因改良,疫苗也都會產生抑制作用。「短時間內不用疫苗,這是國內很多企業所達成的共識。」
行業內也認為,未來應該是兩條腿走路,一條是疫苗,一條是生物安全防控。考慮到短時間內,疫苗無法問世,通過生物安全防控也可以做到。但考慮到軟硬體成本,要想讓全國所有豬場都做到這樣,也並非易事。
對疫苗的謹慎使用,也源於業內人士大力呼籲「不安全的疫苗將會貽害整個養殖業」。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豬傳染病研究室主任、豬烈性傳染病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仇華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國內主要研發基因缺失苗,某些單基因缺失苗沒有保護效果,甚至還有毒力,而對於雙基因缺失疫苗,大家都寄予很高的希望。因為,從目前結果來看,雙基因缺失苗對斷奶豬比較安全,但對於母豬、公豬和亞健康豬而言,尚待測試,保護期不會太長,且不排除有毒力返強的風險。如果疫苗不夠安全,貿然使用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