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變的禪修
禪宗叢林,每逢冬日農事已了,更無其他雜務,便以參禪打坐為法門,以每七日為一期,叫作「打禪七」。「禪七」是佛教禪宗重要的修行方式。「打禪七」要在禪堂里進行,禪堂又叫「選佛場」,足以見出它的重要性。
一座寺院的中心是禪堂,是為了求得見諦、悟道所在。歷史上有記載的最大的禪堂是由南宋時期的大慧宗杲禪師修建的。他在徑山建築一個千僧閣,能夠供一千個出家人在裡面打坐、生活。千僧閣就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大的禪堂。
在禪堂,行如斯,坐如斯,住如斯,食如斯,都在這個地方。當時的禪堂有所謂長連床,實際就是通鋪,後來叫做廣單。長連床,就是一個床和一個床連接起來,每個人只佔一塊地方。有所謂「三條椽下,七尺單前」的說法,「三條椽下」,指其床橫三尺,頭頂上方有三條椽;「七尺單前」,指床的長度。這就是一個出家人生活的空間。
對於一個修行的僧人而言,行、住、坐、卧皆可修禪,但在四者之中,以坐姿最為適宜,故多雲「坐禪」。對於坐禪的時間,一般講究「四時坐禪」,即一日之中四次定時坐禪。《永平清規·辨道法》,以黃昏(下午八時)、後夜(凌晨二時)、早晨(上午十時)、晡時(下午四時)之坐禪稱為「四時坐禪」。
為了能夠集中精力,剋期求證,修行者必須經常做限期的修行。在一定時期內,除了必要的飲食睡眠之外,專心致志地坐禪。通常大多以7日為單位,稱為「禪七」。禪七的時間是以7天為一個七,可以不只打一個七,南普陀寺每年冬季打三個七。
在明代戒顯《禪門鍛煉說》記載:「欲期克日成功,則非立限打七不可。立限起七,不獨健武英靈,奮迅百倍。即懦夫弱人,一求入保社而心必死,亦肯捐身而捨命矣!故七不可以不限也。」這就是指「禪七」。估計在宋元時期,禪林可能已經出現了「禪七」。
禪七是通過在禪堂靜坐參禪,通過密集的修行苦參實究,達到認識自己本來面目的目的,立限七日,以明心見性,剋期取證。在禪七中,法師們要放下萬緣,比平日更加努力參究。打禪七的方法也有很多,最普遍的是「參話頭」;其進行方式是在禪堂內,通過靜坐和跑香調和身心以期達到開發覺性的目的。
妙湛老和尚在南普陀寺禪堂建立之初,開示道:禪堂是我們佛教寺院、佛學院修學中最要緊的一個場所,沒有禪堂就不會出高僧,也就沒有真正的佛教接班人存在。所以禪堂是佛教里最重要的一個中心活動地點。將來,佛學院應白天學教,晚上坐禪,如此則可戒定慧並進。單單學一點文字般若是不夠的,一定要坐禪。古人說:水清月現。不坐禪,心就定不下來,智慧是不會開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未來的諸佛,但到至今,還沒有親見自己的本來面目。一定要坐禪,只有坐禪才能徹見自己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