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全球織網」,產業鏈開啟天空盛宴
「天上很熱鬧。」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下稱「北斗西虹橋基地」)首席科學家郁文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天上建好,地上用好」,這是北斗系統的口號。
隨著12月16日北斗三號全球組網的最後兩顆衛星發射成功,北斗三號工程建設已進入決戰決勝衝刺階段。
改革開放40年來,北斗系統可以說是中國航天領域最大的成果之一。郁文賢說,上海的北斗導航產業每年都以20%~30%的增長,產值規模預計達到200億至300億元人民幣。
此次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離「天上建好」的目標更近一步,未來北斗產業的發展將落實到「地上怎麼用好」。
北斗衛星將服務全球
據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按計劃,我國將於2020年6月前發射兩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為全球提供更優質服務。
同時,我國已啟動北斗系統接續發展的總體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等工作,計劃於2035年前,建成以北斗系統為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預測,到2020年,北斗導航將產生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收入。
導航技術是面向未來的關鍵核心技術。長期以來,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牢牢掌握全球導航定位市場。在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歐洲伽利略等導航系統紛紛籌備之際,中國也於20世紀後期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前後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今年上半年發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顯示,2018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包括國產北斗晶元、模塊等關鍵技術進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並已形成一定價格優勢。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在位於上海青浦區的北斗西虹橋基地參觀時了解到,上海作為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將此處已經建成了國內技術綜合競爭力最強、產業鏈最完整和最具影響力的「北斗第一園」。北斗西虹橋基地聚集了百餘家北斗導航與定位相關的企業,成功孵化引進了兩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總部,並輔導了多家科創板衝刺企業,基地目前產值約20億元人民幣,年產值增長率高達50%。
上海綜合優勢最強
上海不僅擁有專業化的「天上國家隊」,而且在地理位置上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上海的綜合優勢是最強的,既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也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在全產業鏈和技術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又能輻射長三角區域。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能夠對產業鏈起到牽引作用。」郁文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2017年11月以來,僅兩年多時間,中國已連續成功實施18次組網發射,將28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和2顆北斗二號備份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以平均每月發射1.2顆衛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速度世界紀錄。
這其中,上海也承擔了國家的戰略使命。比如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就坐落於上海,該機構負責研製了一大批科學實驗衛星和包括北斗導航衛星在內的通信導航衛星。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院長龔建村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道,在北斗三號工程中,微小衛星創新研究員一共研製了2顆試驗衛星和10顆北斗組網衛星,佔到了24顆組網衛星中的一小半。他同時強調:「北斗系統中雖然衛星最為關鍵,但是也有很多其他協同配套工作,來保證整個系統所提供的導航服務。」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北斗系統上下游的部分產業鏈,其中最上游的尖端領域包括:衛星研製、定位網路,以及與系統建設相關的標準設立、運維以及標校等行業;中游偏下的領域包括:終端(晶元)、跟蹤器、數據等行業;下游的服務和應用端是整個產業鏈中參與方規模最大的,包含了服務、軟體應用等企業。
「下游對服務需求的增長,會帶動上游產業鏈企業的發展。」郁文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郁文賢帶領的北斗西虹橋基地為例,該園區的大多數企業集中於產業的中下游,比如射頻晶元、存儲計算等領域。
產業鏈的「天空盛宴」
創業板上市公司華測導航(300627.SZ)就是位於北斗西虹橋基地的一家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其主要產品是高精度的衛星導航定位產品以及系統解決方案,屬於產業鏈中下游企業。
在提及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組網贏得關鍵性節點的勝利時,華測導航總裁朴東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組網完成後,就能夠為全球所有國家都提供衛星導航服務;從技術方面來看,精度演算法相較於GPS也有很大的提升,總體性能優於GPS,北斗導航理論精度可以達到2米。」
朴東國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目前華測導航除了服務於中國企業之外,也有部分產品出口到歐洲、美國、東南亞等100多個國家,主要產品覆蓋測繪、精準農業以及數字施工等領域。
華測導航看好海外市場發展的原因是巨大的「空缺」。朴東國表示:「目前海外市場使用中國的衛星定位產品佔比不到10%,還有90%的市場有待我們去開拓。隨著中國研發產品的質量逐步提升,我們已經能參與到全球競爭中。」目前,其出口銷售佔比已達到20%。
郁文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下一步產業界要去解決的問題是確保北斗導航的實用性,比如如何實現在任意場景下的定位導航。這依賴於場景標準體系的建立,場景圖(高精地圖)的繪製以及各種定位方法的融合,比如衛星導航定位、視覺定位、慣性定位、雷達定位和激光定位,等等。」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正在與物聯網、互聯網、雲計算機技術相結合,構建以時空信息為主的新興產業生態鏈,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郁文賢向第一財經記者強調「培育我們自己的北斗應用」的重要性。他說道:「當衛星導航的精度提高後,會形成很多新的產業發展的增量,比如虛擬遊戲、娛樂和可穿戴設備等。」
同樣處於產業鏈下游的高精準位置供應商千尋位置也看到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加快帶來的機遇。千尋位置的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北斗能夠提供區別於GPS和其他全球導航系統的差異化服務,千尋位置作為行業參與者也將共同推動北斗產業的繁榮。」目前,千尋位置的高精準服務能力,已在智能駕駛、無人機、農業、電力、智慧城市等領域得到諸多應用。
千尋位置研發的全球首款支持北斗系統的衛星加速定位服務千尋立見(FindNow)用戶數量已經突破3.5億。在此之前,國內用戶使用加速定位,必須訪問GPS或格洛納斯數據,我國大量的位置數據流失到了海外伺服器上。FindNow積累的大量用戶,對於提升中國時空大數據安全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