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杭四中新添12顆「星」,頒獎嘉賓徐之海,還研發了「嫦娥」看月的眼睛

杭四中新添12顆「星」,頒獎嘉賓徐之海,還研發了「嫦娥」看月的眼睛

錢江晚報·小時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祝建清

12月16日晚,杭州大劇院群星閃耀——杭州第四中學2020年迎新文藝匯演暨養正之星頒獎典禮在此舉行。12位新出爐的「養正之星」登上舞台,在老師和同學熱切的目光的見證下,鄭重接過榮譽獎盃。連頒獎嘉賓也是從杭四中走出去的「星」,幫助人類看清月亮。

「養正之星」評選活動是杭四中一年一度的保留項目。經過學生自薦、年級組和班級推薦,校學生處、學生仲裁委員會集體審核,廣大同學票選等環節,今年兩校區3000餘名高中生中,最終產生12位「養正之星」。

這12顆從眾多優秀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星」,涵蓋了勤奮學習、組織策劃、科技創新、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攝影攝像、體育藝術等多個領域。

比如,下沙校區高一(1)班的吳莫是「礦物達人」。喜歡鑽研礦物的他,除了岩礦書籍,實踐的足跡遍布杭州、浙江、全國礦山礦井,甚至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莫三比克、緬甸,已經收集了全世界近200種礦物。

該校浮光攝影社社長孫星悅,則是「科學影像達人」。最近,他正在搭建一個平台,讓更多人可以感受從取景框觀察世界的快樂。同時,一個偶然的契機,讓他發現影像不僅可以記錄生活,還可以記錄科學。「因為對偽瞳孔的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查閱書籍,動手實驗的基礎上,我和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共同完成了《eye to eye》的項目研究,並製作了科學微電影。」孫同學說。今年10月,他們帶科學微電影赴紐約參賽,與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分享探究結果,獲得2019紐約·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一等獎及最佳科學微電影獎。

還有語數外樣樣拿手的「學習力達人」李天予,先後獲第35屆全國中學生數學聯賽浙江省二等獎,中華「聖陶杯」中學生作文大賽全國二等獎,全國創新英語大賽華東賽區一等獎……總之,12顆「星」每一顆都有絕活。

都說教育是一團火點燃另一團火,是一顆星點亮另一顆星。典禮現場,為「養正之星」頒獎的嘉賓,也是兩顆從杭四中走出去的「星」:一位是中國傳統工藝大師鄧濤,1980年畢業於杭州第四中學;另一位是幫人類看清楚月亮的徐之海教授。

徐之海教授

今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3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完成兩器合拍,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此世界航天界為之沸騰。嫦娥四號團隊中,有兩位都是杭四中校友,一位是中國探月衛星系統的總指揮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另一位就是到場頒獎嘉賓徐之海教授,當年從杭四中走出去的「科研之星」。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人類第一次看清楚月之暗面。降落月球的第一眼畫面由嫦娥四號探測器搭載的降落相機光學鏡頭拍攝,而這個鏡頭——「嫦娥」看月的眼,就出自徐之海領銜的浙大研製團隊。

時光荏苒,這位1982年從杭四中走出去的青蔥少年,已成長為浙江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研究方向為光學遙感成像。他主持設計並研製的系列星載光學系統在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試驗星任務中取得圓滿成功,參與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徐之海回憶,自己高中時代最大的愛好是打籃球,還是校籃球隊的隊員,代表杭四中參加過杭州市籃球比賽。

他還建議學弟學妹們,不要害怕失敗:「在人生未來的路上,永遠有困難在等著你的,一個人沒有失敗,說明什麼事沒幹。我的路上有很多失敗,其中最刻骨銘心的是2017年7月2號,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上面有我的四台相機,落到太平洋里去了。但只有不畏失敗,才能繼續前進。12月27日長征五號將實施第3次發射,請大家關注,這將是中國航天史上極其重要的發射,關係到明年的火星探測、空間站和嫦娥五號。」

「2020年要到了,希望你們每個人在新的一年裡仰望天空,把自己的夢想變的更清晰,同時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讓自己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對杭四中學子來說,見到這位大咖,是遇見美好。對徐教授來說,看到能文能武、多才多藝的學弟學妹,同樣是遇見美好。

與頒獎典禮同時進行的,是杭四中「2020,遇見我們的美好」迎新文藝匯演。

徐教授給養正之星頒獎

除了「養正之星」,還有許許多多的明日之星在舞台上亮相。比如,2017年全國十佳中學生國學社團得主下沙校區「雅風國學社」,帶來作品《禮儀之邦》,讓觀眾們在他們的原創文章中,感受大國神韻。

又比如,多次摘得國際金獎的校管樂團帶來的演奏《我的祖國》。

當然,更少不了多次摘得國際金獎的校鶯之語合唱團,他們帶來動聽的《koosen》和《讓心旅行》,讓全場觀眾都炸了。

悅耳的歌聲帶著大家,一起去2020旅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眼睛 的精彩文章:

女孩眼睛無法感受到光線,鏡頭記錄下她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