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腸癌或成為新「癌王」,早發現三個月,就能多活三十年

大腸癌或成為新「癌王」,早發現三個月,就能多活三十年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統稱。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正以每年5%的速度攀升。在一些東部沿海城市,發病率更是接近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超越胃癌成了消化道第一大惡性腫瘤

大腸癌生長緩慢,具有較長的潛伏期。早期身體往往就已出現一些癥狀,要及時發現身體出現的早期癥狀,注意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生活中出現這4種癥狀,可能提示大腸癌,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去醫院就診。

便血

便血是結直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十人九痔,很多人以為便血是痔瘡,但大腸癌與痔瘡病人便血的顏色是不一樣的。痔瘡病人便血顏色為鮮紅色,在大便表面,血跡與糞便不相混合,大便排出後可有血液滴下。而大腸癌病人便血的顏色較暗,多與大便混合在一起,便便多為暗紅色、果醬色或柏油樣。


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次數改變:

從原來每天便便1次,變成每天3~4次,或者幾天才拉1次等。

大便性狀改變:

拉出的便便本來是軟的、成形的,最近變形、變細等。

其他改變:

有排便排不幹凈、排便困難的感覺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的現象。


腹痛

結直腸癌會使部分患者出現腹痛、腹部不適、腹脹感等。若出現一陣陣地腹部絞痛,排氣後疼痛突然消失的現象,要提高警惕。


貧血

在排除其他失血原因的情況下,如果出現貧血,要考慮到患有結直腸癌的可能性。


為何大腸癌的發病率上升快,偏愛發達地區?

原因有很多,除了遺傳因素外,關鍵還有兩點——

一、「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

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這點可以在我國居民超重或肥胖的比例逐年增加得到印證。

「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會減緩腸道蠕動,延長食物滯留時間,增加了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機會,從而增加了患大腸癌風險。

很多年前,美國關於結直腸癌預防綱要中就明確指出,少吃紅肉可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同時,大量的研究也顯示,素食或低肉飲食可降低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二、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不僅會導致體重超重或肥胖,也會減緩腸道蠕動,增加患癌的風險,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結直腸癌患者中以肥胖者、不常運動的人居多的原因。


如何篩查大腸癌

直腸指診腸鏡是篩查大腸癌最重要的兩項檢查。

儘管糞便隱血試驗價廉,易操作。不過僅有50%的大腸癌和30%大腸息肉糞便隱血試驗陽性,例如痔瘡、胃潰瘍、小腸出血都可能會導致假陽性,因而糞便隱血試驗的準確性不是非常高。如果反覆數次檢測都是陽性,則一定要進一步腸鏡檢查。比起肝癌、胃癌等,大腸癌比較容易被發現,預後效果也比較好。

大腸癌早發現三個月,可以多活三十年。


建議50歲後定期做腸鏡

我國在結直腸癌的防治工作上已經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相比20年前,我國結直腸癌的治癒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現為47%)。雖然,這一數據與美國的65%、歐盟的56%,還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關鍵!

流行病學調查和專項篩查顯示,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

因此,5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隔兩三年做一次腸鏡,尤其是高危人群:

家族有大腸癌史的,

本人有腸息肉的,

本人有癌症史的,

以及有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精神高壓、慢性膽道疾病史等。


管住嘴、邁開腿,一半腸癌可預防

作為一種消化道腫瘤,結直腸癌也是「吃」出來的腫瘤。有研究表明,近50%的結直腸癌可以通過調整飲食、控制體重和運動鍛煉進行預防,六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控制腹部脂肪

無論體重如何,腹部脂肪與結直腸癌風險的相關性都同樣存在。

2.經常適度鍛煉身體

不一定非得去健身房,打掃房間也可以,出去跑步也可以,總之一定要動起來。另外小編為大家推薦一套腸道保健操,每天20分鐘,讓您遠離大腸癌。

3.多吃高纖維食物

如,芹菜、粗糧等。

4.少吃加工肉類

同樣的重量,加工肉類如熱狗、培根、香腸和熟肉製品等,會使結腸癌風險增加更多。

5.每天攝入足夠量的水分

每天晨起喝兩杯溫水(500毫升/杯),這一方面可以讓休息了一晚上後變黏稠的血液得到稀釋;另一方面,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

6.保持愉悅的心情

《 素問·陰陽應象論》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七情,能致病 也能治病。暢情志 勿憂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腸癌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