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饒陽平地里長出了不少「美女」,咋回事

饒陽平地里長出了不少「美女」,咋回事

大高粱

作者 劉善民

秋天,走進青紗帳。亮開嗓子吼一段梆子腔,呼喚著滿地的莊稼。大高粱頂著秋陽,借著風,嘩啦啦隨聲附和。它將火炬高高地舉過頭頂,點燃庄稼人的希望。老支書曾有句話:「大高粱就是咱大窪的旗杆」。足見它在農民心中的份量。

「盛夏千竿綠,當秋萬穗紅」。清朝文人張玉綸直書其美,把高粱的風姿勾勒得如此分明,從妙齡到成熟,著色鮮活。令人遐思。

一次到黑龍江旅遊,導遊小姐指著路旁挺拔的白楊問:「你們知道這樹的別名嗎?」滿車的遊客都瞠目結舌。她說:「美女」。望望白楊那高挑的個頭,細長的身材,果然一幅美人像。一位老漢不服氣,高聲地嚷道:「這算什麼美人,我村的大高粱才是美人呢。」惹得一車人哈哈大笑。笑過之後,我慢慢尋思,論美,這滹沱河的大高粱與東北的小白楊確有一比。二者都有修長的身姿。白楊在於挺拔,亭亭玉立,而大高粱兼有幾分柔美。論其柔性,白楊也可與蘆荻相媲。如果蘆荻是一位皓首老婦,高粱便是一位紅髮女郎。

然而,它並不柔弱。它粗獷、悍實、堅韌。雖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卻生得壯,長得牢,扎的實。自古以來,滹沱河流域時澇時旱,大高粱是人們首選的莊稼。洪澇中,只要水不沒尖,就能收穫。抗旱能力也比其它農作物強。因此,災荒之年,大高粱功不可沒。

「96.8洪水」期間,我負責北堤原張崗鄉的防護段。組織幹部群眾晝夜堅守半個多月,壓力很大。待汛情稍緩,我問東張崗村支部書記狄國州:「如果大堤決口,你敢下水嗎?」他說:「敢」。當時我們都30多歲,血氣方剛。我說:「咱現在就下水,試試深淺。」其實,也有放鬆一下的意思。於是,一同撲到河水裡,向河中心游去。滹沱河一片汪洋。游到大河深處,扭頭一望,北堤的人和樹木是那麼遙遠。再看狄書記一邊游,一邊用眼睛死盯著我不說話。我心領神會,畢竟都十幾年沒游滹沱河了。忽然,我看到不遠處幾個高粱穗在水面搖晃,便沖他喊「奔那塊高粱地」。我用三個手指頭捏住一棵高粱,漂在水裡,休息了幾分鐘,換用仰水姿式游回北堤(仰水相對省力)。事後他總說「那塊高粱救了我們一命」。我也感悟很深,感受到了高粱的堅實。那麼猛的洪水,大高粱用它的支撐根死死抓住泥土,與洪獸搏鬥,寧死不離自己的土地。洪水澈去,那一株株殘留的秸稈,雖失去美人的光彩,但骨節不改,直至在原地腐爛。

我欣賞高粱這種倔強的性格,也讚賞它的奉獻精神。它不苛求生存條件,成熟後便俯首獻出。它的葉子、秸稈或做燃料,或做牲口飼料,或供人們編做生活用品,比如箔、簍、席等。它的果實用途更加廣泛。是中國白酒的主要原料。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都離不開它。我每從饒陽縣東張崗酒廠旁通過,空氣中瀰漫的濃郁的酒香,總讓人聯想到一望無際的大高粱。這迷人的液體由紅而白,蒸騰出大地母親的溫度,飽含著農民的血汗。「不是祖傳的粗瓷大碗,怎配你的血性和靈性」。忘了是哪位高人的詩句。若非豪情酣暢,怎得這高粱酒的真諦?

饒陽人擅長粗糧細作。因此,飯桌上,高粱的味道不但寬泛濃厚,而且餘韻悠長。不提那可口實惠的紅米飯,做工精良的蒸絲糕,光滑順流的包皮湯,單那薄如羽翼的秫麵餅就足以令人垂涎欲滴,難以忘懷。

烙秫麵餅是個技術活。對此,饒陽作家丁一冉曾有一段描述:「把秫面用開水燙一下,後反覆揉和。再做成餅劑子,擀成薄餅。入鍋後,慢火烙面,半熟的一面朝上,將另一張生餅扣在上面,生餅被熱氣一噓變得柔軟,再把生餅翻過來,再馱上一張,如此反覆,越馱越多。一摞能烙七八張,交替進行。用不了多長時間,一大摞散發著高粱醇香的秫麵餅就烙好了。」這是奶奶的奶奶傳下的技術活,是饒陽人的一絕。

秫麵餅裹小魚是饒陽餐飲業的一道風景。滹沱河邊柴鍋灶台的玩藝兒,現在登上了大雅之堂。到饒陽如果不吃這道菜等於白來。從饒陽走出的老幹部、藝術家等,只要重回故地,都會首點這道菜。這道菜論套,點菜時你只說「上一套秫麵餅裹小魚」,服務員就能明白。不過,它的吃法卻需一定的藝術性。餐桌上一坐,只看他對秫麵餅的用法,就能斷定是不是饒陽人。這一套菜有好幾盤組成:秫麵餅、煎小魚(麥穗魚或小地爬等)、黑醬、菜蔬組合(小蔥、生菜、苣苣菜、苜蓿、尖椒等)、芝麻鹽(或小麻)等。不會用的將這些都放進去,亂了滋味。正宗的吃法是分兩步,秫麵餅裹小魚是一套,秫麵餅抹黒醬裹蔬菜是一套,芝麻鹽(或小麻)是搭配,前兩套都可以放上它,起個加重味道的作用。外地人來饒陽用餐時,必須教他食用方法,不然會糟蹋了這好玩意兒。

這就是大高粱,多年以來,搖曳在滹沱河邊,堅定,憨實,豐稔。說它是「大窪里的旗杆」,當之無愧。

(2019年12月14日晨草於饒陽縣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粱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