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傳承中華文化,傳播白酒歷史故事

傳承中華文化,傳播白酒歷史故事

自古以來,黃淮流域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也是中國釀酒的起源地,五千年來,中華文明的曙光率先照耀在黃淮兩岸,產生了中國最早的酒文化。

史前時代,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山東與蘇北的大汶口文化,出現了中國最早的釀酒跡象,其標誌是山東莒縣大凌河的成套釀酒器具。中國第一個有酒記載的歷史朝代夏王朝,出現在河南偃師。中國人共認的酒祖酒神,無論是儀狄還是杜康,都認定在久遠的夏王朝。商湯建都於亳,就是今天古井貢酒的所在地。這並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歷史的承傳,沿著歷史的長河滾滾而來,黃淮流域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形成這樣延綿不斷的酒文明。

歷史上的黃淮流域,創造了中國釀酒的無數次第一:

東漢末年的九醞法,起自譙郡。

北朝的河東神曲,起自河南三門峽與山西交界的黃河渡口風陵渡。

中國第一批可以久存並且遠途運輸的高酒度米酒劉白墮,起自北魏都城洛陽。

中國的第一壇琥珀色的黃酒,起自唐代的山東蘭陵。

中國最早的酒類銷售聯盟體系,起自北宋都城開封。

中國釀酒歷史最重要的閃光點——中國白酒的起步與發展,也是來自黃淮流域。

從歷史的視野來看,黃淮流域對中國白酒貢獻很多,創始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首先使用了高粱釀酒,提高了酒度。

二是首先發明並使用了大麴,提高了出酒率,也提高了酒質。

古人把蒸餾叫作「燒」,所以七百年來,黃淮流域一般通稱穀物蒸餾酒為「燒酒」,或稱「火酒」、「氣酒」,民間又稱「燒刀子」、「老白乾」 。我們今天叫作白酒,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的名稱。

一、首先使用了高粱釀酒,提高了酒度。

最早的中國白酒叫做燒酒,曾經使用各種穀物釀造。黃淮流域開始為麥燒,發展成高粱燒,長江流域多為糟燒,更南的地方為米燒,廣南則用薯類燒酒。明朝中期以後,四川地區才開始使用高粱釀酒,而貴州使用高粱則更晚。西北省區多使用雜糧釀酒,酒的質量明顯偏差,產量及銷售量也很低。乾隆初年的甘肅巡撫德沛就說:「甘省燒酒,向用糜谷、大麥。」他自己都承認「甘省非產酒區。」 《清稗類鈔·飲食類》概括說:「燒酒性烈味香,高粱所制曰高粱燒,麥米糟所制曰麥米糟燒,而以各種植物摻入之者,統名之曰葯燒,如五茄皮、楊梅、木瓜、玫瑰、茉莉、桂、菊等皆是也。」中國早期的白酒用糧多種多樣,最後都去仿照黃淮流域的高粱。

山東人郝懿行《證俗文》在探討中國白酒始源時,把燒酒釋為火酒,指明高粱燒的優越性。有云:「火酒,秫酒也。秫,今之高粱……釀之成,又入甑蒸之,以火氣流而下,故謂之火酒,其色白。」人們在述說燒酒的時候,首先強調的是它的烈性,故而俗語中常有「燒刀子」之說。

用高粱釀酒,優越性很多。一是北方高粱生命力強,耐水旱,作物高產,種植廣泛。乾隆二年(1737年),河南巡撫尹會一曾上奏說:「燒酒所需高粱為多,而中州所植高粱為盛……惟高粱質粗而桿長,較他谷為耐水,故種植者廣。」二是有些高粱品種,口感極差,不宜食用,但用來造酒,則能夠提升附加值,產生經濟效益。高粱蒸餾出酒,酒的品質好於其它原料所釀,酒度也會增高。南方釀造燒酒,多用大麥和糯米,酒的質量也明顯不如北方高粱燒酒。清朝人林蘇門《堆花燒酒》詩注就承認:「徐州高粱、山西汾酒皆燒酒也。揚州或用大麥,則曰麥燒,或用糯米,則曰米燒,其不敵高粱、汾酒者遠矣。」

《清稗類鈔·飲食類》說:「北人之飲酒,必高粱。」

歷史上,黃淮流域一直都出產白酒,人們也經常喝白酒。沿長江以南的居民一開始還喝不下白酒,只能喝黃酒。明末人陳鐸《嘲北方巷曲中人》散曲這樣說:「生蔥生蒜生韭菜」、「開筵空吃燒刀子,難當。」

二、首先發明並使用了大麴,提高了出酒率,也提高了酒質。

大麴選用小麥、大麥、豌豆等原料,經粉碎、加水攪拌、壓制而成。經過自然培養或加入曲母培養,使微生物相互接種最終製成。因其體積大、呈大塊磚狀,故名大麴。用大麴釀造的酒口味醇厚,曲香濃郁,但用曲量較大,出酒率低,多用於優質白酒的釀造。

中國白酒釀造的奧妙在制曲。清代中期江蘇儀徵人李斗《揚州畫舫錄》記述燒酒,曾說:「酒用米曲則甘美,用麥曲則苦烈。燒酒以米為之,曰米燒;以麥為之,曰麥燒。」

黃淮流域的歷史名酒都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我們理應發掘歷史基因,講好歷史故事,增厚我們的文化底蘊。

不同的時代,會推出不同的酒產品,也會出現眾多的酒廠家。但歷代精華卻一直會傳給後人,讓後人受益。

先舉一個小例子:山東聊城有一個茌平縣,縣中小鎮叫「丁塊」,金朝馬鈺為其寫詩:「傳滑辣更清光,兀騰騰乞化嘗。美馨香非米麴,麻修鍊飲瓊漿。」明人程肖莪曾在此釀酒,宰相朱國楨為其題記。《涌幢小品》記載:「東昌府茌平縣西北有丁家崗,出泉甘冽,釀酒甚美。諺云:茌平丁塊酒。又稱曰酒泉。余同年程肖莪嘗就崗下造酒以歸,號為天下第一。」 乾隆皇帝南下路過茌平,親自為丁塊酒題詩:「杏花村外青簾有,賣得茌山丁塊酒。李白狂歌樓上眠,想復此間醉一斗。」(載乾隆《御制詩集二集》)如今,講好這樣的歷史故事,對一個小小的酒企業,已經倍添風光。

在山東,有歷史故事的佳醞產地比比皆是。乾隆八年(公元1743 年),山東巡撫喀爾吉善在給皇帝的奏摺中說,山東燒酒九大名牌,景芝為第一,這九家是:景芝、阿城、張秋、魯橋、南陽、馬頭、周村、金嶺、姚溝。到如今,景芝的芝麻香譽滿北方,顯示出雄厚文化動力。

河南白酒也有歷史故事,曾得到過歷代評酒家的盛讚,明朝人薛岡在《天爵堂文集筆余》評酒:「清豐呂氏所釀,又北酒之最上。」清朝初年的滄州人宋起鳳《稗說》評價河南酒:著名者為彰德酒和磁州酒(彰德府在安陽,磁州原屬於安陽,雍正以後劃歸河北)。

歷史發展到今天,黃淮流域依然是中國釀酒的淵藪之地,在中國酒界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如今的黃淮名酒帶橫跨蘇魯豫皖四省,形成了眾多的釀酒品牌,也矗立著亳州、宿遷這樣的著名酒城。

幾千年的酒文化積累與沉澱,使得偉大中華酒海汪洋,酒氣芬芳,酒人激昂,作為歷史最深厚的黃淮流域,理應利用發揮自己的優勢,發掘自身的歷史文化,把文化做的更加充實,也把自己做的更加強大。只要我們堅信自己文化, 堅信自己的事業,未來在中國白酒還會在黃淮流域再創輝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粱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