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冬季小麥進入休眠期,做好防凍措施,來年好豐產

冬季小麥進入休眠期,做好防凍措施,來年好豐產

提要:冬季小麥防凍措施少不了,小麥安全越冬,來年助豐產

此時已經進入了十二月份,但是北方地區的氣溫卻普遍都在零度之上。與往年相比,今年算是一個乾旱的暖冬了,那麼如今的氣候條件對於越冬的作物,尤其是冬小麥,有什麼影響?廣大種植戶又該如何做好防禦措施呢?

首先溫度偏高使小麥的分櫱過於旺盛。冬季是小麥休眠的季節,當溫度低到一定程度時,小麥會停止生長,營養成分儲存在根部,等到春季返青時,提供足夠的養分,但在暖冬時節,植株內的養分會得不到很好的儲存,會保持旺盛的生長,但冬季光照強度弱,小麥分櫱過於旺盛後會造成田間蔭蔽度高,致使莖稈細弱,抗倒能力大大降低,第二年由於營養成分的不足會造成幼穗分化受到影響,小花分化強度較小,小穗退化嚴重,最終影響產量。

其次抗寒能力下降,因為溫度偏高,小麥生長過旺加之生育進程提前,致使小麥的抗凍性大大降低。冬末春初的「倒春寒」極易使返青後的小麥易受凍害,導致減產。另外,暖冬還會造成土壤水分散失量大,土壤水分含量較低,使得小麥遇寒流時易受凍害。

暖冬還會造成害蟲危害,春後病蟲害較嚴重,由於冬前溫度偏高,致使病蟲安全越冬,病源、蟲源較多。而小麥群體質量較差,抗病力下降。春季回暖後病蟲害會有一個大面積的爆發。曾有調查發現,凡冬前旺長嚴重的地塊紋枯病、白粉病發生率非常高。並且易造成紅蜘蛛、麥蚜等害蟲的發生和蔓延

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的影響,比如肥效喪失,麥苗早衰等,最終影響到產量,那麼在暖冬年份逐漸增多的當下,有什麼好的應對措施呢?

首先是調整冬小麥的播期和播量,很多農戶在收割完玉米後,會立即進行冬小麥的播種,此時應實時關注本年度的溫度檢測,如果遇到暖冬年份,一定要延緩播期,保障小麥生育進程與季節同步。同時由於在暖冬年份單株分櫱發生量大,所以要做到減少小麥的播種量,避免高峰苗的發生。促進冬前麥苗早發穩長,推遲小麥拔節時間,增強抗寒抗凍能力

其次要控制冬前及春後旺長。可通過藥劑防治及農事操作進行改進,播種前可用15%多效唑1.5g或2g矮苗壯拌1kg麥種, 提高苗素質, 增強自身抗寒能力。亦可在小麥拔節前進行葉面噴施,用15%多效唑與水1:1混合,可顯著減輕凍害,減少無效分櫱,降低暖冬對麥苗生長的影響;對於在冬前呈旺長趨勢的麥田及春後因暖冬而群體偏大的麥田,應及時進行深中耕斷根,這樣年前可控制其旺長趨勢,年後可減少無效分櫱的產生,加速無效分櫱的死亡,提高有效分櫱的整齊度及分櫱成穗率。

最後要做到提前預防病蟲草害。暖冬年份小麥紋枯病發生較重,防治紋枯取以栽培防病措施為基礎,早春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措施。在澆返青、拔節水時,應追施氮、鉀肥,忌偏施氮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春後儘早預防各種病蟲害的發生,預防期比正常年份早 10~20 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興農 的精彩文章:

售糧壓力釋放後,玉米價位有望迎來上漲!
大豆列入免稅清單,價格上漲動力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