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易經》的「易」字,和西周的酒具有關?有沒有道理你說了算

《易經》的「易」字,和西周的酒具有關?有沒有道理你說了算

讀《易經》首先不可避開的,就是《易經》的書名。哪怕到現在,一本書的書名仍然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們流傳幾千年的先秦古籍,其書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劉勰在《文心雕龍》將「經」稱之為「恆久之至道」。先秦「六經」包括易、詩、書、禮、樂、春秋。《易經》作為眾經之首,其意義尤為深遠。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漢字的意思更是如此。

讀古籍,有三點特別重要:

一是古文簡潔,其中一個字就能代表一個完整的意思;比如勇敢,在現在是一個詞,但是在古代卻是兩個意思,因此《道德經》中才有「勇而敢者殺,勇而不敢者勝」的說法。

其二是如果古籍的書名讀通了,這本古籍就了解了其大概內涵;比如上面提到的《文心雕龍》這本書,我們從書名就能領悟到,原來這是一本專門論述「文章」如何寫的精妙的古籍。

其三,古籍的首句或者首段或者首章非常重要,往往講述了全書的大意。

如果給一本古籍畫一張圖,非常像現在我們經常用的腦圖,因此也有人用「全息」這個詞來形容古籍的巧妙設計和構想。在我看來,古人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強的,這一點尤其從《易經》中能體現出來。

那麼,《易經》這本書中到底講了什麼?最終,人們用一個「易」字來概括。

日月說

按照道家的說法,「易」字來自日月,上日下月,魏伯陽在《參同契》裡面說:「日月謂之易」。我們仔細分析,是古人看到日月的交替變化,以這個天體運行大現象,將「伏羲畫卦」的大學問,稱為「易」。

這從理論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說不通的地方。

比如為什麼是上日下月?意味著日月上來下去的變化嗎?在倉頡造字的時代,會用同一個現象來造兩個漢字嗎?要知道左日右月,是「明」字。

飛鳥說

提到伏羲畫卦,飛鳥說是無論如何都要提到的。因為在上古時期,有著鳥圖騰崇拜,以飛鳥的形象來代表「易」,也有可能。「易」字的小篆體,像飛鳥嗎?

蜥蜴說

「易」字的來源,我首先想到的是查《說文解字》,這本書是漢代的許慎所編寫,是我國古代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來源的古籍,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清朝的時候最為流行。「文」就是倉頡造字時,臨摹的萬物形狀符號;而「字」則是形與聲音的結合。可是,許慎的原版已經不可見,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版為唐代,而明清之後流行的譯本為徐本。從漢流傳至今,歷經近兩千餘年,其中各種變化也有可能。

「易」字在《說文》中的解釋如下: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又說《祕書》里記載:日月為易,象陰陽。從這個解釋來看,《說文》既支持了日月說,同時,也不否認「易」是個象形字。《說文》中對「易」又多了一個解讀,說是蜥蜴的象形字。

難道「易」字也是個象形字,是從「蜥蜴」而來?因為,易經中確實有很多的動物,比如象辭,彖辭。象字來源於大象,彖也是一種尖嘴利赤的小獸。而且我們眾所周知,蜥蜴的身體顏色可以發生變化,在不同的環境下,蜥蜴的皮膚會呈現不同的環境色。

易字從篆文來看,確實有點「蜥蜴」象形的感覺。

究竟是先有的蜥蜴還是先有的「易」,後來在形容這種蟲子的時候,用了「易」字呢?

我更偏向後者。在我看來,易字應該是先有的,後來看到蜥蜴這個動物能夠自斷尾巴,所以用了「蜥」字,能根據環境改變顏色,所以用了「易」字。

「蜥」從字面理解,很容易明白,是一種可以像木頭一樣用斧頭劈開的蟲子;「易」字代表改變的意思。

「易」字的演化

那麼「易」字究竟是否是象形字,又從何而來?也許應該到甲骨文和金文中尋找答案。感恩網路時代,通過網路,我們幾乎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各種資料知識。

「易」字的演變

如圖所示,為「易」字在西周前後的演化過程,原來是把酒倒入酒杯,就是「易」。在此,我毫不猶豫地把這種未知的,以三點水表示的液體理解為酒,因為酒在周代是非常流行的,這可以輕易地從《詩經》中找到例證。

原來,「易」字最早代表的是一種轉移的過程,「易」指的就是這樣一種斗轉星移的變化。

最後,我們再從「易」字出現較早的古籍中,尋找一下答案。「寒暑易節」,出自《列子·湯問》;「寡人慾以百里之地易安陵」,出自《戰國策·魏策》;「易寡人之璧」,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由此,我們基本上可以領會「易」的意思,一種轉移和變化,就像從容器里把酒倒入酒杯一樣。雖然,我也認為日月說比較大氣,氣勢磅礴,但是把酒倒入杯中,更真實。在我看來,這更為符合我現在看到的歷史真相。我想,對「易」字的解讀,對於我們每個人深入研究《易經》都有很大的幫助。

對此,你怎麼看呢?「易」和酒具有關嗎?是不是有道理,你說了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鳥 的精彩文章:

乃木坂46睡顏公開,齋藤飛鳥超可愛,與田祐希的修仙睡姿亮了
飛鳥——泰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