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怎麼辦?中醫說:這些方法對症試一試,腸胃慢慢養起來
慢性胃炎這種疾病,我們人群中很多人都會得,從中醫角度講,我們把慢性胃炎可以分為多種類型辨證論治,本篇文章重點跟大家講講,慢性胃炎應該怎麼進行辨證論治?
從中醫角度講:最常見的一個類型叫脾胃氣虛,那麼它有什麼明顯表現?
脾胃虛弱型的慢性胃炎,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消化功能降低,中醫叫面色煥白,就是萎黃,看著蠟黃,黃是屬於中醫的脾胃的主色,黃色說明他脾胃虛弱;他平時會感覺到睏倦乏力,另外,還會有大便溏泄的情況;個別人還會出現胃下垂、肛門下垂這些癥狀。平時總會消化不良,不想吃飯,吃了以後胃部飽脹,有支撐的感覺。
他的舌看起來舌邊都有鋸齒狀,就是中醫講舌有齒痕,舌淡,顏色偏淡。正常人舌顏色是淡紅色,慢性胃炎的人他的舌顏色很淡,淡白色,然後舌苔很少,苔薄白,另外,給他搭脈的時候,脈虛弱無力。
那麼如果有這些癥狀,毫無疑問,他就是屬於典型的脾胃氣虛型的。
中醫認為我們身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來的,所以脾胃是後天之本。
但是由於種種的不良習慣,包括飲食不規律、吃的太過於肥膩、憂思過度、暴飲暴食、或者吃飯饑飽不均,這些都可能傷到我們的脾胃。
所以中醫常說,脾胃不好百病生,很多疾病都會從脾胃不好的那一刻開始。
脾胃氣虛中醫調治的關鍵就是要補中益氣,要想有比較好的健脾益氣的效果,可以選用一些中成藥,像我們常用的香砂養胃丸,人蔘健脾丸,這些葯都可以達到很好的調理效果。
第二個類型,就是脾胃虛寒型的。
脾胃虛寒就是由於長期的飲食不節,經常吃生冷的傷了脾胃,導致寒氣中阻,然後出現胃脘疼痛。一般這個疼也不是很劇烈,但會長期持續性的綿綿不竭,有隱隱作痛的這種疼痛感覺,然後他喜歡熱,比如用熱水袋暖一暖,它就舒緩一些;用手捂一捂它就舒緩一些;喜熱怕冷,按一按它就舒服一些。
然後摸他的手腳,手腳都是偏涼的,這是虛寒之象。
有上面我們所說的這些情況,那這個人就屬於脾胃虛寒型的慢性胃炎。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中醫去調理的關鍵就要溫中散寒,常用的中成藥像良附丸、溫胃舒膠囊,另外還有像中成藥溫胃散。
就以上所說的這些,都是偏溫熱的、溫中散寒的中成藥,對這種類型的慢性胃炎效果特別好(因每人體質有差異,以上所有中藥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所以,慢性胃炎調理的關鍵還是在於脾胃的保養,要做到脾胃健康,首先要保持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養護脾胃也要時時刻刻心裡有個念頭,做好早預防,早調理。
本文作者:周永學
文字整理:張小仙
聲明:版權所有,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