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越來越重視孔子?
孔子,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文化的創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不僅影響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並且主導了東方文明的發展脈絡。
孔子編訂了《詩》《書》《禮》《易》《樂》《春秋》,對古代文化整理做出了傑出貢獻。他大力發展了以《詩經》為代表的文學藝術,將《易經》改造為哲學著作,以《春秋》為例開創了修史的先河。
孔子對人類的觀念做出了勇敢的改造。夏尚「天命」,商尊「鬼神」,而周公轉向了「制禮作樂」、「明德慎罰」。孔子不信「天命」和「鬼神」,而崇尚禮樂文明,沿著周公的道路將中國人儘早從「有神論」引向了「無神論」,從而創造了古代中國長達兩千多年引領世界的璀璨文明。
孔子對教育做出了開天闢地的貢獻。孔子辦私學,打破官學的壟斷地位,開壇設講,教書育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按照 「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辦學,將教育迅速普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對於提高人口素質和社會變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孔子對社會道德做出了應有的規範和約束。在禮崩樂壞的年代,孔子逆流而上,以大無畏的勇氣推行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觀念,提出知識分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構想,為重申社會道德、規範社會秩序堅持了一生,樹立了中華文明以「人」、「仁」為核心的道德典範。
孔子創立了儒學,樹立中國政治文明的典範。孔子倡導道德政治,提倡國家、社會與家庭、個人的和諧共生,他要求統治者施行「仁政」,勤政愛民,要以「仁者愛人」為垂範,保障天下邦國與子民的安居樂業。「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文明的基本面貌。中國曆朝歷代的讀書人,莫不以孔子所創辦的儒學為修德從政的人生準則和信條。
孔子是一個人,他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神。2000多年過去了,還沒有一個人,能代替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