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曹妃甸:黃鼠狼拉雞兩借勁

中國曹妃甸:黃鼠狼拉雞兩借勁

作者 李連君

雀[qiǎo]兒堡[pù],是個早已消失的小漁村。

雀兒堡,在人們記憶中有過發旺的時期。

雀兒堡,之所以現在還被人經常提起是因為一句流傳至今的民間諺語。

在民間,凡事都有因和果,凡事都要有個來由,凡事都必須有個說法。而這句民諺自然也有出處,並且也有它流傳下來的理由。

人們常說的"黃鼠狼拉雞兩借勁" 在雀兒堡就有另外一種說道。

那麼,雀兒堡在哪?雀兒堡又發生過怎樣的故事?"黃鼠狼拉雞兩借勁" 這句民諺又得到了怎樣的演繹?

帶著許多的好奇和疑問,在曹妃甸區域進行海洋民俗文化調查的河北省民俗文化田野普查隊,把興趣點轉移到了這句民諺的故事上來,追根溯源:"黃鼠狼拉雞兩借勁" 這句民諺究竟與人們常說的"黃鼠狼拉雞兩借勁" 有哪些不同之處?背後隱含著哪些不被人知的東西?。

有了方向,馬上行動。經過在渤海灣北岸曹妃甸所屬沿海各村走訪調查,有關"黃鼠狼拉雞兩借勁" 的來龍去脈浮出水面。顯然,這個故事帶有濃烈的大海的味道。

這也是一個口口相傳、源自很久很久以前的傳說。經過搜集並簡單整理,故事更加完整起來。

渤海灣北岸,這大片的海退地上,多是斥鹵不毛,少有人煙。在雙龍河入海口的北部,裸露出的一個方圓幾里地的大沙坨,好像與其它鹽鹼地不一樣,歷經了幾十年的風吹日晒,似有某種仙氣般,在淺層海水的包圍中,竟然長出了稀稀落落的蒿草,顯得十分有生氣和活力。

老輩人說:現在明白了,那個大沙坨沒有什麼仙氣,之所以能長蒿草,是因為坨地低洼處常年存有雨水,將風帶來的草籽潤活了。

方圓百里都是寸草不生,這裡卻綠意叢生。這在當時的確是個怪象,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對於這些不可解釋的自然現象,人們以訛傳訛,憑空想像,把這個大沙坨開始神化了:坨地中住有某種神靈。

由於緊靠雙龍河邊的大沙坨中間低洼,經數十年雨水沖刷,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水坑,這些水坑被當地人稱為"塢",正是"塢"中的淡水孕育出許多生命。

其實,被民間神話了的傳說,也應該有它的道理。這個大沙坨上確實有"神靈"居住,不過它們是一些候鳥和留鳥,後來這些鳥又引來了它們的天敵,比如俗稱黃鼠狼子的黃鼬。

按照渤海灣北岸曹妃甸區域的方言,人們把鳥統稱為雀[qiao]兒。眾所周之,黃鼠狼子對羽毛類動物情有獨鍾,大沙坨地里的候鳥和留鳥,引來無數的黃鼠狼子。

既是風水寶地,自然少不了人的關注。

靠海邊,遠遠近近的、幾個大大小小的村莊,下海的、捕魚的、販魚的必須經過這個大沙坨。大沙坨因"塢"深水豐而蒿草荗盛,吸引來了大批雀兒來此繁衍棲息。後來,有人在這裡挖坑砌棚,搭做了臨時住所,供晚歸者歇腳。時間久了,人們給它起了個"雀兒堡" 的名字。再後來,這裡搬來幾戶人家建了土坯房常駐,人們約定俗成、自然而然便以"雀兒堡"做為村名了。

當初的雀兒堡遠離其它村落,只是從外地流浪過來的幾戶人家。幾戶人家外無生業,一者靠近海打魚摸蟹,一者靠冬冰夏賣。

冬冰夏賣,就是冬天"塢"水結冰後,把冰切成塊埋入深坑,夏天取出賣給販魚的人,冰可防止長時間運輸中魚蝦的腐爛。

初來乍到時,雀兒堡上的這幾戶人家還能有尊有讓,相互幫襯,和睦相處。但接下來的日子,有幾戶人家或許因辦事風格不一樣,或許義利觀不同,或許鄉情過早的加入了水份,竟然各揣心計,在日常生活中用起了假意的微笑。

孰不知,在雀兒堡這個大沙坨上還有另外一個強大的家族――黃鼠狼。

在北方,尤其是在渤海灣北岸曹妃甸區域的民間,關於黃鼠狼迷人的說法,依然有著濃厚的、充滿神話的迷信色彩。

事實上,在民間黃鼠狼迷人一說是有季節性和規律性的。這種狀況大多出現在初冬的第一場大雪後和夏秋雨季之中,由於積雪的覆蓋、雨水的增多,使得黃鼠狼原本生活在曠野的氣味消失,在迷失自己家園的情況下,加上難以尋覓食物,黃鼠狼此時常常躲到被人遺棄的草棚柴堆,伺機盜獵。可是,黃鼠狼有一個慣有的習性,那就是每到新的處所首先釋放出自已特有的氣味,以向同類和其它動物發出領地範圍歸屬的信息。

黃鼠狼一般在新的地方暫住時,通常是原路進或出,,它的氣味有獨特的特性。有科學數據表明,黃鼠狼的氣味具有較強的乙醚成分,這種成分可導致人類和部分動物神經系統興奮、妄想。

說了這麼多,和黃鼠狼迷人、黃鼠狼拉雞兩借勁有關係嗎?如果有關係,關係點又在那裡?這之間內在的交集該是什麼呢?

的確,這些事情之間看似沒有任何關係,但在那時候的雀兒堡卻把不可能捆綁在一起,上演了這場離奇古怪的一幕,讓後人很難忘記。

這是一年的冬天,大雪整整下了三天三夜,一尺半的厚雪封閉了田野和雀兒堡。

幾個在雙龍河入海口破冰捕魚的人冒雪朝著家的方向急行。大雪中的寒冷讓他們放棄了再趕夜路的想法,他們要借宿雀兒堡。夜深時分,怕驚撓了睡夢中的人們,幾個人躡腳躡手,幾近房屋,準備選擇一戶寬敞人家借宿。

突然,一條黑影出現在遠處的雪地上。大家嚇了一跳,其中一個上了年歲的人抬手示意大家不要動。定睛看時,只見拖著長長尾巴的黑影不足兩尺,它時而急促前行,時而停下站起身來東張西望,小心異常。不一會兒,黑影湊到一戶人家離主房不遠的雞窩前,先是站起身來看了看雞窩裡熟睡的雞,然後背身朝向雞窩,爬下來撅起屁股放出一股煙。

上了年歲的人輕聲說:"別吱聲,黃鼠狼偷雞。"

黃鼠狼左右張望,確定沒有危險後,嘴和爪並用,打開雞窩拖出一隻中了乙醚的蘆花雞,叼起脖子就走。黃鼠狼把雞拖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時,才會把雞吃掉。

但雞大黃鼠狼小,怎麼才能把超出黃鼠狼體重幾倍的雞拖走呢?黃鼠狼有特異功能嗎?是不是正如民間傳說的那樣黃鼠狼真得有"仙"的力量?

實際上,黃鼠狼在自然界生存中,練就了一身聰明的本領,蘆花雞中毒後處在半醒半迷狀態,黃鼠狼叼住蘆花雞的脖子倒退著向前走,拖不動時,它的牙齒稍一用力,蘆花雞感到疼痛,便揮動翅膀,就著蘆花雞扇動翅膀的勁,黃鼠狼順勢往後緊拖。就這樣黃鼠狼很快把蘆花雞拖出很遠。

上了年歲的人輕聲說:"別吱聲,黃鼠狼可是黃仙,它會迷人。"

幾個人敲開了村東一戶劉姓人家住下來,一夜無話。

第二天清晨,大雪終於停了下來。雀兒堡的人們走出家門,相互打著招呼,各自掃著門前雪。

這時,村西一戶呼姓全家沸騰起來。這一家人大呼大叫,言辭激烈,罵聲不斷。

人們細聽之後,方才理出頭緒。原來,呼家精心飼養的五隻下蛋的蘆花雞一夜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他們認定是被人偷了,這才全家開罵。

人們心裡一沉,可不是嗎,五隻下蛋的蘆花雞幾乎是呼家的半個家當,不急才怪,這事大了。

那麼,這五隻下蛋的蘆花雞究竟去哪了?被人偷了?被誰偷了?

事出蹊蹺,既然懷疑有人偷了,每家都是懷疑對象,各家為證明清白,要求呼家到各家看一遍。

"心裡沒病不怕吃冷粥"。各家敞開家門,各家出一名代表,從村東往村西挨門挨戶查找。

當人們査找到村西北角的馬家時有了驚人發現,馬家搖揺欲墜的雜物間的陳草堆旁,有一地雞毛,而且全是蘆花雞的。呼家見狀,一起把馬家鬧了個雞飛狗跳,衝上前去把雜物間翻了個底朝天。但是,除了雞毛和骨頭之外,沒有見到蘆花雞的影子。

馬家的雜物間是雀兒堡黃鼠狼家族的老巢,呼家把雜物間翻了個烏煙瘴氣、底朝天。其實,呼家不僅是抄了黃鼠狼的家,而且還傷了當家的老黃鼠狼。

鐵證如山,人們無話可說,只等馬家給個說法。

面對人們憤怒的目光,馬家感到莫大的冤屈:絕對沒有偷呼家的雞。

"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馬家有口難辯。

馬家和呼家曾因冬儲冰產生過小矛盾,所以見面只是簡單打個招呼,素日少有往來。

呼家老伴性子急、心眼小,凡事斤斤計較,愛鑽牛角尖,她認準的事九牛二虎也拉不回。也許是性格原因,呼家老伴身體越來越柔弱,經常犯頭暈心痛。雞丟了後心頭窩了一肚子火,在馬家又是心急的一頓折騰,呼家老伴己精疲力竭,一下癱軟在地。

也許是呼家老伴在翻騰馬家雜物間時用力過猛,也許是遇到了黃鼠狼留下的氣體乙醚,呼家老伴接下來的舉動,令人毛骨悚然。

呼家老伴兩腿不停的抽動,五官挪位,手腳朝天,口吐白沫,翻著白眼,嘴裡念念有詞:我家住在西北雜物屋,雪封大地缺食難裹腹,只得竊了呼家蘆花雞,孰是孰非眼亮別糊塗。

人們大吃一驚,這話鋒不對:怎麼說的不是人話?是不是讓黃鼠狼給迷住了?這反常舉動又是怎麼來的?

一個多時辰的吵吵嚷嚷驚動了幾位借宿人。

上了年歲的人靜觀事態的全過程後,心裡有了數。他冷笑幾聲,對夥計說:"抄傢伙,跟我走。"

上了年歲的人帶上夥計直奔呼家灶台,奇怪的是,受傷的老黃鼠狼自顧自的四爪朝天,搖頭晃腦,正在津津有味地耍鬧著。老黃鼠狼的一條腿也在不停的一下下抽動,而且是每抽動一下,呼家老伴也隨著抽動一下。

"打"。上了年歲的人一聲令下,幾個人蜂擁而上,把老黃鼠狼打了個屁滾尿流,嗷嗷亂竄,落荒而逃。

此時的呼家老伴像是泄了氣的皮球,失魂落魄地說完"惹不起,躲得起" ,便倒頭呼呼大睡了。

這場糾紛平息後,上了年歲的人終於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連聲說:"誤會,誤會,真是一場誤會。" 於是,他和人們把看到一切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人們徹底醒悟了:雞是黃鼠狼拖走的,也是黃鼠狼吃的。黃鼠狼拉雞借的是雞撲楞的勁,黃鼠狼放出的乙醚氣味能"迷人"。"黃鼠狼拉雞兩借勁"的民間俗語也因此形成。

在以後數年演繹這個稀奇故事中,雀兒堡因自然災害的破壞淡出歷史舞台,隨之流出四方的人們,很快將這句意為借勢借力的民間俗語:"黃鼠狼拉雞兩借勁"傳播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鼠狼 的精彩文章:

搞笑的黃鼠狼,迷人,還有些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