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讓經典在新時代綻放絢麗光彩

讓經典在新時代綻放絢麗光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發表以來,中國文藝界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思想,湧現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故事裡的中國》《國家寶藏》《一本好書》《經典詠流傳》《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文化類電視節目依託於人類藝術經典,用嶄新的藝術形式演繹和詮釋經典,深挖經典蘊藏的人文價值、歷史價值和當代價值。

創新藝術形式 全新演繹經典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主要是因為其中蘊含著超越歷史和時代的永恆的思想價值和人性光輝,而其固有的藝術形式則有可能隨著當代社會審美形式多樣化的發展而失去競爭力。因此,如何用當下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審美形式來演繹經典和重造經典,就成為經典傳承和藝術創新的重要一環。在此方面,以《故事裡的中國》為代表的一批文化類電視節目走在了新時代文藝創作的前列。

獨樹一幟的「電視劇場」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故事講述、人物表演、嘉賓解讀等方式在特定的電視舞台空間重新演繹經典。相比枯燥的文字式閱讀,這種視覺化、情景化模式更易讓觀眾接受,更容易營造出強烈、豐富的情感體驗。大型文化綜藝節目《故事裡的中國》對紅色經典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演繹所採用的正是這一模式。經典片段中李俠生死關頭臨危不懼、沉著發報、慷慨赴死的英勇氣概,通過胡歌在舞台上的真情演繹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經典故事原型親歷者和見證者貫穿始終的傾情講述和他們在經典創造中的切身生命體驗,又讓觀眾從歷史的深層,探尋到經典誕生的真諦。《一本好書》同樣採用了這種模式。如對文學經典《駱駝祥子》的再現,開篇通過旁白介紹相關背景知識,引出著作,隨之將影響祥子命運的「三起三落」這一故事情節以舞台劇的方式呈現出來,最後再通過第二劇場品讀人的深刻剖析,將作品的豐富內涵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產生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除此之外,《國家寶藏》等電視節目均採用了「電視 劇場」的模式。通過這些匠心獨運的藝術形式創新,經典之作豐厚的人文和歷史底蘊復活了。

扣人心弦的「競賽遊戲」模式。將經典詩詞以一種「遊戲」的方式呈現給大眾,通過扣人心弦的懸念和精彩的擂台對決,這種模式在讓觀眾增加參與度的同時,還帶來更加酣暢淋漓的愉悅情感。《中國詩詞大會》首創了百人團搶答、攻擂挑戰的競賽機制,其重點環節是對特殊字詞詩句及其思想意蘊的解讀,嘉賓隨後為選手詳細講解其中關鍵字詞的精確妙用,則進一步帶領觀眾走進經典的情感世界,領略經典的文化魅力。《經典詠流傳》雖然也是競賽機制,但通過競賽傳達的卻是大眾的喜愛程度,這種方式弱化了比賽的激烈程度,加強了經典詩詞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度。《經典詠流傳》將經典詩詞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這種創新方式不再是單純的「讀詩」「背詩」,而是在原作的基礎上融入了帶有中國精神的感人細節,中華古典詩詞的多重文化價值通過新的藝術形式得到了更好的傳承。

大氣磅礴的「權威宣講」模式。這種模式是電視理論學習節目形式創新的有效途徑,它不同於以往刻板嚴肅的說教,而是在舞台上夾敘夾議,用真摯的情感力量、生動的故事講述,將理論學習與經典文化串聯起來。例如《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這檔電視節目第二集中,首先用「原創微視頻」播放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解讀思想」階段,王傑教授由孝道的兩層含義,引申出典故出處《遊子吟》;其次在「 經典釋義」階段,王雨教授用多個事例講解典故含義,聲情並茂的講述達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境界;再次是在「現場訪談」和「互動問答」兩個環節通過現場嘉賓的真實故事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身經歷進一步感染觀眾,打動觀眾;最後在「經典誦讀」階段,嘉賓學者引領現場觀眾再次回顧經典片段,重溫經典的思想意蘊。這六個環節層層遞進,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經典文化有機融合,呈現出氣勢恢宏的思想底蘊。類似的形式創新還有《改革開放 關鍵一招》等電視理論學習節目,這些節目通過形式創新,提升了節目的趣味性和觀賞性,成功實現了理論學習和經典文化的完美統一。

精選藝術經典 深挖經典價值

中外歷史上的文化經典浩如煙海,如何從中作出取捨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以《故事裡的中國》為標誌的優秀電視綜藝節目為此進行了成功的探索,它們優先將那些閃爍著永恆的人性光輝的經典作品作為自己再創造的對象,賦予了節目高度的思想價值和深厚的人文底蘊。

著力挖掘經典中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無數中華文化藝術經典共同的主題意蘊,也是被當代優秀電視節目優先挖掘和表現的重大主題。電視綜藝節目《故事裡的中國》正是從選擇這類經典文藝作品入手,表現真摯的愛國情懷和堅定的理想信仰。例如在對紅色經典《烈火中永生》的演繹這一期里,江姐在即將就義的時刻,仍然鼓勵獄中的戰友堅持綉完五星紅旗。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片段被再次傾情演繹,重現了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此外,《林海雪原》《永不消逝的電波》《焦裕祿》《鳳凰琴》等作品都被搬上電視熒幕,使得這檔節目成為彰顯愛國情懷、書寫英雄篇章的精品之作。《國家寶藏》則在每一個故事環節都滲透著細膩的愛國情感,借銘記民族靈魂的國之瑰寶,書寫古往今來的愛國情懷和熾熱情感。國寶在這裡不僅承載著歷史文化的記憶,更是凝聚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愛國情結。這些優秀電視節目精選藝術經典,著力開掘和展現經典作品中的愛國情懷,成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著力挖掘經典中的中國價值和中國智慧。在挖掘經典文化的中國價值方面最具說服力的當屬《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這檔節目,如在第三集《國無德不興》中對「德」的闡釋,節目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從《管子》中尋找根源,以李保國、蘇軾、范滂等人的事迹為例證,全面、立體地闡釋「德」中蘊含的獨特中國價值,將經典文化的傳承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中國詩詞大會》在展現中華審美智慧方面更勝一籌。這檔節目巧妙設置一些與經典詩詞密切相關的題目,藉助選手、主持人與嘉賓的問答互動,挖掘其中的審美智慧。例如王安石的《梅花》可謂人人耳熟能詳,卻很少有人能真正體會「唯有暗香來」中「暗」字的獨特意蘊,而節目通過學者對參賽選手循循善誘的啟發式解答,將梅花幽幽花香的獨特意境之美展現出來。一方面讓觀眾對王安石的高尚情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彰顯出中華美學的獨特智慧。與《中國詩詞大會》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中國戲曲大會》,無論是表演過程中的唱念做打,或是對戲曲藝術經典內容的表現,這檔優秀節目都呈現了中華美學的精妙與智慧。

著力挖掘經典中的人文價值。《一本好書》在這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表率,它從人類歷史文化長河中,選取《塵埃落定》《紅字》《月亮與六便士》《悲慘世界》《湯姆索亞》等經典作品,選擇最具表現力的經典情節在舞台上精心演繹,深耕經典著作中豐富的人性內蘊,開掘出豐富的人文精神。

這些優秀文化類電視節目植根於博大精深的文化經典,深入挖掘其中發人深思的中國價值、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成為新時代中國文藝創作的重要鏡鑒。

(作者單位: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商王朝的多元一體複合制結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