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真的以青龍偃月刀為兵器?

關羽真的以青龍偃月刀為兵器?

當代人頭腦中的歷史,往往有兩種,一種是書本上特別是教科書中的正史,一種就是受到文學作品或者民間傳說重新編輯和構造出來的虛擬的歷史。但是對大多數非歷史專業的人來說,時間久了,就往往分不清哪些是曾經真正發生過的大體真實的歷史,哪些是完全虛構情節的歷史。而現實中,一些虛構的歷史情節,往往比歷史上真實的情況更加深入人心和人們的集體記憶。一個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國這一段。

全體中國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的熟悉程度,絕對超過中國5千年文明史中任何其他的段落。這種現象,似乎也不是中國獨有,比如對東鄰來說,他們歷史中「戰國」的這段,出現了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物勾心鬥角,爭權奪利,這段歷史似乎也被更加充分的演義而被更多的現代人記住。西方也一樣,像是石中劍——亞瑟王的傳說,到底是真正的歷史記憶還是後人的杜撰,到目前也未必能完全說的清楚。

一旦一段歷史被大幅度的演繹,那麼其中一些附帶的事物,也會代替真實而成為普遍卻不是那麼正確的認知。比如一提起關公的形象,必然要離不開他手拿青龍偃月刀,手捋長須的固定姿勢。歷史上的關羽,是否真的以青龍偃月刀為兵器?目前看來概率不高。那麼這個青龍偃月刀的是如何和關公搭配在一起的呢?青龍偃月刀本身,是否適合做實戰兵器呢?

港台劇中曾經出現的一些情節,雖然有故意搞笑的成分,但是也能側面說明問題。說兩批人為了爭奪地盤,公開械鬥。一方的帶頭大哥真的拿著關刀,也就是戲曲道具的中的青龍偃月刀上場,結果沒幾下就被打成了重傷,在翹辮子之前,還自我總結說:後悔帶關刀來打架,因為太重,沒掄幾下自己就沒力氣了,因此被對方的人迅速反殺傷倒下。這個情節本身是來湊笑料的,但是也確實說明即使現代的膀大腰圓者,也很難玩得轉沉重的青龍偃月刀,拿這種刀來實戰,不是威懾,反倒是負擔。

關於青龍偃月刀本身多重,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大家都知道是82斤,若按照現在的一斤等於0.5公斤來算,就是41公斤,這個重量其實是不輕的,對大多數沒有系統性體能鍛煉的當代普通成年男性來說,41公斤的重量基本等於一個小型的健身杠鈴,雖然大多數當代的成年男性可以舉起來,但是說要揮動起來當武器,那麼顯然是過於沉重了。

有種說法是,漢末的一斤,大體相當於當代的0.3公斤,也就是300克,那麼82斤,相當於24.6公斤,也是就市斤大約50斤,這個重量,體力特別好,身材高大的人,確實可以舞動起來有殺傷力,但是恐怕也是揮動幾十下就會力竭,難怪拿關刀打架會被對手反殺傷。

從現在的考古發現來看,漢代人的身高並不明顯大於現代人,因此古代的武將,身高180也算是大個子,即使在馬上舞動相當於25公斤的大刀,也是非常的不方便,甚至是累贅。古代人馬上可以雙手射箭或者舞動兵器,關鍵是固定的馬鞍特別是雙腳馬鐙的發明,否則很難解放出雙臂進行戰鬥,馬鐙和馬鞍都是亞洲人的發明,很晚才傳到歐洲,因此亞洲人馬上戰鬥力,比歐洲人先進很多,每次亞洲游牧民族西侵,都會把歐洲人打個落花流水,不是沒有原因的。

另外馬上實戰,2000多年來,只有三種冷兵器最合適,第一是弓箭,第二是馬刀,第三才是長矛。幾乎從來沒有在歷史上,看到那隻騎兵普遍採用長柄大刀作為武器。騎兵的馬刀基本都是單手持刀,因此馬刀普遍都是很輕的,一般不超過1.5公斤,甚至比陸地步兵使用的雙手持刀的大砍刀要輕的多。陸地步兵戰鬥需要雙手持刀的大刀,其重量一般都在2.5公斤,超過這個重量,對決大多數人的力量來說,幾乎無法單手操作劈砍。

因此從唐代以來出現的長刀,特別是陌刀,幾乎都步兵的專利,大唐軍隊以百萬之眾,而陌刀精銳部隊從來沒有超過5000人,也側面說明陌刀手都是步兵,而且身高要求在185以上,屬於體力絕倫者,才能使用重量在10到15公斤的強大陌刀。

這麼看來,說在漢末的關公就使用25公斤的青龍偃月刀,幾乎不存在可能性。三國志也只記載關羽刺顏良於萬軍之中,說明關羽馬上使用長矛或者長戟的概率更大。刀這種兵器的普及,和鍊鋼技術的成熟有關,此前青銅的兵器,以短劍和矛戈為主。漢末還到不了出現青龍偃月刀的技術程度。長柄偃月刀進入記載,已經是宋朝的事情,說明已經在大唐的陌刀之後了。由於鋼製兵器,極容易生鏽,因此在古墓中,3000年前的青銅兵器可以保存下來,但鋼製兵器若沒有經常人為保養,300年就鏽蝕不成樣子了。

不過,若就此就徹底斷定青龍偃月刀不能當馬上兵器,也是武斷的。凡事都有例外,歷史上還真有人拿青龍偃月刀威震敵膽,而且這刀,比傳說多年的青龍偃月刀還重幾乎一倍!不過這已經是明末了。

此人名叫盧象升,字建斗,號九台。人送外號「盧閻王」。盧象升天生神力,《明史?盧象升傳》:「膊獨骨,負殊力。」他手使高達136斤的鑌鐵鑄大刀,萬夫難擋。

明朝末年,盧象升總督東南五省,圍剿匪盜。在與匪盜交鋒時,他額頭中箭仍然奮勇衝殺。盜匪見其如此神勇,認為他是閻王爺轉世。一夥匪盜被盧象升逼至懸崖,盧象升提刀而上,匪盜見其揮刀而來,竟個個棄械跳崖自盡。從此,盧象升就有了「盧閻王」之稱。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盧象升領兵進駐巨鹿賈庄,至蒿水橋遭遇清軍主力。當時,盧象升被清軍數萬人馬包圍了三層,他指揮士兵死戰,從自辰時到未時,激戰6個小時,炮火打光,盧象升便躍馬上陣,舞動手中136斤大刀,沖向清軍。清軍見其勢如猛虎,手中大刀寒光閃閃,好似天神下凡一般,竟嚇的連連後退。盧象升沖入敵群,眨眼間已斬殺數十清兵清將。不過清兵人多勢眾,在萬軍之中,盧象升最後身中四箭三刀,仍然大聲疾呼:「關羽斷頭,馬援裹革,在此時矣!」

最後,盧象升流盡最後一滴血,力竭氣盡跌落馬下,部將楊陸凱怕盧象升被清軍戳屍,痛呼一聲趴在盧象升身上,身中24箭而死。戰後,部下尋獲盧象升遺體,河北三郡百姓聞其戰死,痛哭失聲,聲震天地。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龍偃月刀圖片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