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曼殊:我就是那個以暴食求速死的人

蘇曼殊:我就是那個以暴食求速死的人

原創:馮遠臣

整理:讀有引力(ID:duyouyinli)

一個人刻意地想吃、好吃,就一定能吃得到,無論他貧窮或富有。

如果說袁世凱能吃,有條件吃,那麼,蘇曼殊卻是能吃,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吃。

談到蘇曼殊的吃,很多人給蘇曼殊這樣的殊榮:餐桌上的拚命三郎、饕餮之徒、暴飲暴食者。不管怎麼說,但他終於把自己給吃死了。

蘇曼殊死於1918年,時年35歲。廣東香山人。原名戩,法號曼殊。於1884年在日本橫濱出生。母親是日本人,名若子。是他父親蘇傑生的四姨太河合仙氏的妹妹。他是中國近代作家、詩人和翻譯家,曾三次出家,做了半僧半俗的和尚。

「餓鬼」是佛教六道輪迴中的其中一道,「餓鬼投胎」而為人,此人必定嗜食如命。

在眾多的美食中,蘇曼殊特別鍾情於糖。他自嘲為「糖僧」。有一種「摩爾登」牌子的糖,是清末專銷中國的進口舶來瓶裝糖,蘇曼殊每一次購買必數瓶。夜深人靜,進入寫作狀態時,他會連續不斷地吃。

也許是愛屋及烏的原因吧,據說茶花女喜歡此糖,而曼殊又特別喜歡茶花女這個心中偶像。

以「牙」換「糖」也蠻好玩兒。有一次曼殊走在街上,看到店鋪里的糖果,心裡痒痒的,恰在此時,身上一個銅板也沒有,怎麼辦?在轉悠了幾圈後,他摸摸腮幫,突然靈感來了,嘴裡不是鑲了金牙嗎,何不換了鈔票,買糖吃?

於是,他大義凜然地獻出了自己的一顆金牙。糖是買回來了,可張嘴吃糖的時候,牙齒間卻露出了一個黑洞。

為此,章士釗寫了一首詩取笑他:「齒豁曾教金作床,只緣偏嗜膠牙糖;忽然糖盡囊羞澀,又脫金床付質房。」

時任上海市市長的張群,想得到蘇曼殊的一幅畫,在得知他愛吃糖食的嗜好後,經常給他買朱古力糖吃。一天,蘇曼殊佯裝問道:「先生是想我的畫吧,若然如此破費?」張群立即奉上紙筆墨硯,曼殊旋即為他畫了一幅遠山馱月,疏柳寒鴉圖。張群正要道謝,曼殊笑而制止了,說:先生不急。隨後,用畫筆在柳枝和新月之間連了一條直線。唉,完了。按現在流行語說就是:討厭!

但凡和甜食有關的食品,蘇曼殊都喜歡。蘇州產的玫瑰、黃豆和芝麻等品牌的糖果,只要到了他手裡,不管多少,必須一次性吃完方才罷休。

小說家包天笑曾有一首調侃蘇曼殊吃糖的詩:「松糖橘餅又玫瑰,甜蜜香酥笑口開;想是大師心裡苦,要從苦處得甘來。」

說到苦,還真不假,蘇曼殊童年時代就特別苦。他從小體弱多病,5歲時父親把他從日本帶回中國,在10歲時,被迫寄居在姑母家裡。因為他是「東洋婆」所生,在家族中很受歧視。

父親妻妾眾多,又生性懦弱,對他的保護不夠,所以他從小就對父親及家族裡的人沒有好感。在曼殊13歲時,得了一次重病,家裡人竟將他「置於柴房以待斃」,結果他又神奇地活了過來,由此,產生了厭世情結。

及至年長,他東渡日本求學,赴暹羅(泰國)以及東南亞其它國家,一生飄零,四海為家,弄得身心俱疲,傷痕纍纍。他的飲食習慣也是在漂泊中形成的,飽一頓、餓一頓,吃了上頓沒下頓。

一隻皮箱就是他全部的家當,他自稱皮箱為「燕子龕」。

吃糖,畢竟是一種嗜好,算不得主食。日常生活中,蘇曼殊更多地是喜歡吃肉喝酒。

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出家人,佛門的清規戒律對他起不了任何作用。他不但飲酒吃肉,而且在上海時,還經常出入於青樓妓院,整日與妓女們纏綿。

但他決不允許妓女碰他的法衣,他覺得那是一種不潔,是對佛的褻瀆。倘若這個妓女向他傾訴身世之苦,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時,他會將所帶錢物全部給她,自己寧肯空空如也地回家。

「獨有傷心驢背客,暮煙疏雨過閭門。」對於共和的失望,曼殊只能芒鞋破缽,悄然消隱。而吃,則是他對時局寄託哀思的最好表達,其中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蘇曼殊特別愛吃牛肉,尤其是五香牛肉。宋教仁和林廣塵和他是好友,他們商量決定戲耍他一回。

一次,蘇曼殊正在洗澡,忽然聽到客廳里有人在邀約其他人一起到外面去吃牛肉,大家立刻作起身狀,有板凳移動的聲音,有相互推拉高聲應和的聲音,有開門走下樓梯的聲音。這還了得,這麼重要的場面怎麼會沒有曼殊呢?

他怕大家走掉之後不等他,在浴室里高喊:「等我,等等我!」說時遲,那時快,他急忙圍了一個浴巾,就衝出了浴室,此時身上的水珠還在熠熠閃光。一看,彼此傻眼了,短暫的沉默後,屋內爆發出一陣狂熱的歡笑。幾個戲耍他的朋友,看他那急不可耐的倉皇樣,眼淚都笑出來了,肚子也笑痛了。

俗話說,猴子聽不得鑼鼓響。因為耍猴戲的猴子一聽到鑼鼓聲,就會立刻翻筋斗,習慣成了自然。曼殊聽不得飯瓢響。

這就是蘇曼殊,他對於吃,特別敏感。敏感也就罷了,吃牛肉,他還吃出一套吃什麼像什麼的理論。

一次他在信中勸朋友:「唯牛肉、牛乳勸君不宜多食。不觀近日少年之人,多喜牛肉、牛乳,故其性情類牛,不可不慎也。」

這是說,吃牛肉的人,性情會變得和牛一樣。那現在吃豬肉的人多,這多半的人性格不也像豬嗎?吃狗肉,性格就像狗?以此類推,吃豬腦花,也能補人腦筋。吃哪補哪,最後就像哪。

接著他繼續忽悠朋友,如果不吃牛肉、不喝牛奶而麵包無法下咽怎麼辦?他叫朋友可到雜貨店去購買豆腐乳來代替牛乳,然後塗抹在麵包上,慢慢咀嚼,一定美味無窮。而蘇曼殊自己絕不會這樣做。

蘇曼殊就是這樣一個邏輯混亂的人。有一次他發請帖宴請孫中山的事也蠻好玩兒。

蘇曼殊在那段時間裡窮得叮噹響了,生活無著落。孫中山得知他的境遇後,立刻派人給他送去二百個大洋以解燃眉之急。

你猜曼殊接到這二百大洋後怎麼著?他先是一陣狂喜,然後就向周圍的朋友大發請帖,茲定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在某地舉行宴會宴請大家。這也就罷了,這宴請貼居然也給孫中山和廖仲愷也分別發了一張。解圍濟困的人也在被邀請之列了,好玩兒。

估計孫中山接到請帖後,有欲哭無淚的感覺吧,但大總統還是微笑著說:「這就是曼殊,走,我們去赴宴,讓他高興高興……」

「有了一頓充,沒有了敲米桶」,正應了四川人的一句俗語。當米桶都沒有敲的時候,就如他的好友柳亞子說的「貲絕窮餓不得餐,則擁衾終日卧」,或者躲進寺廟,關起門來,讓他慢慢餓。

他嗜吃,但不善理財,他的很多錢都是轉之即來,揮之即去。身上哪怕留有一分的余錢,晚上也睡不著覺,一定要用完,才肯放心。

但他有一個好的品質,在沒有錢用的時候,他從來不向人借貸。有一次,曼殊斷炊數日,竟獨自在床上輾轉呻吟,一個朋友聽到這個消息,去看他並帶去美食,臨走「並贈以百金」,猜他怎麼用?

他居然在集市上去購買了一輛自行車,餘下的錢,見一乞丐有三天沒有吃飯了,於是把剩餘的錢全部給了這個乞丐。自己沒錢,還行俠仗義,樂善好施,真有點李白的「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氣概。

那位朋友不久又去看他說,這是吃飯的錢,怎麼買了自行車?他說,看著高興,樂於買。

魯迅先生對蘇曼殊這樣的行為說過這樣的話:「黃金白銀,隨手化盡,道是有錢去喝酒風光,沒錢去廟裡掛單。」

率性而為的性格加上飲食的不節制,使蘇曼殊患有多種疾病,如寒疾、痢疾、咯血症、腸病、肝跳症等,但他還是徜徉在美食中不能自拔。

章太炎在《曼殊遺畫弁言》中記載,在日本留學期間,曼殊「一日飲冰五六斤,比晚不能動,人以為死,視之猶有氣,明日復飲冰如故」。五六斤冰水啊,也真能喝。對於吃的鐘愛,在給柳亞子的信中落款署名也是「寫於紅燒牛肉雞片黃魚之畔」,真是令人絕倒。

關於蘇曼殊暴飲暴食的趣聞還有很多,如,他的朋友陳去病買了一包栗子回家,兩人吃完之後,曼殊覺得很好吃,他又背著陳去病,上街去偷偷地買了一包回來繼續吃。等他吃完了這一包栗子,已經是肚子脹得難以忍受了,只好哼哼唧唧到天亮。

在他自己記載的文字中,說有一次去源順「食生薑炒雞三大碟,蝦仁面一小碗,蘋果五個。明日肚子洞泄否,一任天命耳。」

看來他是不在乎肚子脹不脹,痛不痛,腹瀉不腹瀉了,只要能吃,一次就吃個夠,對自己絕不手軟。

求蘇曼殊的畫,一般不易得。但只要有美食勾引他,也還是很容易的。

《太平洋報》總編葉楚傖就用這辦法,讓蘇曼殊畫了一幅《汾堤吊夢圖》。

其代價是:三斤五香牛肉,摩爾登糖、呂宋煙。他把蘇曼殊騙上樓,然後反鎖房門說,你喜歡吃的東西都在這裡,要想出來,除非把畫作完成。果然,蘇曼殊上鉤了。

貪吃,使蘇曼殊的身體日益受損。在他去世前的一段時間裡,已經發展到去典當衣服和褲子來維持他的需求,這無疑給他心靈和精神上又是重重的一擊。

1918年,蘇曼殊多次住進醫院治療,病情仍不見好轉,因為他在治療期間,仍然不遵醫囑,偷食禁忌食物而使病情惡化。

因為無錢支付醫藥費正常出院時,還是蔣介石、陳潔如收留並悉心照料他。但他還是禁不住誘惑,去偷食廚房的熱栗子。

1918年春天,蘇曼殊在上海寶隆醫院病逝。在他死後,整理床鋪時,還發現床底下和枕頭下很多吃過的糖紙。嗜糖之害,甚於吸煙。

按現代醫學看來,其實蘇曼殊得的是一種神經性貪食症。由於年幼時家庭的影響和現實社會環境的影響,使他產生極度的焦慮和擔憂,在情緒極度不穩定時產生的衝動失控。所以,他的暴飲暴食令人同情並惋惜。

厭世情結使一代怪才、鬼才蘇曼殊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還是陳獨秀的一番話說得頗有意味:「他眼見舉世污濁,厭世的心腸很熱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於是便亂吃亂喝起來,以求速死。在許多舊朋友中間,像曼殊這樣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了。」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以蘇曼殊1909年寫給陳獨秀的這首詩,來反贈這位以暴食求速死的人吧!


原創:馮遠臣,摘自新書《最是那碗人間煙火》,全網熱賣中,歡迎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曼殊簡介 的精彩文章:

蘇曼殊:被罵野種,絕世才華卻3次出家,半僧半俗,人稱曠世奇僧
蘇曼殊:世界太亂,請務必活得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