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小川:養老金改革應抓緊,發揮個人賬戶激勵作用

周小川:養老金改革應抓緊,發揮個人賬戶激勵作用

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持續加深,養老金改革的迫切性日益加強。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表示,養老金缺口的問題值得認真分析。

12月21日,周小川在「2019年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全球大多數國家目前面臨養老金缺口問題,養老金可能不可持續。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金改革應該抓緊,因為可能越拖越難。

對於中國來說,「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確實還有不少錢,但是我們人口基數很大,預籌資金(比例)在全球看起來屬於相當低的。」周小川說。

針對中國個人賬戶不透明的問題,他認為,要重視和充分發揮個人賬戶的激勵作用。

從DB型轉向DC型

我國自上世紀末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數量和佔總人口的比重持續增長。2000年~2018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26億人增加到2.49億人,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從10.2%上升至17.9%。未來一段時間,老齡化程度將持續加深。

近日發布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了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五大重要任務,「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被放在了五大任務之首。

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養老金資金池,其中包括主要用於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支付和調劑的全國社保基金,2018年底規模為2.23萬億元;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2018年底累計結餘5.8萬億元;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2018年底累計結餘分別為1.47萬億元、0.49萬億元。

周小川說,從全球趨勢來看,目前多國的養老金正在不同程度地從現收現付制的福利基準型(definedbenefit,DB型),逐漸轉向預籌積累的供款基準型(definedcontribution,DC型),並最終實現DC和DB相結合的模式。

「中國目前採取的是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做法,但是預籌積累的佔比太小,佔GDP比重少於10%。」周小川說。

周小川說,從DB型轉向DC型,增加養老金的積累,一種辦法是採用名義賬戶,新參保的年輕人都可採用DC,但已經參保的中年人、老年人可以建立一個名義個人賬戶,使用類似國債的利率計算其回報,保持對個人的激勵,同時實現代際平穩過渡。

此外,周小川說,由於中國存在大量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可以用來填補DB型向DC型過渡的空間。

之所以可以通過國有資本劃撥來彌補養老金的歷史欠賬並實現養老金的積累,周小川說,一方面因為我國養老金的欠債是在國家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方;另一方面,從我國國有資本的形成歷史來看,是通過計劃經濟時代的「低工資、低福利、高積累」,擴大了國有企業的資本積累,形成了巨額國有資本。此外,一部分國有資本是國家借債形成的股權,養老基金作為財務投資者,通過參股方式參與公司治理,有利於實現國企監管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並提高國企的經營效率。

周小川認為,我們仍有很大可能性來填補養老金的缺口。不過,目前劃撥10%的國有資本可能還不夠。

養老金可能需要多個管理機構

要增強養老保障的可持續性,從國際經驗來看,可能性的工具大概四種:延長退休年齡;增加儲蓄;減少退休後的收入水平,也就是替代率下降;擴大預籌養老金的增值渠道。

對於預籌養老金的運營管理,周小川認為,採用什麼樣的管理體制比較合適,有多少個養老金管理機構比較合適,這涉及到競爭與效率的問題。

我國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籌層次比較低,大多從縣級統籌起步,逐步提高到市級統籌和省級統籌。目前,已有13個省份實現基金省級統收統支,明年將在全國全面建立起更加規範的省級統籌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加快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

其中也首次提出,適當加強中央在養老保險方面的事權,減少並規範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

周小川認為,養老金的經營管理需要一定程度的競爭,以產生向上的動力,管理好的機構會對管理差的機構形成壓力,但管理機構太多肯定也不行。

周小川表示,有些國家完全依賴私人養老金管理機構,但如果管理機構個數太多,可能使得成本偏高收益降低,並不合算。因為私人機構的競爭可能要消耗掉養老金基金收益的2%。而研究顯示,如果養老金的投資回報提高2%,養老金的「終身財務安全度量」(LFS)缺口就可以減少10%。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周小川認為,養老金經營管理需要若干個機構,但也不能太多,一個可以考慮的數量,是以省為單位,全國形成30多個養老金管理機構。

「可能對於很多其他小國來講30多個太多了,但考慮到近14億人口和與現有行政管理體制的銜接,也許30多個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數量。」周小川說,這可以實現養老金經營管理過程中競爭以及試錯帶來的好處。

對於養老金的投資回報,周小川說,有人提出養老金回報低於8%的都不投,但真正能實現8%,特別是長期實現8%的回報很難。

此外,「對於是不是允許養老金進行全球化投資,也是一個問題」,周小川說。他認為,養老金在全球進行多樣化投資,可以避免因限制在國內缺乏可提供最高回報率的投資項目的問題。

充分發揮個人賬戶激勵作用

中國養老保險採用的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結構,本質上是創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混合型部分積累制,也就是「現收現付制加個人積累制」的模式,其初衷是將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的優勢發揮出來,目的是實現預期穩定和多繳多得。

然而在實際執行中,個人賬戶存在不透明性的問題。

周小川表示,由於個人賬戶透明度不夠,因此勞動者看不到個人賬戶的養老金的積累,這不僅降低了繳費的積極性,在微觀上也影響生產率。對於企業來說,這部分用工成本也成了一種額外的費用。因此在經濟下行,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了保持企業競爭力,就會希望進一步下調養老金的繳費費率。他認為,要重視和充分發揮個人帳戶的激勵作用。

此外,依靠金融業IT發展,養老金以後可以實行N對1的支付體系。周小川說,由於一個人一生可能在N個崗位上工作,從N個崗位上都有養老金付款,都有個人賬戶。由於電子化程度不夠,實行N對1支付體系在30、40年以前效率很低,搞那麼多賬戶很不經濟。但由於IT發展,成本已大大降低,N對1支付基本上完全可以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無線耳機熱門股漫步者3連板 機構大舉出逃共賣出1.25億元
多項先行指標印證經濟回穩,逆周期調節政策加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