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兩宮垂簾聽政,慈安原本優勢最大,是如何被慈禧逐步超越的?

清末兩宮垂簾聽政,慈安原本優勢最大,是如何被慈禧逐步超越的?

文/炒米視角

在同治時期,慈安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是要壓過慈禧一頭的。因為咸豐駕崩時,慈禧當時只是懿貴妃,而慈安是大清的皇后。

雖然同治皇帝是慈禧親生的,但是慈安作為正宮,是同治法理上的母親。所以即便母以子貴,按照清宮的規矩,慈禧並不能因為是同治的生母而凌駕於慈安。

這就像袁克文明明是金氏所生,但是他所有的一切都要由沈氏說了算,這就是規矩。

而且往往養母因為沒有孩子反而會愛親生的更溺愛孩子,因此同治皇帝和慈安的關係梗近,和慈禧的關係反而很差。

就咸豐身後權力格局而言,「垂簾聽政」的主體應該是慈安,因為咸豐將兩枚代表最終決定權的印璽,分別給的是慈安和同治。慈安的是御賞印,同治的是同道堂印。

之所以兩宮並存,最主要也是因為慈安為了對付輔政八大臣,加強自己的勢力,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而最不穩定因素就是同治皇帝,所以為了確保同治不受他人控制,她必須拉上慈禧一起「垂簾聽政」。

但是要說慈安想隨意推翻慈禧也是不現實的。因為不管慈安願不願意,慈禧此前是什麼身份,作為同治的生母,慈禧都是聖母皇太后。所以關鍵的焦點是對外的情況下,兩宮要精誠合作,內部又要展開對同治的爭奪。

因為無論是慈禧還是慈安她們的權力都已經越界了,已經破壞了清朝的祖制。她們此刻權力的依據從根本上來說,其實都是來源於同治。所以同治大婚後,按道理兩宮必須都交出權力給同治皇帝。

在同治大婚前,安德海的死,實際上是恭親王奕訢在得到慈安和同治的默許下,給丁寶楨發的密函。而在安德海問題上之所以慈禧出現這麼大的失誤,實際上也在於慈禧故意對越界的試探。

而安德海的死,最終雖然打壓了慈禧的蠢蠢欲動,但同時也宣告了慈禧解決慈安之後,恭親王奕訢必然是棄子。

然而在關鍵時刻,同治卻駕崩了。但是對於同治的死,慈安顯然是沒有任何預判的,她也沒有任何外援可以解決這尷尬境遇。

但是慈禧此刻的優勢反而相對突出了。因為她的親妹妹嫁給了咸豐的親弟弟,而光緒則是接班的最合適人選。

但是光緒不是接同治的班,不是兄終弟及的關係,而是和當初明朝嘉靖的情況類似,按照法理,他必須過繼給咸豐,再來繼承這個位置。

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慈安有利,但是這也只不過是慈安的無力掙扎而已。

因為同治的死被慈禧變成了打擊慈安的最強武器。慈母多敗兒,此前慈安一直扮演的慈母角色,因此同治的死則似乎成了慈安的責任,雖然沒任何人敢這麼講,但是邏輯就是這麼一個邏輯。

慈禧將三歲的光緒接進宮內以後,便將光緒牢牢地抓在了手裡。依然聘請了翁同龢做光緒的老師,要她嚴格的方式來培養一個「萬世之君」。而此刻慈安則被徹底排除出了和光緒之間的關係。

失去對光緒的控制權,慈安的權力就逐步失去了依據,隨著外援恭親王奕訢被強烈打壓,乃至失勢。

最終光緒7年3月初10(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

慈安死了,直接影響大清國運的是,沒人再能約束慈禧了。而朝政由醇親王奕譞這個只知道撈錢的主代替了頗具洋務才幹的恭親王奕訢,加速了清朝的腐敗墮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新覺羅·載淳 的精彩文章:

他是清朝「在位」最短皇帝,介於光緒和宣統之間,僅3天便被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