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貴族公子轉行攻科學 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

貴族公子轉行攻科學 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

法國少了一名歷史學家,人類多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圖源:wikipedia)

撰文 | 張天蓉

我們之前介紹的三位量子力學創始人中,愛因斯坦出身於商人之家,其他兩位(普朗克和玻爾)的父親都是教授。今天我們要講的,第四位量子傳承人,則是一位貨真價實的法國貴族。

布羅伊家族,政治地位顯赫

路易·德布羅意(伊)(Louis de Broglie,1892年-1987年)是著名的法國物理學家,也是第七代布羅伊公爵。從他的「姓氏」中有個de就可以看出來他的貴族身份。法國貴族的姓,是de後面跟著封地的名字,在德布羅意這兒,封地名字便是「布羅伊」。第七代的意思容易猜測,不就是傳了七個當家人嘛?的確如此,德布羅意的祖先是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時代的法國元帥,因此被封為布羅伊公爵,然後,便一代一代地世襲。


因此,德布羅意家族地位顯赫,名人眾多。自17世紀以來,這個家族的成員在法國軍隊、政治、外交方面頗具盛名,數百年來在戰場上和外交上為法國各朝國王服務。德布羅意的祖父(第四代)是法國著名評論家、公共活動家和歷史學家,曾於1871年任法國駐英國大使,1873年到1874年任法國首相。

圖1. 布羅伊公爵


這樣一個外交和政治世家的後代中,如何蛻變出來路易·德布羅意這麼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呢?這還得從他的哥哥莫里斯·德布羅意(Maurice de Broglie)談起。
路易14歲時,父親就早逝了,爵位由比他大17歲的哥哥莫里斯繼承。當然,莫里斯也同時繼承了對弟弟路易教育撫養的責任。他不負家族之望,將弟弟送進最好的貴族學校,希望弟弟能發揚光大祖輩的傳統,成為有名望的外交官或歷史學家。
不過,莫里斯的努力好像適得其反,應了那句話:身教重於言教!莫里斯自己就叛逆了祖輩的事業,從1904年開始一直進行物理研究。他從海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法國海軍服役9年,逐漸對物理學產生了興趣,還在法國軍艦上安裝了第一台無線電設備。但是,當莫里斯向祖父布羅伊公爵徵求「研究物理」的許可時,老人的回答令他沮喪、反感:
「科學是位老太太,滿意於吸引老人。」
祖父逝世後,莫里斯最終走上了物理之路。他在朗之萬手下工作和學習,並於1908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他對X射線科學感到興奮,並在巴黎建立了私人實驗室進行專門的研究。
莫里斯沒想到,他的物理研究影響弟弟也走上了科學道路。路易·德布羅意受到哥哥實驗室環境的熏陶,對物理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丟棄了他的歷史專業,轉而研究思考理論物理問題,並為其奮鬥終生而無悔。法國少了一名歷史學家,人類多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索爾維會議,法國學者眾多

實際上,路易·德布羅意在主修歷史的學生時代,就對科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主要得益於閱讀彭加勒(或稱昂利·龐加萊,Henri Poincaré,1854年-1912年)的著作《科學的生涯》和《科學與假設》等。


路易·德布羅意出生於以卓越的思想文化著稱,且崇尚科學藝術的法國。從17世紀開始,法國的物理及數學界,就是人才濟濟、群星璀璨:笛卡爾、帕斯卡、費馬、惠更斯…… 當年梅森創辦的「梅森學院」,是科學家們的聚會場所和交流信息中心,也是後來開明君王路易十四給予豐富贊助成立的「巴黎皇家科學院」的前身。
之前我們介紹過量子物理的首次華山論劍,即第一次索爾維會議,其中出席的24位學者中,有6位法國科學家,影響德布羅意的龐加萊便在其中,是照片里坐在中間與居里夫人交談的那位(圖2)。居里夫人左邊,正在閱讀文獻的那位,是讓·佩蘭,研究X射線、陰極射線、和布朗運動的專家。他後來獲得了192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2. 第一次索爾維會議中的法國學者-1


這第一次的量子大會,對路易·德布羅意的影響極大,主要是因為他的哥哥出席了這次會議,並擔任會議的科學秘書(莫里斯是圖3的中間一位,他也是第二、三次索爾維會議的科學秘書)。因此,路易·德布羅意有機會接觸到會議的許多相關文件,比如愛因斯坦和普朗克有關量子化概念的文章等等。

圖3. 第一次索爾維會議中的法國學者-2


讀了龐加萊的著作,德布羅意對物理學和科學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哥哥(M·德布羅意)實驗室中對X射線的研究,啟發了他對波和粒子的思考。第一、二、三次索爾維會議的文件中,有使用量子化概念對黑體輻射和光電效應進行的計算,有勞厄和布喇格分別做的X射線晶體衍射和反射強度的專題報告,有盧瑟福有關原子結構的報告……這些珍貴的文件,使德布羅意對物理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決心轉學自然科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布羅意在埃菲爾鐵塔上的軍用無線電報站服役。退伍後,他便跟隨朗之萬(圖3右)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
第一次索爾維會議中,還有一位法國物理學家,M·布里淵(M. Brillouin,圖3左邊那位)。他就是後來研究晶體結構,以「布里淵區」知名的萊昂·布里淵(Léon Brillouin,1889年-1969年)的父親。M·布里淵曾經是朗之萬和讓·佩蘭的老師,因此德布羅意算是他的「徒孫」。
M·布里淵在1919年到1922年間,曾連續發表三篇論文,都是關於1913年玻爾提出的原子模型定態軌道的理論。這幾篇文章對德布羅意形成物質波思想有很大幫助。

電子駐波態,解釋玻爾模型

玻爾不在參加首屆索爾維會議的科學家之列,因為他1913年才發表有關原子模型的論文。在1911年,他還是一個無名小卒。不過後來的二、三、四次索爾維會議上,不知道什麼原因,也都沒有看到玻爾的蹤影。在這點上,比玻爾小7歲的德布羅意,雖然未親自參加會議,但得益於哥哥,能夠近水樓台先得月,早就開始思考些「波」「粒子」之類的深刻理論問題。

歷史本來就是交錯進行的,有豎線條也有橫線條,許多事件互相糾纏影響,猶如一張縱橫交叉的大網。玻爾提出原子模型時,為了符合實驗結果,做了三條假設:定態假設、量子化條件、頻率規則。但是,玻爾當年並未弄清楚這三大假設的理論基礎,他提出了電子軌道間的躍遷,也沒有清楚地解釋躍遷之機理,只是作為幾條硬性規定放在那兒,讓其他人去猜測捉摸。因此,玻爾模型開始時不被物理學界接受。湯姆孫拒絕對其發表評論,盧瑟福也不贊同,薛定諤則說,那是一種「糟透了的躍遷」。
但玻爾模型畢竟解決了一些問題,那麼,應該如何解釋和改進玻爾模型呢?大多數物理學家仍然走在那條「半經典半量子」的道路上。例如,1916年,德國的索末菲將圓軌道推廣為橢圓軌道,並引入相對論修正,提出了索末菲模型。法國的M·布里淵,提出了一種解釋玻爾定態軌道原子模型的理論。他設想原子核周圍的「以太」會因電子的運動激發出波,當電子軌道半徑與波長呈一定比例關係時,這些波互相干涉形成環繞原子核的駐波。這種說法似乎可以解釋電子軌道的量子化,但是需要「以太」的參與,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相違背。
德布羅意聽到布里淵的見解,高興了。他把以太的概念去掉,將波動性的來源直接賦予電子本身。也就是說,電子本來就具有波動性!德布羅意想,輻射本來是波動,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卻賦予它們粒子性,那麼,原本以為是粒子的電子,為什麼不能也具有波動性呢?


如上圖所示,電子形成駐波的原子模型,很自然地解釋了電子軌道及角動量的量子化假設。此外,駐波當然不輻射能量,這是經典波動學說就有的結論。不過,德布羅意的假設解釋索末菲的橢圓軌道模型有點困難。此外,德布羅意當時關於電子波的想法,也只是文字上的說法,沒有導出嚴格的動力學方程,所以人們仍然感到美中不足。

物質波概念,影響廣泛深遠

經過幾年的努力,德布羅意在1924年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量子理論研究》,較為詳細地解釋了有關電子波的理論。


德布羅意認為,物質粒子與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考慮動量和能量分別為p、E的粒子(或物體),它們也有波長λ和頻率ν,表述為:


式中的h是普朗克常數。對粒子和光子,公式(1)都成立。也就是說,粒子和光,都既是粒子又是波。公式(1)即為物質波的德布羅意公式。
德布羅意想像力極其豐富,認為粒子也是波,稱之為物質波。德布羅意想像,這種物質波是普適的,一個巨大的物體,也會有相應的波長,不過這個波長接近於零,沒有實際意義而已。
對於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猜想,朗之萬等人覺得很是新穎,但也有些拿捏不準。1924年4月,在第四次索爾維國際物理會議上,朗之萬談到了德布羅意的工作。這引起未參加會議的愛因斯坦的注意。後來,朗之萬將德布羅意的論文寄給愛因斯坦。這位偉人給予德布羅意的大膽假設極高的評價:「我相信這是我們揭開物理學最難謎題的第一道曙光。」愛因斯坦還將論文推薦給玻恩和薛定諤等,這才有了後來的波動方程及其概率詮釋之事。
實際上,德布羅意自己,對波動性和粒子性等問題,在腦海中反覆思考已久,在論文答辯時,他已經有了深入的認識和充分的自信。因此,當讓·佩蘭問道:「怎樣用實驗來證實你的理論呢?」
德布羅意胸有成竹地回答說:「用晶體對電子的衍射實驗是可以證實的!」
後來,實驗物理學家也緊跟著德布羅意的思想,得到了能夠支撐其假說的實驗結果。1926年夏天,美國貝爾實驗室物理學家戴維森在實驗中發現電子衍射現象。緊接著,幾乎是同時,英國劍橋的G.P.湯姆遜也觀察到電子束通過薄金箔時有圓環條紋產生。這兩個實驗為德布羅意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由此,德布羅意獲得192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戴維森和湯姆遜也分別獲得了1933年和1937年的諾貝爾獎。

量子傳承人,看透人間煙火

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的偉大假說,卻經常被不明真相的世人詬病。許多人都聽過這位所謂的「花花公子」「紈絝子弟」的傳說,但實際上這些謠言與德布羅意做學問的風格相距甚遠。還有傳說德布羅意靠著「一頁紙」論文得到博士學位,更是無稽之談。網上可以查到德布羅意博士論文的英文版,不是1頁,而是81頁。此外,當你看完了我們這篇介紹德布羅意的文章,你還會相信這些謠言么?

1960年,德布羅意的哥哥,第六代布羅伊公爵莫里斯去世,路易正式成為第七代布羅伊公爵。公爵的世襲頭銜並未使德布羅意的生活改變許多。他仍然是理論物理教授,仍然從事科學研究。他對人彬彬有禮,絕不發脾氣,既是一位貴族紳士,也是一位畢生兢兢業業的科學家。
路易·德布羅意從未結婚,一輩子單身。據說他交過女朋友,有兩位忠心耿耿的隨從。他喜歡過平俗簡樸的生活,賣掉了貴族世襲的豪華巨宅,選擇住在平民小屋。他深居簡出,從來不放假,是個標準的工作狂。他喜歡步行,或搭公車,不曾擁有私人汽車。
1987年3月19日,德布羅意過世,高齡九十五歲。

量子力學的誕生與發展,產生了數名諾貝爾獎得主,我們介紹過的四位便先後獲得諾獎。然而,讚賞之餘有遺憾,在量子之林中,也有幾個光環沒有照到的死角。下周,我們將介紹一位無冕之王,敬請期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賽先生》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因斯坦 的精彩文章:

楊振寧:「跟愛因斯坦交談90分鐘,沒得到智慧」,這真不是狂
"掉進黑洞後,你會看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