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零讀《論語》:歷史上真實的孔子

李零讀《論語》:歷史上真實的孔子

跟《道德經》不同,《論語》涉及到了很多人物。《道德經》除了「治大國若烹小鮮」出自商湯時期伊尹治國這個典故之外,很少有就史說理的敘述,通篇下來連個人名字都沒有。而《論語》據李零先生的統計,出現了156個人,中心人物是孔子。

司馬遷在《孔子世家》中表達了:「心嚮往之」的願望,說:「余讀孔氏之書,想見其為人」。《論語》中《鄉黨篇》是關於孔子其人的介紹,然這個材料遠遠不夠,司馬遷親自去過孔子故居,讀過孔璧中書,甚至當面請教過孔子後人孔安國。因此李零先生認為,司馬遷的記述是最可貴的。另外《孔子家語》和《孔叢子》也是可以參考的。

孔子的形象

漢代很流行的說法是「喪家狗」的形象,一個鄭國人說孔子上半身有聖人之相,但是下半身不行。子貢講這個評價告訴了孔子,孔子非但沒有生氣,還欣然接受了「喪家狗」這個稱呼。

我們看到孔子的畫像是往往是被「聖化」後的,後世的畫師沒有一個是見過孔子本尊的,都是根據自己的想像來表達對聖人的追慕之情。有作豹眼環睜,有作露齒豁牙,聖化的的結果往往是妖化。就像魯迅評價《三國演義》說:「孔明多智近乎妖」。作者想要表達一個完美無瑕的形象,反而弄得不像是人了。

最常見的是《先師孔子行教像》,就是後很多私塾掛的都是這幅畫的摹本,相傳是出自唐代吳道子之手,但實際考證下來是「兩個未知」,不知出於和人之手,不知畫於何時。不過這個形象是比較符合史料記載,以及根據山東大漢的特徵對孔子的想像。

《孔子世家》說:孔子長九尺六寸,當時人說他是「長人」,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大個子」。按西漢一尺23.1厘米換算,孔子的身高是221.76厘米,跟穆鐵柱、姚明的個子差不多。有趣的是老子的「標準像」也是這般模樣,也是提名吳道子,乍一看還以為是兄弟倆。

孔子的身世

祖上是宋國貴族,查三代是魯國武士,到了孔子成了布衣。血統高貴而出身卑微。「孔」氏出自「孔父嘉」,也就是《左傳》中說的「孔父」,按照當時的習俗,這屬於名字連稱,名是「嘉」,字是「孔父」,貴族時候的姓是「子」姓。孔子屬於「以王父之字為氏」,把祖爺爺的字,作為這一支的族名。魯國貴族孟僖子之所以對孔子另眼相看,是因為他沾了祖上血統的光。

孔父嘉是宋國的大司馬,是宋穆公的託孤大臣,社會地位很高。但是由於宋國跟鄭國十年間幹了十一仗,百姓苦不堪言,華父督進讒言說孔父嘉是罪魁禍首,於是殺了孔父,霸佔了孔子的祖奶奶。自此之後,家道中衰。孔父的後人政治避難逃亡魯國,孔子的爺爺是孔伯夏,父親是叔梁紇。叔梁是字,紇是名,據說他身高十尺,合2.31米,比孔子還高。在魯國的陬邑當大夫,是魯國三虎將之一。

孔子是軍人世家,祖上孔父嘉相當於宋國的「國防部長」,父親是魯國的縣級幹部。據司馬遷所說,孔子是叔梁紇跟顏氏女子野合而生。在評判孔子的時候,有人說是來奴隸主強姦顏家少女所生。即使到了今天,大多尊孔的人也不願意接受孔子是「私生子」這個事實。孔子出生不久後,就沒了爹,娘也死得早,「野合」或許是司馬遷為了鋪墊孔子身世坎坷,從小就備受歧視,而又從逆境中堅韌不拔地成長起來。司馬遷對孔子的崇拜可謂五體投地,不會故意污衊聖人的。

後來在禮教思想盛行的時候,讀書人沒事幹,覺得「野合」二字太辱沒聖人身份了,於是刻意編纂了一個故事。話說叔梁紇身體棒棒噠,跟施氏一口氣生了九個女兒,好不容易納妾生了個帶把的,而是小兒麻痹。為了生一個全乎人,又去顏家納妾,三小姐顏徵同意了這是,於是禱神求子,在神的指示下專門去了尼丘山進行野合。西漢傳承是秦、楚時候的風土民情,未婚先孕在當時是很正常的,當時後世的宗法禮教是不容許的。

孔子的籍貫

《論語》中說孔子是「陬人之子」,說的是他父親當陬邑大夫時候生的他。據說是在曲阜東南尼丘山西五里的魯源村,1925年的時候康有為曾在此立「古昌平鄉」之碑。相傳孔子出山的地方是尼丘山上的夫子洞,後來也叫坤靈洞。孔子三歲喪父,母親年輕守寡沒有生計,只能帶孔子去姥姥家,孔子從小在曲阜闕里長大。從這裡可以看出上面編故事的不合理之處,既然孔家拜神求子得來的男丁,為什麼反而落魄到了姥姥家呢?

孔子是在魯國古城西南角的平民區長大的,後來說的「陋巷」就在今天孔廟、孔府的東邊。孔子的姥姥家是顏氏,魯國的顏氏有兩個宗族,一個是姬姓,一個是曹性。究竟他姥姥是哪一個性,不太好確定。顏家後人都說自己是顏回的後代,再往前的先祖就不太好追慕了。孔子的學生中有八個是顏氏,是從他姥姥家帶出來的。

孔子死後葬在泗水之上,後來成了孔家族墓群,現在稱之為孔林。司馬遷為了寫《孔子世家》專門去山東出差瀏覽了孔廟和孔墓,當時的孔子故里已經經營的類似現在的博物館了。裡面陳放著孔子的遺物,如衣冠、琴瑟、書籍和車輛。屋裡還掛著孔子像,根據酈道元的描述,說畫中站著兩個弟子,手持書卷,在旁邊侍立。可惜後來失傳了,否則就沒有「吳道子標準像」什麼事了。

孔子的生平

孔子活了73歲,《春秋》十二公,他趕上四個,襄、昭、定、哀。十歲之前是魯襄公時期,十歲之後正好是春秋晚期這一段歷史。宗法制度正在走下坡路,孔子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終生不得志。李零先生把孔子生平分為六個時期。

1、1-33歲,公元前511-519年,3歲喪父,17歲喪母,19歲娶妻,20歲生子。孔子說他「十有五而志於學」,至於當時是跟誰學的,不是說很清楚。子貢說文武之道,散落民間,他是跟很多人學的,並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自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韓愈說:「聖人無常師」。27歲的時候,孔子向郯國的國君請教,據說鼓瑟擊築是跟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學的。三十歲的時候,學有所成,準備去齊國找工作。

2、34-35歲,據說公元518年,孔子去洛陽向老子問禮,不過很多學者懷疑這件事的真偽。前517年孔子去齊國,齊景公說:「吾老矣,不能用也」。雖然面試沒過,但是孔子收穫不小,聽到了當時的《韶》樂,三月不知肉味。

3、36-50歲,這是他學問的黃金時代,孔子20-42歲是魯昭公時代,執政大臣是季平子。魯定公即位後,季恆子執政。這時候有個有個叫陽貨的,主動找孔子,孔子口頭答應,並沒有去。還專門趁著陽貨不在家去回謝陽貨。

4、51-54歲,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李零說,天命是什麼?就是做官。這兒並不信口開河,而是根據孔子的行為,反推孔子的言論。孔子在這個年紀,心心念念的就是當官。或者說孔子知道了什麼官可以做,什麼官不能做。51歲出任中都宰,52歲出任魯國司空,繼任大司寇。54歲開始「墮三都」,公山弗擾攻魯定公,被孔子打敗。孔子以大司寇行事誅殺少正卯,後被魯定公罷免,孔子開始帶著弟子出國找工作。

5、55-68歲,孔子周遊列國。55歲,從魯國出發到衛國。56歲,繼續西行被過匡包圍,經蒲返衛。在57-59歲時,在衛國謀了個職位,好景不長,59歲時候衛靈公崩,孔子離開歸國經過曹國、宋國、鄭國到達陳國,在宋國差點被宋國司馬殺害,換裝逃跑,當時孔子已經60歲高齡了。他說這是「耳順」。61-62歲,在陳湣公手下當差。62歲的時候,又去陳適蔡,絕糧於陳、蔡之間,去東北邊的葉縣想求用於楚昭王,被拒絕後從葉縣返回衛國。65-68歲,又在衛國當了三年差,應季康子召,回到魯國。季康子招孔子回國,主要下想用孔子的學生,而不是任用他這個老頭。孔子去過宋、衛、曹、鄭、陳、蔡、楚國(邊境葉縣),只有衛國和陳國留用他,其他國家都不肯用。孔子在這兩個國家也沒有留下什麼政績。

6、69-73歲,孔子回到魯國之後,糟心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的來了,孔子說「從心所欲不逾矩」。先是在69歲的時候,兒子孔鯉先他去世了,這對孔子打擊很大。71歲的時候,顏回也辭世了,72歲的時候驚聞子路被剁成了肉泥,從此不吃肉糜。這對他的健康影響很大,隨後撒手人寰。

孔子去過的地方大概都是東周腹地,沒有出了今天山東河南兩省,考慮去而沒去的有楚國、晉國,至於秦國、燕國他連想都沒想過。

李零讀《論語》:去聖乃得真孔子

《儒家十三經》分別都講了些哪些內容?

諸子百家為何在後世只剩下了儒家和道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 的精彩文章:

不一樣得到孔子,是怎麼成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網商社科丨經緯殷商:孔子對繼殷使命的確認與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