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游牧心靈 馬自達 CX-4冰雪秘境探索之旅

游牧心靈 馬自達 CX-4冰雪秘境探索之旅

【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什麼是秘境?

很多人會回答那是沒有人去到過的地方。

但我認為這個答案只答對了一半,因為去過這個地方並不代表你理解它。

在地球演化歷史上,經歷很多個文明的時代,現在的我們處於一個工業/互聯網文明的時代。這麼說可能你會很驚訝,因為時至今日,有一種古老的文明我們依然可以追尋。這種文明依託著廣袤的歐亞大草原,它西起烏克蘭,向東穿過貝加爾湖,一直延伸到中國東北。我們知道,草原之所以偉大,因為地球上的被子植物從白堊紀末期起開始繁盛成長,並逐漸發展成最大的一個植物類群——草原生態系統。

而在這些原始的生態系統上,有那麼一類人,他們依舊跟隨著更古不變的規律,繼續循環往複地繼續著自己的生活,這種古老的文明以及生活的人們就是游牧文明以及游牧人。之所為探索秘境,除了看看那些沒有踏足過的風光,馬自達CX-4帶我在這次旅程里跨越了一次文明的維度,看看那些無法三言兩語解釋的過去和未知的未來。

在這個全世界最寬廣的草原地帶里演變了很多歲月變遷的故事,其中,大約在九世紀,蒙古先民蒙兀室韋部落從呼倫貝爾的營地西遷至今鄂嫩河的肯特山一帶駐牧。無論時光流逝多少個世紀或者年代,直到如今,依然有蒙古的牧民跟隨者先祖的步伐在這裡不斷的遊走,放牧,生活。說來也巧,就在如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以北根河一帶的深處,一個代表著原始狩獵以及馴鹿文化的鄂溫克族部落也落地生根在此。這看似是一次不經意的地域巧合,正好成為了我們探索的秘境的目的地。

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游牧文明和狩獵文化跟我們驅車自駕有什麼必然聯繫呢?其實最開始我也與你的疑問一樣,或者看完這篇遊記,你我都有答案呢?

提到呼倫貝爾大草原,可能很多人的印象還在那個酷似微軟公司的經典桌面的形象。然而,春天只是她多變的其中一面。她還有夏日的茂盛,秋色的遼闊,以及我們這次探訪冬天的壯美。正如出發前,同行的中國國家地理攝影老師說的那樣,他每年都會來很多很多次。即便同一個地方,換一個時間,換一個角度,你不難發現它更多的美。話剛落音,我抬頭一看就拍下了這張照片。馬自達CX-4對我而言也並不陌生,但是換一個環境,在這個漫天花白的地方,鮮紅色的LED尾燈也在靜靜地看著我似的,這就是所謂的驚鴻一瞥吧。

雖然我內心已經預習過很多次草原的大雪美景,然而真的置身於此的時候還是給了我不少震驚的。說出來也不害怕被大家恥笑,作為一個地道的廣州人,隨手看了一下車裡的室外溫度顯示,-19度還是一個可怕的溫度。要知道,就在昨天,我還穿著短袖喝著冰可樂。

厚厚的積雪已經覆蓋它日常富饒蔥綠的樣子,隨著時代在發展,久負盛名的這裡已經變成了許多遊客必來打卡拍照的地方。那種木質搭建的遊客中心房屋和牧民自己用的蒙古包「和諧」地共同放在同一個草坡上。蒙古包作為蒙古人游牧的重要組成部分,更便於建造和搬遷的結構可謂游牧生活的利器。

敖包是蒙古語,意思為「堆子」的意思,最開始草原上的人們用石頭來堆成堆子來標識走過的路過,到了後面它們成為了大家祈禱祝福的場所。巴彥呼碩敖包與一首傳唱了四十多年的經典歌曲有關,這首歌演繹的是草原的真摯情感。

蒙古包之所以稱為利器,因為這碩大的蒙古包是能容納下蒙古牧民一家的所有的行當,而這些行當只需要幾輛勒勒車(類似載重馬車),或是幾峰駱駝就能輕易地把整個家搬走,這是世界上任何民居都望塵莫及的。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蒙古包的結構,由於筆者並沒有什麼繪畫天分,我特意邀請了插畫師幫我把我現場記錄的蒙古包結構圖「美觀」地還原了出來。蒙古包的的結構其實非常簡單,主要分為了套腦(天窗)、烏尼(木杆)和哈那(圍壁)組成。現在的牧民會在套腦的部分通過長長的煙囪往外走煙,在內取暖。而且烏尼的部分則是撐起斜頂的長桿部分,在內部呈現出輻射狀,作為其他兩部分的鏈接部分。最後的哈那就類似於我們常見的「籬笆」,圈出了一塊圓形的地塊作為生活的場所。

就是這個看似簡單的結構裡面還蘊藏了很多生活的科學,例如結構上劃分的套腦以及呈現輻射狀的烏尼桿。標註的蒙古包的哈那共60個,以圓形展開的360度平均劃分每兩根烏尼桿之間的夾角正好是6度。蒙古人從天窗透過一定角度的烏尼桿照來的陽光來計算每天的時間來安排一天的牧業工作。年長的蒙古老人,還擅長通過它來紀年以及推算每年春分、夏至、秋分以及冬至的時間。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游牧的蒙古人總能規劃每次放牧的時間間隔以及根據季節來調整自己的放牧策略。

蒙古包在古代有著非常嚴格製造以及使用要求,是階級以及家庭條件的象徵之一,其中蒙古包內部的擺位,甚至是待客禮儀也十分講究。時至今日,蒙古包在現代蒙古人的創造中居住條件也變得越來越好。但不變的是每當到了某個節點,游牧的蒙古人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帶上了所有的輜重,身體不知不覺就動了起來。這是一種繼承了千年的生活習慣,也是他們血脈中繼承的烙印。

除了蒙古包,游牧的蒙古人必不可少的更是他們的財富-五畜。五畜這個詞可能大家平常會說得很多,那麼五畜指的是哪五畜呢?在牧民的眼中,牛、馬、山羊、綿羊、駱駝才算是草原上陪伴他們的夥伴。或許你會覺得馬、羊、牛都很常見,為什麼駱駝也算呢?

沒錯,駱駝也真的算。

而且這五畜之間的選擇也同樣有著科學哲學在其中。首先在於這幾種動物對於草食的問題上,這幾種生物對於草食都有自己的習性,能夠把一顆草從頭部到尾部都不可思議的分攤均勻。其次在於他們的活動範圍並不衝突,更好動的馬群以及羊群駱駝之間形成了很好的圓形活動範圍,等牧民放牧一圈之期,自然他們也會繼續遷移。

蒙古族牧民作為全世界至今為數不多還傳承著射箭以及騎術的民族,射箭和騎術在這個時代的實際意義已經與那個還需要掙扎生存的年代有著本質上的差別。以弓箭為例最好理解,在那個還沒有熱兵器的時代。弓箭無疑是遠程攻擊的超強殺器,而且蒙古弓更是從古唯一傳承下來的弓箭類兵器。當年成吉思汗大軍的蒙古族戰士人人善騎射,而且蒙古馬健壯而韌耐,大軍所向披靡也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了。

這時候很多人問了,在熱兵器的降臨之後,蒙古弓又為何能夠傳承至今呢?

其實答案也不難推測。如今的很多蒙古箭的箭頭已經用這種特殊的形狀木頭替代了傳統的鑄鐵,在箭頭的前端會造成不同形式的空心。在把箭發出去的時候,空心的木箭頭隨著空氣的迅速通過,會形成響聲;如果把木質的箭頭加以不同的發光燃體點著再次發射,輕質量的弓箭會成為了大軍溝通的必備的之物——信號溝通。

蒙古牧民張開弓箭時刻的全神貫注,在壯實的蒙古馬馬背上透露出那種自信與微笑,這顯然透露著蒙古人樂觀、自信、希望以及堅韌的人文信仰。他們熟練翻上馬背、手輕握著韁繩、坐在馬背上和同伴談笑風生的攀談,甚至於與蒙古馬奮起直馳還能和身邊的夥伴隨意交流。在這冰雪的天里,眼看著蒙古牧民如此寫意的完成一系列「超高難度」的事情,「人馬一體」這個詞在我腦中慢慢自然而然地浮現了出來。

對於在工業文明的社會中成長的我們,對於我們來說車輛更相似這個年代的「馬匹」。無獨有偶,馬自達也一直在堅持「人馬一體」的駕駛理念。人對於車輛那種最純粹的駕駛的追求成為了他們研發馬自達車型的核心思路。這樣的思路連馬自達在造SUV的時候也沒有改變,類似CX-4,它是一個擁有不錯通過性以及實用性的SUV的同時,它也是一台馬自達。

這次試駕的馬自達CX-4大部分均為中期改款的2.5L頂配車型,只是換了冬季的輪胎,其他均為原廠狀態。除了要行走在濕滑的城市路之外,這次的秘境探訪CX-4也帶我們走過了諸如冰雪覆蓋的土路、草原甚至冰面等。

雖然之前有機會接觸過CX-4,但是在冰面等如此低附著力的複雜地面上的駕駛還是頭一回。2.5L 6AT的動力組合給我的印象一直都是非常細膩的,在這種地面上它的細膩則變得更容易體驗。細膩的動力輸出在車輛起步時候掌控抓地力變得非常微妙,換了冬季胎的馬自達CX-4這種微妙在於並不像其他的車型你需要小心翼翼給油門起步來試探車輛輪胎附著狀態。

馬自達CX-4在你踩下油門的那一刻你就能感受到四輪的附著力狀態,以至於你可以判斷多給多少油門能夠更迅速地起步。這種四驅系統與的配合狀態顯然並不是服務於那種大開大合的重度越野場景,而是在於四個車輪的打滑預判斷,在GVC系統加持下,顯得更懂駕駛著的意圖。

也正因為CX-4更懂駕駛者「人馬一體」的駕駛體驗,像這樣開著CX-4在漫天飛雪的場景中和數量上百的蒙古馬群一起在冬季草原疾馳的畫面居然顯得非常融洽。從蒙古馬群奔跑的細節當中我們不難發現蒙古馬的特點,它們四肢健碩、胸寬鬃長,在長途奔襲中擁有出色的耐久性。如果你要深入理解蒙古馬和牧民之間的紐帶,我覺得正如蒙古牧民對我們說的那樣,他們把蒙古馬當作了自己的家人,而非簡單牧畜。

蒙古馬的四肢非常健壯,即便在暴雪中以及不平坦的地面依然能快速奔跑。除此之外,它的並不受驚,即便車輛和人靠近,依然非常聆聽牧民的指揮。

與很多品種的馬相比,蒙古馬沒有舒適的馬廄,更加不需要特意準備的飼料。千百年來,即便是游牧家的蒙古馬,它們一直在草原處於半野生的生存的狀態。它們陪牧民渡過了一個個酷熱難耐的的日子,更能陪他們走過如此大雪紛飛,零下40度的寒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在蒙古人對於馬匹的愛護——「大家拍到就可以了,還有幾匹肚子里懷著孩子」,其實蒙古馬群供我們拍攝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在場的所有人都顯得格外珍惜。

在聊聊狩獵文化之前,馬自達CX-4出乎意料地先帶我們先感受了孕育這片文化的山林,也挑了一條非常有意思的積雪山路供我們體驗。根河是蒙古語「gegengaole」的諧音,它的意思是清澈透明的河流,它位於大興安嶺北區的西坡,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茂密的林木資源成為了這裡的關鍵詞,像這樣大片大片的興安落葉松交織著冬日暖陽別有一番味道。但就在林間的深處,它們隱藏著一段歷史與過去還有那些生存在這裡的人。

正如前文所說,工業文明雖然給我們帶了經濟的極大發展和進步,但是不避免地也在給環境施加以壓力和破壞。我們來到一個頗有紀念意義的地方,自2015年4月1日起,內蒙古大興安嶺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而當年砍伐的最後一棵樹也永遠停止在這裡。

當然,我並不想跟大家談太沉重的話題,畢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回到過去,或者否定過去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對於我們而言,我們儘可能地減少食物/消耗品的浪費,又或者積极參与垃圾分類,這便是我們力所能及之事了。

但令我十分驚訝的是我們當時採用的伐木工具,雖然沒辦法仔細考究,從現場的情況判斷,大部分林業作業的機械還採用拖拉機驅動,在砍伐後需要一根根把木材拖拉出去。停伐的時間其實並不算久遠,這種「較低」效率的砍伐也終於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那麼,在這片森林的深處,還存在著什麼呢?在大片的砍伐背後,其實還有一些你意料不到的事情,那便是這次的第二個主題,狩獵文化。

就在這片被保護的森林的深處,還存在著一個古老的狩獵民族,它們位於這片密林的西北的河畔。這個地方叫做敖魯古雅部落,這是兩個神奇的地方的交集點,它東接大興安嶺與呼倫貝爾的交匯處,這個古老而神秘的馴鹿民族依託著茂密的樹林掩蓋了自己的生活氣息而不再或南或西遷移。也就說,馴鹿的腳步也隨著他們定居的地點戛然而止,在我國其他地方再也很難找到如此山林曠野的狩獵馴鹿人。

那麼鄂溫克族人為什麼會選擇這裡呢?

這個和馴鹿喜歡的生存空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事實上,馴鹿大部分都不是人工馴養的,大部分馴鹿其實跟前文提過的游牧文明非常相似,都是處於半野生的狀態。但是馴鹿和人類的關係在歷史以來就相當密切,最為家喻戶曉的莫過於聖誕老人和他的馴鹿車吧。

馴鹿主要的食物為石蕊、苔蘚等,類似這樣的植物要在非常純凈的寒溫帶針葉林中才能獲取。鄂溫克族的獵民為了照顧粗放的馴鹿,通常他們會選擇馴鹿喜歡的地方居住,還會不定期的遷居,過上了「逐鹿而居」的生活。

雖然他們現在已經不住在這樣的帳篷里,但是獵戶依然保留在這裡進行一些生活作息的活動,諸如晾曬獸皮、燒水做飯等。 除此之外,馴鹿自然掉落的鹿茸也成為了大自然賦予鄂溫克族獵民的禮物。我認為當地人有著自己的生活哲理,從兩個細節便能體現出來:每當獵民冬霞大姐出現,漫山遍野的馴鹿會自發性集中到她身邊; 我接過一杯冬霞大姐給我的熱茶,裡面加了一些她在山中尋來的「藥草」,喝完之後竟然會在零下三十度的地方出了一後背熱汗。

但狩獵的文化放到如今注重保護林區生態的年代來說傳承就顯得更加困難了,其一在於林區保護區里存在著很多的珍稀的保護品種動物,其次在於依賴打獵在維持生活已經不太可能了。或許很多人還不知道國家對於這樣的地方保護程度,簡單地說,如果你生活在根河,你要砍自己家院子里的樹,你都需要跟相關部門報備批准,才能動手為之。

狩獵的精髓在於什麼?

首先在於隱匿,隱匿是一門哲學,需要在狹窄的山林里悄無聲息的穿梭。在趕往敖魯古雅部落的途中我們經過了起起伏伏、婉婉轉轉的山雪路之後畫風一轉又進入了一條非常狹長的林間小路,這也是唯一一條車能通過的通往獵戶冬霞大姐的家。

茂密窄小的樹叢讓這條小道並不能通過諸如普拉多、帕傑羅這樣的大車,無人踏足換來厚厚的積雪也讓普通轎車不敢深入。就在這種進退兩難的路況下,馬自達CX-4這種轎跑型的窄長的SUV竟然可以輕易通過。

1855mm寬度也僅僅壓著兩邊的極限緩緩通過,新款珠光白的車身在這種悄然的雪景小路上完美地隱藏了自己。在出發之前,我和很多同行的媒體老師並不理解為什麼不用最為耀眼的魂動紅,而此行大部分的體驗車輛均為珠光白色,在這種狹窄的長雪路中我們終於恍然:這不就是狩獵的文化和樂趣嗎?

狩獵的精髓其次在於精準與迅猛。

獵人在隱藏自己,接近了獵物的時候,精準和迅猛地捕捉獵物便會一矢中的。在長達連續兩個小時的山雪路駕駛中我對CX-4的評價也是如此。精準在於變速箱的邏輯以及轉向的手感非常的精準。得益於GVC的加持,即便在連續多彎而且易於打滑的山路上車輛還是一直保持了出色的過彎姿態,而當路面處於連續複雜的坡路當中你也並不需要換擋撥片人工選擇,變速箱自己便能匹配精準的擋位。

迅猛在於2.5L創馳藍天發動機的排氣特性,如果你溫柔地在開,這個2.5L的發動機系統會給你非常細膩入微的控制感,但一旦你捨得給油,變速箱會非常及時的連續降擋,中後段的加速特性會讓你感受到了這種N/A發動機高轉速獨特的魅力。

來都來了 我還是撒了一把野

隨著游牧文化和狩獵馴鹿文化的體驗接近尾聲,一名喜歡駕駛的汽車編輯的內心終於無法壓抑。在這段時間的接觸里,馬自達CX-4給了我與其他SUV截然不同的駕駛感受。在車隊都離開了大雪地之後,我也忍不住在這裡玩起了甩尾和鏟雪。(普通觀眾切勿模仿)

換擋撥片成為了在雪地里暢快駕駛的神器,利用換擋撥片把擋鎖在更低擋位,保持一定的速度之後大開大合的給油,車輛便會在這種極低的附著力雪地甩了出去。但是令我非常意外的是車尾的姿態並不像大部分前驅車一樣會出現嚴重的推頭,也沒有像後驅一樣出現大幅度的甩尾。

GVC加持下,馬自達CX-4這套四驅系統的控制邏輯更多是服務於地面附著力的抓取以及車身姿態的控制,即便已經關掉ESP,你依然能感覺的就是車頭一旦大幅度轉向,車尾的循跡性非常出色。一旦車輪處於極限打滑狀態,沒有完全關閉的ESP系統和GVC系統能夠精細化地控制發動機動力的輸出,整個車始終處於可控制的狀態。

在速度下來之後,即便你依舊大幅度轉向給油,而CX-4的整車控制有多淡定?從這個張圖便不難看出。這對我來說或許不是第一次做類似的冰雪動作,然而,這卻是最特別的一次,其中在於它首先是一台SUV,其次在於它意料之外的好控制車身姿態。

一襲輕煙裊裊預示著旅程結束 我們終將走上自己的路

中國國家地理的老師曾經深入多年研究蒙古的牧民以及鄂溫克族的獵戶,他都同樣問過一個很簡單而我認為又能代表游牧文化的問題。

「你們為什麼要游牧?」

老牧民說:每年不走這兩次我渾身疼,馬到了季節自己也就走了。

「路上小馬駒死了不心疼嗎?」

老牧民說:心疼。但是不走,我擔心有一天草原上就沒有馬了,草原也沒了。

這是一條屬於游牧文化中牧民的路,無論時間如何遷移,他們終將前行。

直到一百三十多年前,人類的最快移動速度也只有65km/h左右,也就是馬的奔跑速度。而在一百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在移動工具足夠多的今天,在關於車輛的選擇上,如果沒有人依然堅持駕駛和樂趣,那麼它們只是冷冰冰的機器,並沒有溫度和樂趣。

從CX-4身上或許給了這趟旅行一個不錯的答案,就是前文提到的,游牧文化和狩獵文化,到底和驅車自駕有什麼聯繫?因為馬自達也在堅持走自己的路,他們把造車理念始終貫徹在自己的產品上,無路你是一台跑車,還是一台轎車,又或者SUV。(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徐永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新款奧迪A4L申報圖曝光 搭三種調校2.0T發動機
北京賓士人士變動 吳辰全面負責客戶服務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