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善」的本義到底是什麼,為何會有「上善若水」的說法?

「善」的本義到底是什麼,為何會有「上善若水」的說法?

「善」的本義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上善若水」的說法?

《易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自己經常做善事,卻沒有善報呢?你做的事到底是善還是惡呢?

究竟什麼才是善呢?什麼才是惡呢?下面我們就好好看看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1、善有真善、假善

有人說:貪污腐敗是惡,廉潔奉公是善。有人說:打人罵人是惡,敬人愛人是善。

但未必如此,凡是有益於別人的是善,只利於自己的是惡。只要是為了利益別人,利益社會,就算打人罵人也都是善;如果只是為了自私自利,即便敬人愛人,也是巴結討好,也是惡的。無論什麼事,一切看發心,真發心利益別人的是善,表面裝作行善卻利益自己的是假善。無所求而行善的是真善,有所求而行善的是假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看似行善,卻得不到善報;有人雖然看似作惡多端,卻沒有得到惡報。

2、善有端、曲之分。

完全發自濟世利人之心,沒有一點希求回報的善,是端,不著相的善,就是端;還有討好世俗的心,還有憤世嫉俗的心,還有玩世不恭的心,就是曲。

3、善有陰、陽之分。

做善事是為了讓人知道、讓人稱讚的,叫做陽善;做了善事沒有人知道,並且自己也不會告訴別人,叫做陰德。陰德往往使人獲得意想不到的好運和福報。陽善可得善報,享受世人的讚譽,但一定要名副其實,如果徒有其名,而無其實,往往會有大災大難。相反,如果一個人行善積德,卻遭人冤枉陷害,蒙冤受屈,將來子孫往往發達。

4、善有大、小之分。

如果純粹是為了國家人民、社會大眾著想,善雖小也是大善;如果存心為了自己打算,善雖然大也是小善了。

5、善有難、易之分。

窮人為善,捨己為人的善,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善,是最難行的善;有錢有地位的人,積德行善最是容易,能做而不做,就是為富不仁、自暴自棄。貧窮人行善難,難而能做,叫做難能可貴。

以上五點,簡單闡釋了善和不善的基本分別。明白了什麼是善,也就明白了什麼是惡,再看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就會比較清晰明了了。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上善若水」的含義。知道了「善」的本義,那麼「上善若水」就很好理解了。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段話的大意是說,水的自然屬性就是從高處流向低處,水靜則平。萬物都離不開水,水對萬物都有利但卻從來不與萬物爭高爭上,而準是處於眾人都所惡的地方,故水的這種自然屬性已經接近了道了。老子所謂的道,就是指事物的本源及其自然規律,水的自然屬性已經接近了事物的本源及其普遍的自然規律,故曰「上善若水」。孔子也曾解釋說:「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道家追求天之恆道,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反對人為干預自然。而水的自然屬性就是從高處流向低處,靜則平矣,水的這種自然屬性最接近於天之恆道,故曰「上善若水」。人道效法天道,當爭道不爭高,天人合一,順其自然。這是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之處。

最後借用一句古人的名言: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願大家諸善奉行,諸惡莫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古今 的精彩文章:

清朝正一品的官職有哪些 還有比正一品更大的官職嗎?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其寶誥及與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