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響對影音系統是好還是壞?
什麼是Reverberation Time殘響時間?
當發聲體在空間中發聲停止後,會有許多反射音持續的產生,一直到反射音能量消失為止,這就是殘響(或稱餘響)。通常,我們把殘響時間定義為聲波能量衰減到只有原來的百萬分之一(負60dB)時,我們就稱為殘響時間,也就是所謂的RT60。一般音樂廳的殘響時間500Hz或1kHz中心頻率處大約為2秒,歌劇院更短些,大約1-1.5秒。一般家裡的聆聽空間殘響時間則大約0.5秒以下比較適合。
殘響時間不僅是中心頻率500Hz或1000Hz處的時間長短而已,更重要的是各頻段的殘響時間分布情況。一般來說,頻率越高,殘響時間要適當縮短;頻率越低,殘響時間要適當增長,這樣的殘響時間分布讓音樂聽起來最自然最好聽。問題是,想要控制這樣的殘響時間分布太困難了,即使專家設計的音樂廳都不容易達成,更遑論一般家庭的聆聽空間。所以,我們只能盡量把吸收與擴散做得均勻,藉此獲得好聽的聲音。
殘響時間太長,聲音聽起來會傾向不夠清晰。殘響時間太短,聲音聽起來會不夠豐潤。一個聆聽空間中如果物品很少,牆面地板又是光滑的硬質材料,由於吸音很少,殘響時間必然很長,聽音樂時將無法開大音量,而且會覺得高頻太吵。一般家庭倒是很少遇上殘響時間太短者,如果殘響時間太短,聲音就會變得很乾、很瘦,不夠豐潤。所以,聆聽空間中不能太乾淨,什麼東西都沒有;當然也不能如倉庫堆滿雜物,太多的物品會把殘響時間吸得太短。到底一個聆聽空間內要自然放置多少東西?這就要靠自己聆聽的經驗了,用自己的耳朵來感受到最適當的殘響時間。
殘響時間可以計算出來嗎?
可以,有一個公式名為Sabine』s Equation沙賓公式,只要知道空間的容積、吸音面積、吸音係數,就可以計算出空間的殘響時間。不過現在不必這麼麻煩,只要有麥克風、相關軟體與計算機,就可以很輕易的測出各頻率的殘響時間,而這些設備在一萬台幣左右就可搞定,所以沒有人再去背沙賓公式了。
到底要怎麼吸收低頻能量?
低頻能量的吸收,可以分為軟質材料吸收與腔體共振二種,事實上往往是二者合一,或在腔體中另外加上振動膜片(或板材)。大家要清楚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聲音的能量是不會消失的,只會轉換成不同的形態。例如高頻的吸收大多是利用多孔類材料,讓波長短的高頻進入多孔材料內部之後,借著摩擦,使得聲能轉化成熱能,如此一來聲波的能量就被吸收了。而低頻由於波長很長,用多孔類材料很難讓聲波轉為熱能,所以通常會以將聲波轉化為機械能的方式去消除。什麼是聲能轉化為機械能?就是振動,借著引起共振,將聲能轉化為機械能。所以,如果聆聽音樂時,您的木製天花板在振動,那就表示喇叭播出的某頻率引起天花板的共振,當天花板在共振時,就是在吸收該頻率。
一般吸收低頻的方式稱為低頻陷阱,低頻陷阱的做法很多種,有按照公式設計一個共振腔體者,有在腔體里放置大捆沉重的吸音棉者,有設計成可以調節吸收頻率的木櫃型,還有以複合方式吸收低頻者。總之,想要吸收低頻,低頻陷阱不論是何種形式,其體積與所佔的內容積都是相當大的。由於低頻陷阱需要針對某個頻率,所以計算公式必須很準確,而且要有經驗,不是一般DIY者所能夠做到的,必須由專家來做。
把牆角釘成密閉斜面,
在裡面放置吸音棉,這也是低頻陷阱嗎?
是的,這是常見低頻陷阱的一種,不過假若您想精確針對某個低頻來做吸收,那就不是隨便釘個斜面就成,您必須了解多大的斜面、多大的內容積、裡面放置多少的吸音材料才能夠精確吸收該頻率。假若是隨手為之,說不定會將原本就已經不足的低頻再度吸收,如此反而產生不良影響。
關於H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