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指尖陀螺從現實火到遊戲,怎麼看模擬遊戲正在自毀名聲?

指尖陀螺從現實火到遊戲,怎麼看模擬遊戲正在自毀名聲?

大概兩年前左右,憑藉著所謂「解壓神器」的噱頭,指尖陀螺一度在互聯網上十分火爆。而這麼一個經常刷屏的小玩意兒,自然沒能逃過各大電商平台上眼尖的老闆們。於是有一陣子即便在國內,也能見到不少人拿著這小玩意兒轉個沒完。

然而這件事最逗逼的是:有的人現實中沒轉夠,甚至還想在遊戲里轉。於是當時在 Steam 上,你能夠找到這麼個一款叫《指尖陀螺模擬器》的鬼東西......

簡單來說,這就是個在第一人稱視角下轉陀螺的遊戲。由於使用的是免費素材,作者也沒有做任何哪怕一丁點兒的優化與細節處理,所以不管是轉動陀螺還是控制人物移動都是沒有任何動作的。

哪怕標準再低,這東西也是個徹頭徹尾的「爛遊戲」。但這麼一個看似毫無意義,有明顯蹭熱度甚至帶點商業欺詐嫌疑的東西,卻僅僅只是 Steam 上各種「XXX 模擬器」的冰山一角。

作為一個分類困難的門類,模擬遊戲通常指的是那些弱化了最常見的戰鬥元素,使其看起來有些小眾化的作品。但由於多數作品門檻較低,取材於生活的題材又十分易懂,因此也呈現出了受眾基礎廣泛的優勢。稍微簡單地追溯一下行業歷史,會發現模擬類遊戲在很久以前就始終佔據著自己的一塊領地。

許多人可能也都發現了,近年來,隨著遊戲行業的擴大與普及,購買一個開發引擎並使用免費素材做遊戲的人越來越多。而這自然避免不了各種質量極為敷衍的爛作。像上面提到的《指尖陀螺模擬器》雖然因為質量過於低劣而被 Steam 清理,然而隨後幾年裡我們仍然能看到各種類似的詭異作品出現。

隨著以直播為首的各種社交平台急速膨脹,更多的人可以直接觀看一部作品的遊玩實況。而擅於表演的網紅主播們,常常能把一些自己玩起來無聊透頂的垃圾遊戲,挖掘出意料之外的戲劇效果。

種種因素結合到一起,就出現了如今各種沙雕模擬器的泛濫。這讓模擬遊戲在傳播性方面,達到了過去從未有過的高度,營造出一種看似十分繁榮的市場景象。

然而,遊戲作為一種文化載體能發展至今天這種水平,靠的可不是什麼沙雕營銷和明星造勢。即便是優秀如《使命召喚》或《刺客信條》,在極端同質化的年貨策略下,也可能造成玩家的審美疲勞,何況是求得一時樂呵的沙雕模擬器。於是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模擬遊戲只能在一陣靠著取巧得勝的舒適期過後,如同最開始那樣,尋找新的方向以延續生命力。

早期形象:嚴謹而專業

如果從廣義上來說的話,任何電子遊戲其實都可以算作「模擬」—— 模擬倆少白頭兄弟拿家傳寶劍互捅,模擬某位孤寡老人到處找人打牌,或是模擬被冷藏了 200 年醒來就開始到處撿垃圾的退伍老兵等等。

不過細分之後,電子遊戲行業確實有直接被列為「Simulation game」的門類。這類遊戲通常來說泛指一些模擬真實世界行為的作品。由於國內外對於遊戲分類的標準並不太一致,所以這其中被歸類到模擬遊戲的,可能會出現一些與中國玩家常識認知相違背的作品。

一般來說,國外遊戲圈內將戰爭行為、商業運作管理和經營、或是扮演某個特定職業的題材都歸納進了模擬遊戲中。這一大類對於玩法和表現形式也沒有很嚴格的規定,往下細分後才會衍生出 RTS 與經營管理等一系列分支。

就像開頭所述一樣,絕大多數模擬遊戲都是弱化戰鬥內容,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早在 1968 年,基於 FOCAL 語言的《Hamurabi》就用文字來描述城市經營的內容。它讓玩家扮演古代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對農作物、人口和可能出現的疾病等問題進行管控,可以算作是最早的模擬經營類遊戲。

到了 80 年代,許多遊戲廠商很喜歡在遊戲標題上寫上「Simulator」:越野摩托模擬、F1 模擬或是拳擊模擬等等。為了能在當時競品繁多的體育類市場里出頭,這些廠商都會在宣傳中強調自己的作品更能模擬真實比賽場面。至少遊戲名稱是這麼寫的。

從這方面來看的話,歷史確實很喜歡當復讀機。就和今天 Steam 上的情況相似,那個時期歐美遊戲市場也被不少「XXX模擬器」所充斥。只是相對來說當時的內容沒這麼胡鬧,類型也多以體育或是經營為主。

隨著時間的推移,真正憑藉遊戲質量能把名氣留到現在的,基本上也只剩下著名製作人威爾·萊特的一系列經營模擬類。《模擬地球》、《模擬城市》以及 EA 的吸金神器《模擬人生》等等。這幾個 IP 算是開啟了經營類遊戲的鼎盛時代,真正讓「模擬XX」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標題格式。

由於技術的瓶頸還未被突破,所以早期對於現實內容模擬的遊戲,也確實適合這類數據為核心表現手法的經營類作品。但是城市經營類也很難出現競品,基本上在當時就是《模擬城市》一家獨大,自然就無從談及有更全面的發展。

除了這些主題元素的模擬遊戲外,隨著市場的需要,一些更加細化的作品也隨之出現。它們成為經營題材之外的另一個主要陣地,那就是職業模擬。

早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末,一位名叫布魯斯·阿特威克的程序員與擁有飛行員身份的室友斯圖摩門一道合作,成立了一家計算機遊戲公司:subLOGIC。他們最初的業務便是在各種計算機平台上製作銷售飛行數據模擬軟體,並在 1979 年於 Apple II 平台上發布了《模擬飛行》的遊戲。

雖然遊戲實質上只是個用黑白線框圖形顯示,只有一架飛機並且模擬程度非常簡陋的作品。儘管如此,它仍舊是那個時代技術最先進的遊戲之一了。

《模擬飛行》在 Apple II 上非常受歡迎。之後到了 1982 年,布魯斯將一個支持彩色圖形適配器的 IBM PC 版本授權給微軟,這便是之後的《微軟模擬飛行》。同時也開啟了這個號稱最擬真飛行遊戲系列的歷史。

作為最著名的模擬遊戲之一,《微軟模擬飛行》也許並沒有在主流市場有什麼搶眼表現。但它卻一直在某些玩家的眼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這個系列始終以頂尖的技術表現與專業性的遊戲內容為核心,力圖打造最完美的飛行教學軟體。

如果按照題材、內容和玩法設計上去評價的話,我認為像《微軟模擬飛行》以各種對現實中專業職務人員為主題的作品,應該屬於最標準的模擬遊戲。

然而,這種類型在堅守了很長一段時間「嚴肅」形象後,卻在種種因素下變成了如今沙雕遊戲的代名詞。

現實太殘酷,還是沙雕好

專業、嚴謹並且娛樂性普遍偏低。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便是模擬類遊戲給予絕大多數人的標準形象。它們更像是某種學習軟體,或是為非專業人員解答疑惑、滿足人們對某些職業好奇心的特殊類型遊戲。

然而這麼些年發展下來也不知道造了什麼孽,這些通常來說受眾面很小,更強調功能性的職業模擬遊戲逐漸被各種沙雕版本所取代。比如現在你跟人提到「醫學模擬遊戲」,人們可能記不住《天堂獨太》或《超執刀》,反而會脫口而出:「我知道,是那個能拿鎚子砸病人腦袋的《外科模擬 2013》吧!」

多數人可能沒親手玩過這個遊戲,但我猜不少人應該都「親眼」見過 —— 畢竟它算是直播界早期一批被帶動起話題性的作品之一了。

如你所見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遊戲。它的主題看似很嚴謹:讓玩家扮演外科醫生,通過操作「雙手」在保證病患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治癒。然而遊戲十有八九到最後都以病人慘死告終。腦袋被鎚子砸開瓢,內部器官被隨意掏出,胸腔里塞滿了各種怪東西……

由於操作很彆扭,而表現手法又以浮誇搞笑為主,因此看起來倒也挺有黑色幽默氣質。這種演出效果也令本作大受歡迎,甚至推出了 DLC —— 讓玩家為唐納德·特朗普做手術,為給總統大人換上一顆金色的心臟。然而當你進入遊戲後會發現,手術台上的東西都是些酒瓶子、斧頭或是牛排等一系列與手術毫無關係的玩意兒。

單純從操作上來說,《外科模擬器 2013》給人的感覺就是完全沒做好。但它也正是因為這種「做砸了」的性質,才令整個遊戲呈現出了難以言表的魔性。事實上,它的前身正是在 2013 年舉辦的「Global Game Jam](GGJ」上,僅僅以 48 小時做出來的參賽作品。因為看到了這個雛形作品背後的潛力,製作團隊才又花了幾十天時間將其優化成商業版本上市。

稍微對遊戲開發有所了解也明白,短時間裡要做出來一個完整的作品根本不可能。像這種比賽的動機主要是聚集行業人員,讓他們有機會在一起交流、培養團隊協作能力。GGJ 這種比賽能讓參與者在有限的時間裡激發想像力,學習如何組建小組並發揮好每個人的職能作用。

所以像這種不那麼強調作品完成度的限時創作比賽,總是難免會出現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東西。只是隨著互聯網傳播的便利,加上人們對於遊戲形式的接受也越發廣闊,這類傳統意義上的爛作也能通過一些特殊方式找到生存空間。

除了《外科模擬 2013》之外,另一個憑藉胡逼而為人所知的《模擬山羊》同樣是誕生於這種 Gamejam 比賽上。差別只是其雛形來自於開發商 Coffee Stain 在公司內部舉辦的比賽。

後來的開發訪談提到,原本他們只是想做一個模仿《QWOP》的遊戲,只是把控制的角色替換成山羊。之後他們又從《托尼.霍克職業滑板》里攝取了靈感,於是就在開玩笑似的動機下做出了這個看起來十分愚蠢的作品。

這是個一眼看上去就不對勁的東西。早期版本里,玩家所扮演的山羊幾乎沒有什麼實質性任務可做。你就是到處給場景中的 NPC 搞亂,讓一切變得雞飛狗跳。山羊的默認「武器」是粘性十足的舌頭,你可以用它把各種物體拖著到處甩 —— 不論是各種傢具還是人類。

由於愚蠢得實在過於魔性,當本作被一些主播在各大流媒體平台上演示後,很快便在社區產生了巨大反響。遊戲後來還登陸了多個平台,推出各種諸如太空山羊,殭屍山羊等一系列 DLC。可以說正是從《模擬山羊》開始,各種掛著「XX模擬」的奇怪遊戲才正式被引爆。

雖然並非是決定性因素,但這股以魔性搞笑為主的風潮,確實讓越來越多仿照《模擬山羊》甚至是《QWOP》的作品出現。尤其是在 Steam 等遊戲發布門檻較低的 PC 平台上,幾乎是呈現泛濫的勢頭。

它們促進了直播平台與民間遊戲開發的活力,也潛藏著不小的商機。然而其市場隱患也同樣不小。

「審丑」時代的來臨

其實要較真起來的話,取材於某個現實職業作為主題元素,內容無聊透頂的模擬遊戲在很早就出現了。而且它還在遊戲史上相當有名氣 —— 那就是經常出現在最爛遊戲排行榜上的《沙漠巴士》。

作為一個在開頭就標註了「遊戲就像現實一樣麻木」這段文字,《沙漠巴士》所謂的遊戲內容就是在幾個小時里踩著油門,望著窗外幾乎毫無變化的風景。它好像某種行為藝術一般,作者希望能讓玩家體會到現實生活的無聊,並傳達某些詭異的黑色幽默情結。

隨著近年來遊戲製作越來越便利與普及,普通人獲取完備的開發引擎也相對容易了許多。所以在一些分享免費同人作品、甚至是 Steam 這樣只要交錢就能上架的平台,就出現了大量類似《沙漠巴士》的惡搞遊戲。

嚴格來說,雖然國內通常以「XXX 模擬」作為標準譯名,但這些作品原文名稱並不一定都掛著「Simulator」或「Simulation」的辭彙。不過這種一眼就能辨別出來的譯名,確實也十分合適。

畢竟,近年來出現的多數模擬遊戲,基本上都不具備什麼高明的遊戲性。更不用提完整的作品結構了。它們通常就是以某個題材為靈感,用廉價或免費素材在很短的時間裡做出來的。而且你可以看到有很多都是拍腦袋隨便想出來的點子,或者是作者發現最近流行什麼話題,純粹做出來蹭熱度的。

像文章開頭提到的《指尖陀螺模擬器》一樣,多數模擬遊戲就是純粹什麼流行做什麼。舉個例子,像最近小島秀夫的《死亡擱淺》在互聯網上頗具話題性,於是就有個據說是毛子的作者,用了很短時間搞出來一個所謂的《擱淺模擬器》(MAN STANDING)。

通常來說,這種故意用來嘲諷某些人或事物的作品,更像是個惡作劇一般的存在。大家笑一笑也就過去了。然而像《擱淺模擬器》這樣還明碼標價販賣,且很多素材要麼連貼圖都沒有要麼有侵權嫌疑,甚至還在其中藏了個人網站二維碼的情況,本質上是屬於能直接點擊商店「舉報」選項的東西。

初衷就是以「爛」為標誌性、開發者也沒投入什麼資源的話,如果是免費作品倒還好說。然而這些沙雕模擬器最讓人詫異的情況就是:他們多數人都想憑著運氣一鳴驚人撈上一筆橫財。

幾年前,靠著各大流媒體平台上主播們的賣力演出,許多極度依賴免費素材做出來的恐怖步行模擬遊戲一度十分火熱。這些作品看上去就很不靠譜:往往都是在幾個漆黑一片的房屋裡走路,偶爾突然跳出來個什麼東西嚇唬一下玩家。

然而這種自己玩多半非常無聊,但看別人在屏幕前大呼小叫卻很逗的東西,真的就存活了好長一段時間。那個時期你可以在 Steam 上找到許多類似作品 —— 幾乎毫無遊戲性可言,評價也極差。但很多好奇的用戶最終因為觀看了某位主播的演出,加上售價低廉而買了下來。

這些所謂的恐怖遊戲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但在它們逐漸消失後,另一個隨之而來的就是本文提及的各種沙雕模擬器。它們的普及率更高,遍布的遊戲類型與主題也要廣闊得多。一時之間你都懷疑 Steam 上究竟是各種沙雕模擬器多,還是那些打擦邊球的黃油更泛濫。

然而遊戲行業始終不是那麼容易投機取巧的。雖然這些噱頭至上的模擬器遊戲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影響,但最終絕大多數都因為其質量過於低劣,被 Steam 大批量下架處理。

這種現象其實也可以從好的一面去看待。恐怖步行遊戲會一時興起,根本原因是諸如《逃生》和《P.T.》等優秀案例帶來了話題性。而後許多人發現這類作品確實更容易製作出來,所以才會導致一度泛濫。

但不論如何,遊戲行業還是良幣驅逐劣幣的情況居多。於是我們也能看到,絕大多數留下來的品質都有一定保障。而那些粗製濫造,表現手法極為簡陋的作品要麼消失無蹤,要麼轉回它本應該有的姿態:社區上的免費同人遊戲。

至於各種模擬遊戲,在前幾年已經算是把自己的名聲給毀得一乾二淨了。人們確實很喜歡看主播們遊玩各種沙雕遊戲,因為題材太過瘋狂,媒體也總會時不時報道一下那些題材搶眼的作品。但是我想很多人的認知當中,基本上都會將模擬遊戲視為「垃圾」的代名詞了。

或許絕大多數作者仍然只是想撈一筆就跑,但也有不少想要逆轉口碑的團隊。在今年 TGA 遊戲頒獎活動上,雖然沒有獲得什麼實質性的榮譽、但仍然十分搶眼的《鵝作劇》便是模擬遊戲一個很正面的創作例子。

可以看到最近一段時間裡,許多標榜著模擬遊戲的獨立作品,雖然仍然以沙雕和詭異題材為核心,但在遊戲質量上開始有所提升。

除了像《鵝作劇》這樣製作方向較為明晰,內容和玩法比較穩定的作品外,還有不少嘗試再次回歸模擬遊戲原本的職業性主題。比如《裝機模擬器》這種說出來有點彆扭 —— 在自己的電腦里玩裝電腦的遊戲。實際上它的內容完善,各種細節也算是很專業,是十分有嘗試意義的作品。

此外一些還未上市的作品,雖然看起來仍然是以沙雕為主,但製作的水平顯然要好了不少。比如《酒鬼模擬器》、《獄卒模擬器》或是《蜜蜂模擬器》等等,都能從相對要靠譜一些的製作內容中,看到模擬遊戲在尋找能延續生命力的嘗試。

結語

由於本文並非盤點類文章,而模擬遊戲數量極為龐大,分類也十分模糊,所以上述涉及到的作品也只能算是其冰山一角而已。如果包含下架作品的話,Steam 上那些質量完全不過關,純粹以無厘頭來吸引人的模擬遊戲,少說也有 50 款以上。

這個數量還是「青睞之光」完蛋後粗略回憶一下得到的,如果按照當時的情況看,有一大批爛到沒法玩的東西積累在 Steam 上等著上架。

就像文章中所述一樣,這些作品雖然可能讓作者小撈一筆快錢,但明顯在急速消耗著模擬遊戲的生命力。絕大多數主播自然是什麼能帶來流量播什麼,他們並不會去支持一種逐漸消逝的遊戲類型 —— 那些不再有趣的恐怖步行遊戲就是證據。而依靠直播行業成長起來的沙雕模擬器,如果不想成為下一個被淘汰的類型(雖然前者也談不上完蛋),開發者們就只能尋找一個延續下去的方向。

顯然,無論最終是否能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先試著把作品質量提升肯定是不會有錯的。

篝火營地將持續為您帶來最新的遊戲資訊,最快的遊戲攻略評測,最精彩的深度好文。您還想看什麼樣的遊戲文章呢?歡迎評論下方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篝火營地 的精彩文章:

《無主之地3》DLC「莫西的帥傑作搶奪大作戰」評測:慢熱型,但值回票價
Steam《死亡細胞》推出「遺產更新」,支持遊玩之前所有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