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人流」對女人子宮的傷害有多大?別等出現這3個後果才後悔

「人流」對女人子宮的傷害有多大?別等出現這3個後果才後悔

「你為我懷一個孩子,然後把他打掉。」最近,想必很多人被那篇《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刷屏了。

而這句話和後面的「永久絕育、留一段輸卵管」,對女性身體的傷害不言而喻,讓所有人都感到生理不適和震怒。

一位學醫的女性朋友說:「渣男到底有多渣,去婦產科做人流的地方看看就知道了。」

有的女生獨自去醫院做人流,全程沒有男人或家人陪同,甚至為手術四處借錢,所有痛苦都一個人扛;還有的女生看到網路和路邊的宣傳,誤入某些黑心私人醫院,手術沒做乾淨還被坑了錢。

近年來,人工流產尤其是未婚女性人工流產居高不下,據統計,全球每年發生人工流產達4000萬~6000萬例[1]。

雖然說人工流產是作為避孕失敗後的一種補救措施,但畢竟是有創的,尤其一些不安全的流產會增加併發症的發生,甚至威脅生命。一項來自世衛組織的系統分析顯示,在孕產婦死亡的原因中,有7.9%是由流產造成的,其中有45%是不安全流產[2]。

所以,別以為人流只是一個簡單的小手術。具體選哪種手術、術後休息多久,對女性未來的身心健康和生育能力都有很大的影響。

人工流產方法多,應該怎麼選?

1.藥物流產

藥物流產又稱葯流,是通過服用藥物(米非司酮片 米索前列醇片),先使孕婦體內孕激素水平下降,發生流產,然後再誘導子宮強烈收縮(米索前列醇),將胚胎、蛻膜等排出體外。

藥物流產主要適用於7周以內的早期妊娠。

優點:簡單易行、安全係數高、心理壓力小、花費比較低。

缺點:擅自用藥,容易發生藥物流產不全,陰道流血時間長,增加清宮幾率。另外,一定要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進行,經醫生確定是宮內妊娠並在醫生指導下方可使用;且使用米索前列醇還有很多禁忌症。

2.手術流產

1)負壓吸引人工流產術。簡單講,就是藉助負壓裝置,用吸管將子宮內的胚胎等組織吸出來。而所謂的「無痛人流」就是指打麻醉後再做負壓吸引人工流產術。

負壓吸引人工流產術主要適用於10周以內想要終止妊娠的孕婦,相比普通人流術,無痛人流能減輕患者術中的疼痛及恐懼心理,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提高完全流產率[3][4]。

溫馨提示:無痛人流只是在手術中會減輕疼痛,但術後還是痛的呢!

2)鉗刮術。大家常說的刮宮術,是使用特殊的鉗夾將子宮內的胚胎等組織刮下來,然後配合負壓吸引將其吸出。

鉗刮術是妊娠10~14周後人工流產的首選方法,如今配合麻醉、藥物流產,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5]。

如果確定要做人工流產,建議越早越好。目前超過9周的孕婦做人流都需要住院。

無論何種流產方案,一定要到醫院進行B超、抽血化驗等相關檢查,經醫生綜合評估後,再選擇適合的方法。

人工流產後第2天就能上班嗎?

絕對不能!

只要懷孕,身體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懷孕對身體的消耗,加上流產時對身體造成的損傷,雖然比不了足月妊娠、分娩,但仍需要一段時間恢復,而且要像足月產坐月子一樣對待它。

人工流產後的前2周是子宮內膜及身體恢復的關鍵時間,所以建議流產後要休息2周及避免性生活,1個月內不要從事重體力勞動,且2周後建議到醫院複查。

當然,如果期間有出血超過1周以上,或有發熱、下腹痛、分泌物有臭味等異常表現時,要及時就診,以排除組織殘留等引起的出血、感染等併發症。

產後多久可以恢復性生活?

至少1個月!

流產後無論是子宮還是身體都處於虛弱狀態,加上流產後子宮頸的黏液栓還未形成,不能阻止細菌入侵。

此時,如果過早地性生活,很容易將細菌帶入誘發感染,加上流產導致子宮內壁呈創傷狀態,更容易誘發感染,嚴重者甚至引發輸卵管阻塞,導致不孕[6]。

而且,如果動作過於激烈,還容易促使子宮收縮,增加出血的風險。

因此,為安全起見,建議最好在第一次月經乾淨且複查身體恢復良好後再恢復性生活。同時注意採取避孕措施。

人工流產後多久可以再懷孕?

懷孕就造成比較大的身體耗損,加上流產對身體尤其是子宮內膜造成較大的損傷,需要一段時間恢復。

再好的種子(受精卵),在貧瘠的土地(子宮內膜)上也很難茁壯成長。

同樣,子宮內膜就是受精卵生長發育的營養土壤,而無論是藥物流產還是負壓吸引手術,都會子宮內膜造成較大的損傷。

如果流產後還未等子宮內膜恢復,就又再次懷孕,不僅會影響胚胎髮育,還會增加自然流產的風險。

所以,建議流產後再次妊娠時間需至少3個月,具體時間可根據孕婦身心恢復狀況。

重複人工流產對身體危害大嗎?

大到你不敢想像!

數據表明,流產後的女性尤其是未婚女性中,重複人工流產的幾率很高,平均每10人中就有3~4人[7-9]。

年輕,身體棒,任性!

殊不知,每次流產對身體尤其是子宮都是一次很大的損傷,除了容易引起宮頸黏連、盆腔炎、月經失調等併發症,還會引起抑鬱、焦慮的精神及心理疾病[10]。

最危險的是:反覆流產不僅會增加上述併發症,而且會增加不孕症的風險[11]。

所以,如果沒有做好要孩子的打算,開始性生活前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以防止再次意外懷孕。

人工流產後如何避孕?

關於避孕方法,相信大家也比較熟悉,如常見的避孕套避孕、避孕藥避孕、避孕環避孕、結紮避孕、皮下埋植避孕等。

對於人工流產女性來說,可選擇也較多,具體可根據自身情況及意願來選擇,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的方法,比如:

避孕套屬於短效避孕法,大家比較熟悉,也容易接受。但是,有些人在使用中常常會存在一些誤區,如啪啪啪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才想起來戴避孕套,中途出現破損意外導致精液外漏等,導致避孕失敗。所以,一定要教育你的男朋友或老公正確使用安全套。

復方激素避孕,包括復方口服避孕藥(COC)、復方避孕針(CIC),禁忌症少、避孕效果理想、安全性也較高,其中短效避孕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重點推薦的人工流產後避孕方法。

單純激素避孕,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避孕藥或皮下埋植劑,而且禁忌症少、安全性也較高,即使是哺乳期婦女也可使用,對於多次人流、經常擔心意外懷孕的女性建議使用,但一定要聽從專業藥師或醫生的正確指導。

宮內節育器即節育環,是我國使用最廣泛的避孕方法,在人工流產後即可放置,避孕效果高,而且不會增加出血、穿孔、感染等併發症的風險,屬於長期避孕方法,推薦使用。而且,日後如果想要恢復生育能力,只需把它從子宮內取出即可。

結紮避孕。注意,絕育術是永久避孕,結紮後再想復通懷孕的幾率會大大降低,僅適用於這輩子永遠不打算要孩子的丁克一族,選擇前一定要慎重考慮。

多看醫典:避孕環還能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腺肌病?

然而,還有很多人依然執著於「安全期、體外排精」的避孕方法。尤其是一些渣男,為了不戴套,試圖給女生洗腦:「我算過這是安全期,不會懷孕的!」「外射沒事的!」

告訴你,千萬別這樣做,真心不靠譜!

因為我們根本無法精準預測排卵的時間以及每個精子在子宮內的存活時間,所以「安全期」內並不能確保精子和卵子會擦肩而過。

還有所謂的體外排精,不要覺得「只要保證在射精前迅速脫離陰道便可避孕」,其實在射精前就已經有部分「小蝌蚪」跑到了陰道或子宮裡了,只是你沒察覺到而已。

總之,希望大家能夠重視人工流產,做好日常避孕措施,對自己負責。同時也勸姑娘們擦亮眼睛,遠離那些為了一時爽不顧女生身體安全、不負責任、控制傷害女性的渣男,更不要為了某個男人,賭上自己的健康、生育權和青春。

審稿專家:李洪鈞|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Henshaws SK,Susheela Singh,Tayler Heas. The incidence of abortion worldwide [J].international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1999,25,36.

[2]Say L, Chou D, Gemmill A, Tun?alp ?, Moller AB, Daniels J, Gülmezoglu AM, Temmerman M, Alkema L. Global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 a WHO systematic analysis. Lancet Glob Health. 2014 Jun; 2(6):e323-33.

[3]徐建青,王麗.門診無痛人工流產女性心理特徵及相關影響因素探討[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誌,2016,24(1):42-45.

[4]曹秀華.無痛人工流產與普通人工流產的臨床效果比較[J].河北醫藥,2015,(2):228-229.

[5]李金燕.米非司酮配合無痛鉗刮術終止10~14周妊娠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23):64-65.

[6]李莉,蔣麗,呂榜權.人工流產術後恢復性生活時間與繼發性不孕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6,25(6):132-134. DOI:10.3969/j.issn.1672-1993.2016.06.043.

[7]劉冬梅,劉鴻雁,王暉,等.育齡婦女重複人工流產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誌,2019,27(10):1284-1287.

[8]高芳珍,陳會芳,劉玉娥.未婚年輕女性多次人工流產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7,31(8):26-28.

[9]岳桂芳.年輕女性重複人工流產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5,(3):63-65,68.

[10]魏向群,張鴻慧.人工流產前抑鬱和焦慮癥狀的影響因素[J].中國生育健康雜誌,2005,16(2):84-86.

[11]何亞霞.重複人工流產對女性健康的影響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1):22,9.

*本文配圖來自騰訊醫典醫學插畫、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父母個子矮,孩子一定長不高?錯!看潘慧教授直播,掌握長高的竅門
70歲男子泡腳差點截肢!醫生:家裡有糖尿病人的,冬天這4件事最好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