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為何家長攀比孩子成績理所當然,孩子卻不能攀比家長財富?

為何家長攀比孩子成績理所當然,孩子卻不能攀比家長財富?

相信各位同學從小就經歷過家長拿自己的成績與別人家孩子成績作比較的無奈。若是自家的孩子成績差,父母通常指責我們的方式就是你看看誰誰家的孩子這次期末又考了班級第一。為什麼就你不行?為什麼你就這樣差勁?

若是自己家孩子成績足夠優異,家長不免在心中洋洋自得或者喜形於色,甚至還會在同事群,親戚群變著法炫耀自己孩子這次又考了年級第一。

家長之間互相攀比自己的孩子是一種常態,孩子小的時候,比成績、比考上的學校;孩子長大後,比每個月的薪資,工作單位……

所謂攀比,攀的字面意思就是抓住東西往上爬。所以攀比並不是單純的比較,而是只與更高的目標比較。但人與人是不同的,存在水平的客觀差異,孩子當然也是如此。不顧孩子個體的差異,總是拿自己家的孩子與優秀的孩子進行對比,這是當代應試教育長期以來培養出的家長的慣性思維。

大多數家長把這種攀比行為看作生活中的常態,認為理所當然。

從我們的人生經歷出發,在小學,初高中中是家長攀比的高發時期。因為在這個階段,圍繞孩子生活當中的重心就是學習成績。而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學生的分數是一切。你的分數直接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自己家孩子成績優異,就意味著未來能有出息和前途。尤其是中產階級的家長,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在孩子的教育上,就是希望下一代能夠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實現階層的跨越。把孩子的學習成績視作自己投資的產品 。當發覺自身孩子成績優異,家長似乎看到了未來的希望,自然要炫耀表明內心的喜悅。

而如果自家孩子成績較差,在攀比的過程中,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覺得自身面子掛不住。會把這種攀比後的失落髮泄到孩子身上。

小林在上初中時,自己鄰居家的孩子考上了當地的一所重點,而自己只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因此讓父母覺得很丟人。時常把這件事拎出來指責小林,這讓小林的童年苦不堪言。小林說:「父母從來沒有問過他為什麼成績不好,是不是在學習上碰到了什麼困難?他們只是用一句,「你不好好努力,看看人家。」一句話就把所有責任推到了孩子的頭上。除了打,罵,講道理並沒有幫助孩子解決過任何困惑和問題。

這也是部分家長對待孩子的常態,當然,不能說他們這樣做就是錯的,只能說,這就是一代一代不可逾越的鴻溝。

家長似乎把對孩子的攀比當作一種常態,並且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

但如果孩子攀比家長的財富,作為家長能不能接受呢?

其實,我們到了高中和大學,自身的獨立人格已經形成。也會逐漸意識到家長財富帶來的巨大差距。

家庭富裕的孩子,父母可以將戶口遷入北京、上海,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同時也能輕鬆上名校。又或者是家長早已用金錢為孩子鋪好了路,孩子一畢業就可以出國讀書。

完成學業後,也不用擔心工作,買房,買車。父母的經濟基礎已經決定他們完全不用擔心,畢業後父母就立馬送了自己的車子與房子。而自己呢?畢業後一窮二白,每個月微薄的薪水除去房租所剩無幾,至於買房,更是遙遙無期。沒有經濟基礎,連戀愛結婚都沒有任何保障,人生大事成了阻礙......這些都是壓力,這時候有些人就開始抱怨父母的無能,為何別人家的父母就那麼優秀?為什麼就你不行?

如果你是家長,面對孩子的攀比和質問,你會怎麼做?

你是會惱羞成怒後對孩子破口大罵,還是檢討自己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以攀比的習慣,如果存在,而你不希望孩子這樣,那麼你應當克制住自己的言論。

其實,無論是孩子攀比父母的財富,還是家長攀比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我都能夠理解。我並不否定適度比較的方法,因為某些時候適度比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化孩子上進慾望,但是這個做法需要慎重,不到萬不得已都不要使用,而且度要把握好,不然同樣會釀成惡性結果。

當孩子在個人發展,學習問題上遇到了瓶頸與困難,家長最先想到的不應該是冷嘲熱諷或是推卸責任,而是幫助孩子一起去解決問題,只有改變自己的思維。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攀比埋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大力來了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