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2019年,有哪些醫療最新研究成果會改變我們的生活?

2019年,有哪些醫療最新研究成果會改變我們的生活?

2019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中,又有不少醫療健康領域的技術有了顯著進展,為人類的醫療健康開拓了全新的視野。

2019年最牛的醫療健康黑科技有哪些?以下這些火爆的新醫療技術,你了解幾個呢?

基因編輯

給基因做手術

基因編輯技術一直以來都是醫學界的佼佼者,今來,我國科學家在基因編輯領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

12月份的時候,《自然》雜誌發布2019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北大教授鄧宏魁入選,他的研究是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艾滋病和白血病的案例,報道一出來便轟動全球。

鄧宏魁教授(來源:網路)

說起基因編輯,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基因。人是由很多個細胞組成的,大多數細胞都有一個細胞核,細胞核里有46條染色體,染色體上面纏繞的分子叫做DNA分子,而DNA上包含遺傳信息的片段就被稱為基因。

DNA的序列和信息就好比一個生命底層的藍圖和指導書,若能對這些序列和信息進行編輯,就幾乎擁有了「超能力」,可以去改變生命最根本的一些信息和特質。

那怎麼來編輯基因呢?目前用得最多的是CRISPR-Cas9技術,這種技術類似於外科手術,醫生會把Cas9酶放進細胞核里,這個酶可以在細胞里做各種各樣的操作,直接改變染色體上異常的基因代碼,攔截基因變異[1]。基因編輯可用於治療多種基因疾病,包括癌症、神經疾病、遺傳病等。

技術的發展總是日新月異,美國科學家新開發出了一種功能強大的基因組編輯技術,新方法的基礎是一種被稱為逆轉錄酶的酶,現在,逆轉錄酶與Cas9攜手共進,基因組編輯工具再獲升級。

腦卒中快速診斷

高科技頭盔和面罩

腦卒中患者的福音來報到!今年,新技術高科技頭盔VISOR擁入醫療行業。這個頭盔由加利福尼亞州的Cerebrotech醫療系統公司開發。它能識別有無腦卒中現象,是院前急救診斷腦卒中的新武器。

卒中快速診斷頭盔(來源:Cerebrotech官方網站)

四分之三的腦卒中都與大腦血管堵塞有關,這種情況下,時間至珍,因為就算有好的藥物,也要在出現癥狀的三、四個小時里用藥才能有效,等到有人認出這些癥狀、送到醫院,患者根本沒有時間完全吸收藥效,最終可能致殘或致死。

VISOR是一項非侵入性生物電阻抗頻譜裝置,人戴上頭盔後,頭盔會發射出穿過大腦左右半球的低能量無線電波,當這些無線電波通過大腦中的流體時,它們的頻率會改變。VISOR通過評估這些頻率波變化,就可檢測出是否發生腦卒中。

在南卡羅來納州醫科大學和其他地方進行的研究中,醫療人員使用VISOR對疑似腦卒中的人進行評估,準確率極高。

除高科技頭盔外,入院前腦卒中診斷面罩也能夠為腦卒中搶救爭取黃金時間窗。

這種新技術被稱為「院前腦卒中診斷面罩」。無論是缺血性卒中還是出血性卒中,救治上都有「黃金時間窗」,一般為3~6小時內,過了時間窗就會喪失快速恢復機會,造成殘疾,甚至失去生命。

對於有出血現象的腦卒中,使用出血掃描面罩,能發現大腦中的出血點,可以加速診斷,爭取治療時間,為更多患者減少殘疾的風險,提供康復機會。

虛擬現實技術

我們身邊的VR眼鏡

虛擬現實(VR)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前景無限,今年它在醫療界也是炙手可熱,並不斷突破。

VR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模擬系統,它借用專用設備為體驗者提供動態的三維立體逼真圖像,讓體驗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VR技術與醫學結合,可將人體解剖圖像更加真實立體地呈現出來,提供虛擬培訓,實現浸入式的教學,讓所有學習者著迷。當然,借用這個技術,醫生也能更好地向患者解釋疾病的原因,患者再也不用擔心聽得「雲里霧裡」了。

VR技術的發展,也將為患者提供更大的幫助。比如,有恐高症的人,可嘗試用VR技術,讓自己沉浸於特定虛擬恐懼場景中,進行暴露脫敏治療。

不僅如此,VR在疾病康復方面更是立了大功。有人應用VR緩解痙攣型腦癱患兒治療中的疼痛,發現VR不僅能緩解治療中的疼痛,同時也提高了康復治療效果[2]。

3D列印

為患者量身製作身體「零件」

3D列印,一種快速構造物體的技術,2019年,它與醫學界不斷融合,醫療 3D列印技術屢有突破,已出現多個實踐應用案例。

3D列印技術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可粘合材料(粉末狀金屬、塑料等),通過逐層堆疊累積的方式讓物體成形。

運用這項技術,可為患者量身製作專門的身體「零件」,比如假肢、顱內植入物、骨內植入物、氣道支架、口腔塞治器(用於頜骨囊性病變)[3]、微小種植體導板(用於上頜前突)[4]等,尤其是3D列印假肢,越來越受歡迎。

數字化功能使它們能夠將個人的測量值與列印實物做到毫米級相匹配,這樣做出來的「零件」舒適度更高,移動更便利,很少有排斥反應,也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有時為了提高手術的精準度,醫生會在術前通過這項技術將患者手術部位列印出來,以了解手術部位的組織結構。

3D列印還可生產持久、可溶物品,對外科手術的教學也有一定幫助。例如,它可用於「列印」含有多種藥物的藥丸,這將有助於患者組織定時和監測多種藥物;它的立體建模,可使學員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疾病的內部結構及分型特點,並提前了解手術方案及具體難點,對手術部位以1:1複製,進行模擬手術,從而達到精準手術要求[5]。

癌症免疫療法的進步

顛覆癌症治療的革命正在進行

雖然癌症的免疫療法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但由於全世界致力於治癒癌症的研究層出不窮,科學家們正在創造新的癌症療法,並不斷出現新的免疫治療靶點和生物標記物。2019年,這項技術仍然十分活躍。

癌症免疫療法是一種利用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的技術,人體可通過提高自身檢測和殺死癌細胞的能力,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它的基本工作方式是這樣的:刺激自身免疫系統,使其更加努力或聰明地攻擊癌細胞;提供或改造免疫系統成分,增加人體的免疫攻擊力。

只有克服腫瘤免疫「逃逸」,才能重新喚醒免疫細胞,清除癌細胞。這種技術克服了以往治療的許多缺點,極大提高了癌症的治癒率和存活率,是癌症治療史上新的里程碑,被譽為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大癌症治療技術。

目前,免疫力療法在肺癌治療上取得良好效果和重大進展,並且有研究發現,癌症免疫療法效果竟然「重男輕女」,與女性相比,男性從癌症免疫療法中的生存獲益更高,平均而言,男性的生存獲益是女性的2倍。

通過聯合療法和研製Τ細胞技術的發展,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其他所有的癌症都可以見到「曙光」。

醫療AI的到來

醫療服務更智能

隨著人工智慧(AI)與醫療結合,醫療服務將轉型為追求更智能的方式。2019年,是醫療AI突破性發展的一年!

9月份,發表於《柳葉刀》數字健康的論文稱,AI能像專業醫生一樣成功診斷疾病。另外,伯明翰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AI可以檢測出87%病例的疾病,而醫生則為86%,研究人員表示,AI診斷準確率要高於人類醫生。

目前AI主要聚焦在決策支持、影像分析和分診、虛擬助理、新葯研發等方面。

例如,我們做CT、MRI等影像檢查時,Al能夠能敏銳而精準地感知出人體某個部位異常的變化,甚至幫助完善掃描過程,然後結合電子病歷系統中大量的數據,讓醫生能夠更快捷、更準確地分析掃描結果,幫助醫生在診療中做出更好的決策。

AI還可以收集患者的信息,根據他們描述的癥狀,幫助患者自我診斷,這樣能夠節約時間和金錢,若患者到醫院就診,醫生就可以通過這些信息了解到患者的病史。

再如,在人工智慧虛擬助手的幫助下,基層醫生可進行常見病篩查,以及重大疾病的預警與監控,更好地完成轉診工作。

另外,迄今為止,智能影像輔助診斷技術在肺癌早期篩查、食管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乳腺癌等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一些跨產業人工智慧公司(如依圖科技)也重兵布局醫療產業,在肺癌、宮頸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胃癌等領域都開發出了相應產品,並通過與愛康體檢等體檢機構合作,將癌症早期篩查功能提供給大眾。

藥物基因組學

阿片類藥物危機的終結者

阿片類藥物危機在今年「席捲」醫療市場,藥物基因組學測試應運而生!

一系列強效止痛藥和消遣毒品,都屬於阿片類藥物,比如處方葯羥考酮、嗎啡、可待因、芬太尼、毒品海洛因等,這類葯在短期內可有效緩解疼痛,倍受醫務人員和病患的青睞。但隨著阿片類藥物泛濫和致死案件激增,「阿片類藥物危機」已被宣布成為公共健康危機。

似乎沒有一個療法能遏制這場危機,直到藥物基因組學測試的出現,有望「平復」這場危機。

那麼,藥物基因組學是如何工作的呢?

簡單來說,藥物基因組學是通過分析患者基因的組成,可掌握阿片類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藥物受體靶標等情況,幫助估算藥物劑量、預測藥物療效、指導調整給藥方案,以及減少或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等,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藥物治療格局,這樣一來,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或無效的處方,用更有效的藥物來替代[6]。

如今,基因試驗「蒸蒸日上」,藥物基因組學作為一「潛力股」,前途無量,會成為精準治療的一大進步,並解決阿片類藥物危機。

參考文獻

[1]陳楠楠.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J].生物化工,2019,5(5):140-143.

[2]徐怡,趙曉科,陳夢瑩,等.虛擬現實技術緩解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治療性疼痛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9(12):1458-1462.

[3]梁燕,馬文,聶焱,付帥,張長彬,崔慶贏,王立冬,黎明.3D列印塞治器在下頜骨囊性病變中的應用[J].口腔醫學研究,2019(12):1153-1156.

[4]唐睿,孫建偉,李成華,劉鑫.一種新型3D列印正畸微小種植體導板[J].口腔醫學研究,2019(12):1157-1161.

[5]孫愛軍.3D列印技術在外科手術中的教學與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62-163.

[6]楊春艷,王磊,穆登彩,李芳芳,沈昊,鄭尚永.基因編輯技術在疾病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工程雜誌,2019,39(11):87-95.

*本文配圖除特殊標註外,皆來自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無糖汽水真的沒有「糖」、可以隨便喝嗎?有一類人是禁忌人群
花生健康又便宜,但有2大食用禁忌!不知道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