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從高以翔猝死到雪莉抑鬱症自殺,2019年我愛的人都走了……

從高以翔猝死到雪莉抑鬱症自殺,2019年我愛的人都走了……

每一個離開我們的人,都會化成天上的星星,繼續閃耀著。

2019,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無數名人離開了這個世界,或是癌症,或是猝死,或是抑鬱症。而在名人的光環之下,還有更多無聲的告別,他們是平凡的普通人。

「沐浴」在星光下的我們,依然每天忙碌,為了前程,為了家庭,為了心中的嚮往……在忙碌的間隙偶爾抬頭仰望星空,也許我們能從閃閃星光中,讀懂他們的故事……

那些在2019年離開我們的人

1.高以翔(1984年9月22日-2019年11月27日)

【事件回顧】

2019年11月27日,中國台灣藝人高以翔在錄製浙江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時意外倒地,經過幾個小時的搶救,醫院最終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事發9天後,浙江衛視確認該節目永久停播,並表示會承擔相應責任。

節目組聲明/圖源微博

消息一出便迅速上了熱搜,引髮網友的熱議。一方面,高以翔的粉絲譴責浙江衛視沒有及時採取急救措施,導致高以翔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另一方面,關於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及預防科普,也再一次席捲網路。

【猝死急救,時間即生命】

在對這條年輕生命突然逝去感到惋惜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學習:當相似的情況發生時,我們應該怎樣做?

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及高以翔錄節目猝死事件,海南醫學院黨委書記、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候任主委呂傳柱稱:很多猝死可挽回,應普及心肺復甦,抓住黃金4分鐘。

圖源網路

所謂猝死,是指從發病到死亡不超過一小時的突然死亡。據統計,心源性猝死約佔所有猝死事件的75%。心源性猝死的徵兆,包括突然出現室性心律失常,即心跳特別快,或者特別慢,而且有胸悶、頭暈、黑蒙,甚至暈厥的癥狀,甚至伴隨著劇烈的胸痛,感覺呼吸困難

心源性猝死救援有「黃金4分鐘」的說法,也就是說搶救的關鍵時期是心臟驟停之後的4分鐘內,錯過這4分鐘人體臟器可能就會因為缺血、缺氧而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因此,掌握黃金4分鐘,就可以挽救一條生命。

那麼,面對心源性猝死的突發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評估現場環境是否安全,在吳高空墜物、無車輛行駛等安全的環境中實施救援。其次,查看倒地者是否還有呼吸意識是否清醒。最後,在等待120救援到來之前,可對倒地者進行簡單的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的步驟為:

將患者放平,解開衣服;

用手掌根,另一隻手交叉重疊鎖死,下面的手五個手指翹起來,按壓倒地者雙乳頭連線,正中線交叉點處;

按壓的深度在5-6cm,每按壓30次,給患者開放一次氣道;

查看倒地者的口腔里是否有異物。

據統計,我國每18-20秒就有一人發生心梗,每3個心梗就有一位猝死,堪稱所有致命疾病中的「頭號殺手」。因此,掌握簡單的心肺復甦方法,也許就能挽救一條生命。

2.崔雪莉(1994年3月29日-2019年10月14日)

具荷拉(1991年1月13日-2019年11月24日)

在光鮮亮麗的背後,也隱藏著致命的野獸。粉絲們想不通,他們陽光可愛的愛豆小姐姐,竟會以這種方式去往另一個世界。

【事件回顧】

2019年10月14日,年僅25歲的韓國演員、歌手崔雪莉被確認在家中自殺,讓人唏噓。事發一個多月後,2019年11月24日,崔雪莉生前的好友,同樣也是韓流明星的具荷拉也在家中自殺,年僅28歲。而她們的自殺原因出奇地相似——抑鬱症。

圖源微博

抑鬱症,聽起來不像是一種病的它,卻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數據顯示,目前有5400萬中國人患有抑鬱症,世衛組織的專家認為,如果保持這一趨勢,在不考慮社會經濟水平、國家、信仰和文化等因素的情況下,到2030年抑鬱症將成為致殘的第一大誘因。

【我有一隻叫抑鬱症的黑狗】

聽說過抑鬱症的人不少,但真正對抑鬱症了解的人卻不多,甚至有很多抑鬱症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鬱症,更有一些患者以抑鬱症為恥,不敢告訴別人,也不敢去看醫生。

抑鬱症不是簡單的情緒低落,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問題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抑鬱症?不妨用以下的抑鬱自評量表進行初步自測:

抑鬱自評量表

此外,抑鬱症患者在不經意間會有很多口頭禪,這些話語可從側面反映他們的心理狀態。最明顯的三句話是:

「真沒意思」:患者對身邊一切事物喪失興趣;

「我真沒用」:自我否定,且極度自卑;

「不想活了」:較為嚴重的癥狀,患者會悲觀厭世,甚至試圖自殺。

那麼抑鬱症患者怎麼自救?請牢記一點,大多情況下,抑鬱症是可管理、可治癒的!

首先要調整心態,學會自我調節。當自己沒有辦法調節的時候,一定要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不能放任不管。最關鍵的,還是要學會樂觀地生活,當情緒低落時,通過與朋友聊天、去健身房運動、出去旅行等方式進行排解,切忌長期悶在心裡。

3.剛認識,卻永遠離開的醫生

在醫患糾紛嚴重的今天,人們都在批評醫生態度不好,卻忘了他們在手術室夜以繼日依舊無怨無悔的身影。

12月15日,陳培醫生的葬禮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陳培醫生,年紀輕輕便憑藉自己的能力當上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主任醫師、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普外科執行副主任兼肝外科執行主任。榮譽的背後,是他付出的巨大代價。

為了給病人看病,幾乎全年無休;就算自己生病了,也要拖著病軀飛往全國各地做學術訪問……12月12日,陳培醫生因連續腹瀉多日,實在堅持不住,在宿舍休息了半天。可是,這一躺,他就再也沒能起來。

醫生過勞死,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近兩個月,有幾位優秀的醫生,也因為過勞死離世:

12月16日晚,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年僅39歲的楊立峰醫生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離世。

12月13日,原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二科副主任譚洪勇教授因多發性骨髓瘤醫治無效離世,年僅51歲。

11月1日,上海瑞金醫院麻醉科醫生江金健熬夜值班後心臟驟停,年僅30歲。

......

醫者不自醫。醫生,本是救死扶傷的天使,到頭來卻救不了自己的命,不禁讓人感嘆。

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調查表明,在接受調查的7000多名醫生中,90%的人表示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近一半的人感覺「非常累」。

2017年《中國醫生生存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男性醫師平均每周工作時間50.9小時,女性為49.79小時,均遠超國家法定每周工作40小時。當然,除了醫生,還有很多職業也存在過勞死的風險。過勞死不是累死,而是病死。

如何判斷自己過勞,也成了降低過勞死概率的一種方式。

當你小毛病不斷,經常頭暈、胸悶、耳鳴、目眩,檢查之後也無異常時;當你情緒波動大,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大發雷霆,或者情緒低落時;當你失眠的次數越來越多,睡眠的時間越來越短時,睡覺越來越容易驚醒時;當你經常感到全身無力,記憶力下降時;當你精神無法集中,反應遲鈍時……

如果你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就要及時休息,調整狀態,警惕過勞死了!

有說法稱過勞死實際上是慢性疲勞綜合征,但事實上,過勞死的人往往患有基礎性疾病,加上季節變化、體質和遺傳因素、個人習慣等因素,最終摧毀人的身體。

若將健康看做1,金錢視作0,如果沒有完好無損的1,工作掙來再多的0又有何意義?無論是醫務工作者,還是奮鬥在每個普通崗位的我們,都應該在「工作」與「身體」間,做出更好的選擇。

雖然2019的悲痛已經過去,但我們終將牢記。2019,願生者堅強,逝者安息;2020,願世界和你我一切安好。

參考資料:

[1]劉有為.四步學會心肺復甦術[J].《健康生活》,2015(3):22-22.

[2]陳宇祥.七成職場人憂慮「過勞死」 有病不治是誘因[J].安全與健康,2014(11):40-41.

[3]李廣智.抑鬱症不可怕,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J].健康指南:中老年,2017(5):54-55.

[4]過勞死不是「累死」是「病死」.羊城晚報 .2013-06-2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9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被蜂蜇傷,正確的處理能挽救一條生命!醫生極力呼籲轉發
「尿毒症」來臨前,身體多半會發出4個「警報」,抓住一個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