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論語·八佾篇》:與人相處要真誠相待,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魯定公問孔子:「君王使用臣民,臣民侍奉君王,應該如何做呢?」孔子說道:「君王要按禮的要求對待使用自己的臣民,臣民自然就會忠心地對待自己的君王。」
本章孔子講以禮待下之道。
「定公」:即魯定公,他是魯國的國君,曾經向孔子問學、問政。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君」,即君王,此處並非單獨指魯定公,而是針對所有的君王來說的;「使」,使喚、使用的意思;「臣」,君王所屬的臣民;「事」,即侍奉的意思;「如之何」,這是一個倒裝句,即怎麼樣的意思。
從原文這一句話可以看出,魯定公是想通過自己的問話,從孔子處學習御下之道。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孔子這一句話,從「禮」和「忠」兩個方面來回答,同時兩者又相互印證,以論證自己的觀點。
本章之中,孔子所說的話可以啟示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必須要真誠相待。只有這樣,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也才能收穫真正的友誼。
俞伯牙善於彈琴,而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在彈琴的時候,心中想到了高山,鍾子期便開口說道:「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當伯牙心中想到流水的時候,鍾子期又會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反正不管伯牙心中想到了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從琴音之中體會到他的心意。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而這也是典故「高山流水」的由來。
通過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可以看出,要想別人能夠明白自己的心意,同時友好地對待自己,首先便需要保證自己能夠真心地對待對方。如果兩人在相互交往的時候,總是想著自己的利益得失,心中總是盤算著自己的「小九九」,深怕自己吃虧而讓別人佔了便宜。在這種心態之下,只會讓兩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生疏,再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相交的朋友。
當然,對於朋友來說,如果對方在日常生活中「行之以禮、齊之以德」,那麼自己也一定要用相同的心態和做法去對待別人。所謂:「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說的便是這樣的道理。
要做到這一切,首先,便是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要有「見賢思齊」之心,主動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靠攏,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其次,便是要身體力行,對於自己心中的想法,如果只是埋在心裡,既不通過說也不通過做來表現,那麼便與不懂不會沒有任何區別;最後,還要有一顆平常之心,不能因為自己真心真意地對待別人,就一定要讓別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做法來對待自己,更不能因此而形成了功利心,最終成為了「形似」而「神非」的面子主義。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不一樣得到孔子,是怎麼成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11期):「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