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萬字長文:資本寒冬與投資新文明

萬字長文:資本寒冬與投資新文明

2020年,站在中國創投發展的臨界點上,一個投資新文明正在塑造中。

全文9268字,閱讀約需18分鐘

文丨小北

編輯丨楊旭然

募資難、被開、裸辭、熬不過,融資難、資金流斷裂、清算倒閉、死亡名單。創投圈2019年的熱詞,折射著一個真實的資本寒冬現狀。

而與此同時,北京國貿、望京的各大酒店中,一場接一場的投資盛典上,仍有投資人觥籌交錯、相談甚歡;三元橋的太平洋咖啡、盈科中心的星巴克中,他們的身影依舊來往不斷;北京創業大街的車庫咖啡中,來自四面八方的創業者依舊熱情不減......

移動互聯網與爆髮式增長、追風口與投機套利、燒錢與流量為王,曾經是中國創投界的關鍵詞。2019年之後,這些邏輯大多成為歷史。

悲觀與樂觀、敗退與堅持、慌亂與定力、衰退與繁榮。2020年,站在中國創投發展的臨界點上,一個投資新文明正在塑造。

這個新文明的基本地貌,是平原還是高山?森林中將會長出怎樣的樹木?什麼樣投資人、創業者有資格成為新居民?

億歐採訪了創世夥伴、華創資本、洪泰基金、啟明創投、普華資本、盛景嘉成母基金、明勢資本、星瀚資本等投資機構;APUS、梅卡曼德、完美日記等創業公司;財經作家吳曉波、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等,試圖描摹出一幅寒冬之後投資新文明的基本圖景。

本文的核心觀點有:

1. 資本寒冬的本質是周期交替;

2. 寒冬之後,投資新文明的基本圖景是:價值投資、技術驅動、抱團前行;

3. 未來的投資價值點有:新消費、前沿科技、產業互聯網、移動出海、智能製造等;

4. 應對當下寒冬的解決方案:建立信心、把控好公司現金流、規模擴張節奏和融資節奏、跨越技術到商業化的鴻溝。

2019:投資臨界點

「爹娘把我們生在哪個年代、在康波周期的哪個階段,決定了我們和這個時代、這個國家財富和產業的關係。」——吳曉波

聖誕節的前一天,北京迷霧重重,空中飄著一絲小雪。在三里屯的一間辦公室內,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告訴億歐:「可以非常明確地講,今年的市場是15年以來調整波動最大的一年」。

募資端,根據清科數據,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募資規模為17889億元,而截至2019年Q3,這個數字是8310億元,同比腰斬;募資數量上,2018年為3637,而截至2019年Q3,這個數字是1931,亦是近五年來的最低點。

製圖:劉思遙

投資端表現為,一部分GP離場或名存實亡、頭部機構出手謹慎。

某FA機構的IR向億歐分享了他的見聞,「甚至是有幾十億資產的GP,因為踩了幾個雷,再加上募資不順,突然之間就把一級市場投資部門的所有員工,甚至是合伙人都裁掉了,只留下風控部門和投後管理幾個人,負責維護已投項目;一些規模較小的GP,則去做別的業務,比如FA、寫稿子。」

這樣的環境,甚至對那些募資較為順利的投資者的心態也產生了影響。在整個市場環境冷淡的時候,大家都是摁緊口袋,盡量不要承擔風險。

「看一個項目的時間長了,做Research的人多了,之前看一個行業,看幾家代表性公司就差不多了,因為晚去一天,項目就被別人簽掉了,而現在,要把這個行業全跑一遍,來來回回判斷後才出手。」華創資本合伙人熊偉銘告訴億歐。

2019年,華創資本出手投資的項目數量,比去年少了30%。

據CVSource投中數據,2019年前11個月僅有5387家企業拿到了融資,不足去年的1/2,融資規模為7532億元,僅為2018年的43%,亦是2015年以來最低點。

製圖:劉思遙

對於資本寒冬的原因與本質,多位投資人從不同維度進行了分析。

從投資周期來看,是中國投資行業的結構性調整。

中國投資行業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1999至2008年,這期間以美元基金為主,人民幣基金剛剛萌芽,主要的投資點是互聯網的模式創新;

第二階段以2009年創業板的推出為標誌,至2018年。這一階段,大量沒有風險意識的LP、投機套利追風口的GP湧入,跨越式發展與非理性繁榮是這一階段的投資特點。到2018年,這一波LP到了退出期,卻發現並沒有獲得多少投資收益甚至虧錢,因而造就了現在的資本寒冬。

某投資機構合伙人對億歐表示:「這個錢不是VC意義上的錢,拿VC當金融產品來用了,都過渡忽略了風險性」。

據清科數據,2019年前11月,VC/PE支持企業境外上市賬面回報率為5.57%,而2014年,這個數字是10.49%。

製圖:劉思遙

投資回報率低,非專業LP退出,是資本寒冬肉眼可見的短期原因。而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這是經濟周期、產業周期、技術周期交替帶來的時代交替。

宏觀經濟層面,我國正處於康波周期的末期。自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基於龐大的人口紅利、土地紅利,經歷了四十年的高速增長。而如今,舊動能式微,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已無需再論。

從產業周期來看,過去四十年,中國同時在製造業、房地產、互聯網上三大繁榮疊加。但如今這三大產業繁榮都進入末期,三種需求都進入了尾聲。

在中國投資界重倉的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紅利消失」的論調已經喧囂了一整年,而新興的產業模式還沒有確定下來,「比如機器人、生物醫藥等產業,風險程度高,普通投資者無法承擔」,楊歌對億歐表示。

從技術周期來看,技術的應用規律本身就是一個從產業到大眾的過程。縱觀計算機應用的發展歷史,經歷了近半個世紀,才逐漸從政府、大企業,到中小企業,最後再走向普羅大眾。而目前,AI、機器人等新興技術,整體還處於在信息化水平先進的行業應用的階段,離大眾還有漫長的距離。

舊周期之末端,新周期之微時。這或許是資本寒冬最為本質的原因。

投資新文明:價值、技術、產業

「投資是一項理性的工作,如果你不能理解這一點,最好別攙和。」——沃倫·巴菲特

在新舊交替之際,投資機構必然會做出自己的調整,一個投資新文明的基本圖景也初步顯現出來。

首先是回歸商業本質,基於價值進行投資。

中國投資行業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投機型的GP是市場的主流。「這類GP靠天吃飯,天氣好、有風口的時候,他們也可能掙到錢,但多數最終卻變成了接盤俠,普遍面對一二級市場倒掛的挑戰」。盛景嘉成母基金創始合伙人彭志強告訴億歐。

投中研究院院長國立波曾總結:這一階段的總體增長邏輯就是,以2009年創業板開通為開始,通過資本市場套利策略,直到2015年-2016年達到高峰點,並開始產生一二級市場倒掛。

多位投資人表示,寒冬之後,這種投機型、IPO套利型的投資機構將消失,市場的總體投資邏輯向商業本質回歸,向價值投資演進。

熊偉銘每個月都會向自己的被投公司要幾個數據:賬上有多少現金?過去一個月總共花了多少錢?預測未來的收入大概是多少?如果賬面的現金支撐低於12個月,他就會將其打成紅標。

彭志強表示,「我們將更加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包括它未來能賺多少錢?它的商業模式、核心團隊、價值觀、願景、執行力等。項目質量是王道,只要你有好項目,投資機構還是能掏出錢來的」。

投資那些商業模式清晰、造血能力強、商業價值可期的項目,忽然間就成了投資者們的共識。

在吳曉波年終秀上,吳曉波展示了這樣一個視頻:

四十年,從1978年的1083.63億到142520.64億,從「東亞病夫」到世界第二,中國的大國崛起奇蹟,已成為一個經濟學論題。

「長大」的過程結束了,接下來,該要「變強」了。這一轉變映射到投資界,就是技術驅動投資時代的到來。

創世夥伴創始合伙人周煒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物理電子技術專業,2007年投身投資界。但技術背景的他在過去的十多年中,並未投幾家技術公司,現在他坦言:「時機到了,中國有望在新一波技術浪潮中彎道超車」。

一方面,雖然很多前沿技術還未完全成熟,但周煒認為,中美使用技術最大區別就在於,美國等技術完全成熟了才會商用化,而中國卻有能力把一個還未完全成熟,但足夠好的技術提前商業化。

比如AI 教育,美國認為純粹的AI老師還要10年,但中國的解決方案是,將AI與教師錄像片段結合,提供的教學依然具備真實感和互動性。

另一方面,中國各行各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產業鏈已經基本成熟,再加上中國之前在應用層面的繁榮,「中國的技術是有機會在世界上取得成功的」。周煒對億歐表示。

另外重要的一點是,在中國曆時20年的互聯網繁榮中,積累了海量的下一個時代的核心能源:數據。

在億歐採訪的數十家投資機構中,都表示前沿科技將是接下來的投資重點,包括AI、機器人、晶元、半導體、伺服器、資料庫、無人駕駛、商業航天、腦機介面、生物科學等。

京東養豬、騰訊養鵝、阿里女工程師爬上8米鍋爐。正如明勢資本合伙人焦騰對億歐所說的,「未來所有企業都會是科技企業,任何企業想做大做強都必須進行數據化升級,藉助物聯網與互聯網的支撐」。

在我們印象中原本非常傳統的美容行業中,連鎖品牌星客多,髮型師端的數據化軟體累積了髮型師的服務時長、服務評價、服務用戶肖像等數據,髮型師能夠基於此總結服務經驗進而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顧客端,髮型選擇、預約與排隊等流程也基於線上完成。

技術深入產業產生價值,於純財務投資機構而言,這就需要投資人具備深刻的產業認知,在未來,股權投資產業化或將是必然趨勢。這也是為何產業資本崛起的原因。

2019年,「做內功」成為很多投資人口中的關鍵詞,由各大投資機構、智庫、學院、媒體舉行、販賣的會議、沙龍、知識課程明顯增多。

焦騰對億歐表示,明勢今年特別注重產業知識的積累,核心是「PMF」,即產品與市場的有效結合,找准產品與市場時間上的契合度,洪泰基金的投後部門在今年拜訪了70%-80%被投的頭部項目,一方面是梳理追加PE的機會,另外也可以做資源的梳理與對接。

在採訪的前一天,楊歌全天都在與被投企業打電話,通過與產業內人士的交流促進思考、積累認知,同時他也不斷通過變數學院、鳳凰學院等對接商業資源,彭志強透露,今年盛景嘉成圍繞產業互聯網的主題,每個月都會舉辦被投企業間相互賦能的培訓會,互相分享踩坑經驗。

互聯網to C時代,互聯網的網路效應基因,使得互聯網公司天生具備贏家通吃、一家獨大的特質。而在未來,技術深入各個各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充滿未知與危險、溝壑縱橫的高山地貌將取代過去一馬平川的平原地貌,抱團探險,協同合作將取代相互廝殺、存量競爭,這或許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投資文明的基本風貌。

價值投資取代投機,技術投資取代模式創新,協同登山取代相互廝殺,寒冬固然殘酷,但哪一輪更高級、更美好的新文明,又不是從寒冬中孵化出來的?

下一個問題是,新文明圖景中,哪些「小樹苗」最有機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未來中國的世界級機會

「走在塵土飛揚的中國大街上,我突然意識到,西方主宰世界的500年已接近尾聲」。——尼爾·弗格森

新文明的種子已經發芽,它們在寒冬中堅韌地汲取著為數不多的營養。小荷才露尖尖角,在未來,哪些有機會成長為世界級的「參天大樹」?

根據對數十家投資機構的採訪,以及對市場的觀察,億歐總結出了有機會長出世界級企業的五大領域,並有多位投資人分享了他們在新領域中的投資邏輯。

「你知道『當王安石開始玩滑板』是什麼意思嗎?」面對億歐的小調查,多位投資人和創業者表示「不知道」。

新一代崛起的消費群體95、00後,儼然與我們處於不同的平行宇宙,他們有自己消費文化語系,新的消費觀念、品牌認同、消費渠道,「在他們身上,所有東西都可以重做一遍」,周煒對億歐表示。

相比上一代人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崇尚洋貨,他們從小生活在國力提升、物質豐富的中國,天然擁有更強大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天然具有對國貨品牌的認同;商品的觸達通道也在變。70後逛百貨、80後逛超市、90後逛淘寶,而95、00後締造了5分鐘賣出15000支口紅的李佳琦。

據天貓公布的數據,今年618期間,589個國貨美妝品牌中增速超過1000%的有183個,赫麗爾斯、完美日記、花西子、冰希黎等品牌的增速分別高達2182%、1192%、7580%、2192%。

看得見的消費景觀背後,還隱藏著看不見的供應鏈變革。

在吳曉波年終秀的採訪中,吳曉波對億歐表示:「在2015年,全國能做西裝定製的只有青島紅領西服,能做家居定製的只有尚品宅配,而現在,全國所有的服裝公司,從襯衫到西裝都能定製,34家上市的家居公司中,有32家是定製家居品牌」。

發生改變的是,在2015年之後,大數據、AI對生產線的改造逐步深入,供應鏈的數據化使工廠從以前的B2C、B2B2C標準化生產模式,到現在能夠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反向為用戶生產個性化產品,如今C2M、C2B模式已是眾人皆知的秘密。

完美日記新零售總裁馮琪堯告訴億歐,對數據的重視是他們取得成績的根基和驅動力。產品研發上,他們基於品牌後台數據,進行產品口碑和粉絲偏好分析,產品推出前,他們也是基於數據做決策。

接下來,完美日記還將成立自有化妝品生產基地,建成後有望成為亞洲最大的化妝品生產基地,「我們要打造的是一家有『晶元』的化妝品公司」。

如前所述,未來是科技驅動投資的時代,但正確的技術觀也很重要,不同的技術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也相對應著不同的投資邏輯和策略。

比如大數據技術,楊歌認為,大數據已是一個眾人皆知的秘密,處於用成熟的商業模式去廣泛複製和推廣的階段,因此現階段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的場景,通過有機結合產生商業價值,而人工智慧則不同,「在我看來人工智慧現在正處於技術理論基本成熟,但產品不成熟的階段」。

啟明創投合伙人周志峰在尋找下一波「商湯」們,他告訴億歐,之前的一波以視覺或語音應用為主的獨角獸公司,都是基於AI深度學習的模式識別技術,而從AI技術的演進規律看,下一波的語言模型、強化學習、聯邦學習等技術突破將催生新一波「商湯」。

「我們在早期投資了曠視、雲知聲、優必選等AI企業,陪伴其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們投資理念的一個樣本學習和訓練的過程,我們希望可以預判下一波會在什麼時候出現、他們在發展中需要什麼幫助」。

在半導體領域,熊偉銘和周志峰都認為這是一個「明顯的全世界看中國的機會」。在人才上,華人在半導體產業的儲備,已經積累到了世界最頂級,在產業鏈上,中國也聚集了最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國家層面的驅動力。

如果說在寒冬中還飄著一個熱氣球的話,那一定是企業服務。據IT桔子數據,2019年在融資項目數與融資金額上,企業服務都拔得頭籌,在估值回歸理性的當下,企業服務的估值逆勢走高。

企業服務的迷人之處在於:在消費互聯網上,中國與美國企業市值相當,而在企業服務上,中國企業的市值僅為美國的百分之一,一片巨大的寶藏正在靜靜地等待著探險者們。

而對企業服務的探索,也是「多點開花」。最熱的是產業互聯網,也有人稱之為垂直行業類SaaS軟體。

熊偉銘表示,這類軟體的機會在於,很多中小企業通常只採用一套軟體系統,所有流程都集中在一個系統中,並且通常在某一個行業中具有很強的口碑傳染性,一家企業的使用會帶動全行業使用。周志峰認為,行業型SaaS軟體需要創業企業有非常深刻的行業認知,因此容易築起較高的壁壘

目前面向餐飲行業的雲計算軟體二維火,據官網數據,已經服務超36萬家店鋪,註冊會員人數達1.5億,公司估值超10億美金;

面向鄉鎮夫妻店的匯通達,據其對外發布的數據,目前已覆蓋超過13萬家鄉鎮會員店,服務3億農村消費者,預計2019年銷售額將突破500億。

其投資方盛景嘉成對億歐表示,在引入VC之前,匯通達已經盈利達四五千萬,因此彭志強非常看重S2b2c模式,「較之於to C它不燒錢,且共享了B的流量,較之to B又有C的爆發力和拉動力,我們認為S2b2c是產業互聯網中最有可能成功的形態,是未來10年中國確定性最強的一個投資機會」。

除產業互聯網之外,雲原生、資料庫、RPA等細分賽道也是企業服務中的投資熱點。

在年終秀上,吳曉波分享了他在東莞厚街的見聞,前幾年他來這裡參觀一家製鞋廠的時候,這裡有5萬工人,而現在只有2000名。

在製造業中,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曲線」,價值最豐厚的區域集中在價值鏈的兩端-研發和市場,中間的製造環節附加值最低。

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曾說過,中國的企業以前只學會了如何組織工人,而沒有學會如何組織工程師,因此只能在製造業最荒涼的地帶謀生,如果能夠利用先進的組織方法把中國大量的工程師組織起來,那麼中國就是企業家的一塊寶地。

現如今如他所願,智能製造的投資與創業熱潮已經開啟。焦騰對億歐表示,智能製造是明勢重點關注的賽道之一,洪泰基金專門成立了規模為10億人民幣的洪泰智造基金。

機器人是智能製造的熱點細分賽道之一,焦騰認為機器換人的趨勢已經很明確了,「本質就是工廠給機器人發工資,比如過去一個產業工人薪資6000元,而一個產線機器人5000元,而且它能做兩三個工人的事。我們布局的李群、橙子等幾家機器人公司19年業績都很好」。

梅卡曼德機器人CEO邵天蘭曾去過中國上百家汽車、家電、物流等製造業現場,他對億歐表示,「中國一年賣十五萬機器人,卻有數以億計的工人,中國機器人還有上百倍的發展空間」。

資本寒冬中蘊含著無法被忽視的生機,不僅在中華大地,海外亦是。

近年來,阿里、小米、位元組跳動等大公司的國際化步伐加快,同樣也有更多的創業者將目光移向海外。於2014年出海,至今在全球擁有用戶14億,月活1.1億的APUS CEO李濤對此感受強烈,「做出海五年,從來沒有一年像今年一樣,出海成為所有人討論的話題,2019是出海井噴式的一年」。

李濤認為,井噴式出海背後,首先是國內互聯網技術和產品的成熟,是移動互聯網走出去的基礎;其次國內互聯網用戶規模增長趨緩,流量逼近天花板,在國內互聯網競爭白熱化、巨頭扎堆的大背景下,創新企業現階段的選擇只有走出去或沉下來。

而新興市場的巨大增量空間,有磁鐵一般的吸引力。目前,海外還有35到40億人口處於市場空白,「一帶一路」的政策紅利,也是互聯網出海的驅動力。

周煒認為,中國企業出海還有一大獨有優勢,「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已經磨練出對產品的快速迭代能力、對用戶需求的快速調整能力,願意為當地用戶做一些基於習慣的定製,這是美國不具備的」。

對於現在想出海的創業者,李濤認為有兩大機會,一是內容類產品還在窗口期:「以短視頻、資訊聚合類等APP為代表的內容型出海產品,滿足了人們對新娛樂形式的需求,並且容易跨越文化障礙、保持用戶粘性」;

另外,在出海地域上他認為南亞、東南亞處於從基礎的流量工具產品向內容類產品過渡的時期,正是中國出海企業以內容類產品打入市場的關鍵時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市場目前叫好不叫座,美國仍然是悶聲賺大錢的市場」。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如果不能在失敗的時候站在一起,我覺得未來也不會走向成功。」——易建聯。

楊歌最近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在創業者的心態上,從16到19年整體是趨於冷靜和穩定的,但到今年第四季度,很多人開始浮躁了,因為「在寒冬中沉寂太久了,在困難解決的過程中難度太大」。

相比漫長的未來,當下的解決方案和信心或許更重要。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對億歐表示,根據其他國家經驗,經濟下行期平均為二十年,「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們已經走過了了十年」,這正帶來了機會,「要在原有的軌道上你是沒有機會的,正因為環境在變、賽道在變,你有了彎道或變道超車的機會」。

寒冬創業者何懼寒冬,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

「2020,來海邊,重拾信心」——吳曉波年終秀主題詞

「企業家就像一個在巨浪中的船長,正是在這種環境中,才能磨鍊出真正偉大的企業,有風推你走不是本事,逆風還能再往前走,這才是水平」。——楊歌

「資本寒冬是一個逐步出清,逐步規範的過程,其實市場太熱的時候,是不利於優秀公司脫穎而出的。因為整個成本高漲,惡性競爭、僧多粥少,而市場冷的時候,反而是好企業低成本擴張的機會,沒人跟你搶」。——彭志強

「轉型期必然對所有人的認知都要進行新一輪的挑戰,不能調整的無論是投資機構,還是創業企業都有可能被淘汰,擺脫以往的路徑依賴,用新思路去判斷未來」。——普華資本合伙人蔣純

「廣積糧、深挖洞、緩稱王。盡量擺脫焦慮,專註在產品和公司戰略上,冬天的時候,弱的企業會先倒下,但是能活下來的,穿過這個周期的都會是偉大的企業」。——周煒。

除了信心,周志峰認為,「資本寒冬對很多創業公司觸達靈魂深處的一個拷問是,你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商業價值?」

這是中國第一波技術創業浪潮,從實驗室走出的技術創業者還未曾經歷過商業的洗禮,因此對商業場景認知薄弱是科技創業公司的一個通病。

他們很容易沉醉於idea或技術變成產品的過程,常常有一個錯覺,就是把客戶的一些示範性項目和試錯當成行業真正的剛需。就拿AI公司做銀行來說,很多大型銀行從每年幾個億的IT預算中拿出百萬級人民幣做了一個示範項目,就會使創業公司誤以為找到了可以大規模落地的應用場景。很多大型企業在新技術方向的初步嘗試,並非是真正的長期需求」,周志峰說。

他認為梅卡曼德機器人就是一個跨越了從技術到商業化鴻溝的創業公司。

這家公司是以3D感知、視覺和機器人演算法等技術,為機器人裝上「眼睛和大腦」,在今年的資本寒冬中逆勢獲得了來自英特爾、啟明創投等投資機構的兩輪融資,並獲得了國內外眾多製造業的頭部客戶,其CEO邵天蘭向億歐分享了他的一些實踐:

一是公司從CEO到技術核心團隊,深度駐紮在現場,與客戶死磕技術與需求的匹配,把技術做透,「我從來不認為我們有任何捷徑可走,我們就是一家『正面剛』的公司,我覺得好公司從來沒有什麼花活兒,就是正面剛」;

二是針對不同行業的特性,匹配高中低不同的階梯方案。「比如物流行業對價格敏感,對精度要求不是很高,那我們就配置一個相應的方案,這樣我們可以匹配更多的客戶」;

三是不與產業鏈為敵,專註於自己的環節。「就比如一個賣地板的公司做裝修,不僅會分散精力做自己不擅長的業務,還會與裝修公司為敵,與集成商配合,而不是去做集成商」。

夏蟲不可語冰。第一次經歷寒冬的創業者,同樣對寒冬中公司規模擴張的節奏、融資節奏、現金流管控沒有經驗。

楊歌認為,在企業的規模擴張節奏上,要掌握企業的動能。「企業的規模就像騎馬一樣,要有一個動能控制,如果很冷的時候把勢能擴大,就會凍死,到熱的時候你的勢能就爆發不出來」。

比如一個早期項目,公司到80人了還在擴規模,那這個企業的風險控制是不到位的,現在應該縮減到60個人,然後提升每個人的效率,然後等到下一融資後或是銷售收入達到一個階段後,再把規模擴到100人。

焦騰認為,財務數據本質上是公司技術、產品、市場的反映,如果公司應收賬款、回款率、現金流不好,就應該去反向思考技術與產品等問題。

天晴的時候修屋頂。在融資節奏上,他建議創業公司在現金流還有12個月的時候就開啟下一輪融資,「很多投資機構都願意去做『錦上添花』的事情,在企業生存狀態還不錯的時候,更容易去做投資決策」。

周志峰建議將公司業務轉化為金融符號:「企業要隨著定戰略、產品研發、銷售開拓等,將其推進情況轉化為金融符號,細化成可計劃、可控制、可決策的一本賬,這要求CEO對現金流和財務管理加強重視」。

也有人認為,「沒有建議,我接受不了這種東西,找問題誰都會,怎麼解決問題才最重要,幾個投資人做過產業啊,都是瞎扯淡,VC就是典型的事後諸葛亮群體」,另外一位創業者也表示,「一部分VC不看數據、不去現場,就靠隻言片語建立認知,難怪做不下去」。

結語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劉慈欣

社會、文明、資本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這種舊世界還未消散,新世界還未重塑的周期臨界點,更是考驗投資者、創業者,甚至是每一位普羅大眾此後「生死存亡」的時刻。

在這個節點,對於投資人和創業者,你或是如《創新者的窘境》中所言,「深刻理解世界的運行方式,並順應這些力量來管理創新活動」,最終成為開闢新大陸的一分子;或者,你也可以怨天尤人,焦慮浮躁,逃避困難,等新時代的滾滾車輪碾過時,無助地接受被淘汰的命運。

於睿智者,這是最好的時代,於平庸者,這是最壞的時代。

RECOMM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阿里系多方持股,當虹科技將成為音視頻產業的「國產突圍者」?
「大象轉身」到「起舞」,銀行業金融科技或將邁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