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背後說人壞話開心嗎
首先為這個題目向朋友們說一聲抱歉,在沒有事實根據的情況下,妄論別人肯定不對,也無所謂開心不開心之說,還可能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
在《論語·季氏5》篇,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孔子說,對人有益的快樂有三種,喜歡稱道別人的好是一種快樂,可是現實生活中,好像不是這麼回事。人們往往以說別人的壞話取樂,而且樂此不疲,一有機會就在背後議論別人,說三道四。
當然我們不能說這樣的人品行惡劣,其實他們有可能沒有壞心,只是隨意說說,聊作談資。我們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開開別人玩笑,樂呵一番。然而我們細想一下,在背後說別人,而且是拿別人的不好的事情說事,都不是很妥當。人人都有議論別人的權利,但如果以此為樂,同樣不恰當。
既然知道在背後說別人不好,那我們就盡量剋制自己,約束一下無遮攔的口舌,這也是正確的為人之道。如果實在控制不了說人的衝動,不妨學孔子說說他人的好,這不僅能體現自己的心胸,還能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
如在《論語·憲問31》篇中,針對「子貢方人」(子貢喜歡評論別人),孔子曾委婉批評他說:「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端木賜啊,你自己很優秀了嗎?我則沒有這閑功夫)孔子說他沒有這個閑功夫,是說子貢方人浪費時間,而且自己也有做得不夠到位的地方,不如在學習之後以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為重。
因此可以說,不在背後議論別人是一種自律,也是一種品質,隨隨便便就對別人評頭論足,還不以為然不亦樂乎,還說別人的壞話,自己倒是開心了,但不是孔子所說的有益的快樂,有損一個人君子形象。
快樂有很多,「節禮樂」,「道人之善」,「多賢友」是一種樂,但「驕樂」,「佚游」,「宴樂」也是一種樂,我們要分清哪一種快樂對人有益,哪一種快樂是對人有害的。不是所有的快樂我們都要去追求,都要去體驗,快樂能帶來身心的愉悅,但這些有害的快樂就有可能使人墮落,使人沉迷,最後不能自拔,在耽樂中荒廢了自己的一生。
我們在祝福別人的時候常說「祝你永遠快樂!」,也希望自己過得快樂,這當然是美好的祝願。沒有人天天快樂,一個正常的人每天有各種情緒交織,有喜也有怒,有哀也有樂。健康的情緒是在怒時懂得控制,在哀時懂得節制,避免負面的情緒佔據心靈,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
「道人之善」如果修養不夠,心胸不寬,一般人做不到;「道人之惡」如果不加克制,不夠自律,很容易做到。歷史上著名的「管鮑之交」相信大家都知道,鮑叔牙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始終維護管仲的形象,竭力為管仲說情、辯解和舉薦,最終讓管仲成為一代名相,造福社會和萬千百姓。當然管仲的優秀是一方面,然而如果沒有鮑叔牙真誠無私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管仲怎麼可能「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天下百姓就有可能「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憲問18》)
當時鮑叔牙只要說一點點管仲的不是,或者根本不用說,齊桓公一定會將管仲置於死地。一是管仲開始站錯了隊,二是齊桓公和管仲有一箭之仇。
管仲和鮑步牙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無論人前人後都不說朋友的壞話,對朋友理應如此,然而擴大到一般人呢,還能做到這樣嗎?如果對一般人無論在人前人後都不說其壞話,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真誠,最終體現是人的修養。
不說別人壞話固然好,然而好像還不夠,如果經常地說一說他人的好,並且以此為樂,豈不更好?人不能隨心所欲活著,「從心所欲不逾矩」才是我們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