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深海戰略怎麼走?中俄技術轉移結合市場需求,「適用性」成第一標準

深海戰略怎麼走?中俄技術轉移結合市場需求,「適用性」成第一標準

【獵雲網(微信:ilieyun)武漢】1月2日報道(文/王雅坤)

深海是地球上最後的未被人類全面系統感知和利用的地理空間,深海空間十分巨大,潛在戰略價值近乎無限。鑒於人類正加快走向深海,深海的戰略形勢將極大程度上左右未來的國際海洋政治格局。

隨著我國深海戰略的推進,將給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帶來龐大的市場需求。預計到2020年前全球海工裝備市場需求年均需求將高達約500億美元。

面對這一機遇,國內優秀的海洋工程建設企業愈來愈重視對海洋工程產業市場的研究,一大批優秀的海洋工程企業迅速崛起,中俄新絲路技術轉移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是這其中佼佼者之一。

技術轉移體系不完善下如何展開工作?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技術轉移工作已經建立起了初步較為完整的體系,但是技術轉移體系法律不健全、高端技術經紀人極為匱乏、多數科技成果產業化程度等不同程度的問題,仍是限制技術轉移工作的重要因素。

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何鵬,中俄新絲路技術轉移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對國內海洋工程現狀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他告訴獵雲網,國內目前有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但在海洋的複雜環境下,應用和回收的能力還相對比較落後,所以從實驗室完成到實際的產業化還有著一段距離。

整個團隊圍繞「中俄科技合作」為核心,分設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團隊,俄羅斯團隊致力於中俄文化交流、俄羅斯科研技術供給方對接;中國團隊,針對中國市場設定需求,同時組建中方科學家團隊,主要來自於華中科技大和江蘇科技大,這個團隊相當於讓技術轉移擁有了一個可靠的翻譯背景。

(圖片來源:晟圖科創)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海工裝備製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韓國、美國及歐洲等國家,新加坡與韓國的領域基本在淺海領域,而美國和歐洲國家則以建造深海和超深海的平台裝備為核心。而我們國家由於起步較晚,正從淺水裝備和海洋工程輔助船建造向深海裝備進軍,但已湧現出新的海洋工程後起之秀。

在眾多的海工技術先進國家裡,為什麼選擇與俄羅斯合作?何鵬介紹道:「首先,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相對於歐美國家合作渠道的不順暢,俄羅斯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其次,基於中俄關係友好的背景下,俄羅斯此前在這方面處於一個悶頭自己乾的方式,沒有對外開放,但目前也需要經濟上的支持,基於這個雙方共同成長的共識,中方重點發展海洋工程這個合作領域。」

「需求大、供應不足、真正國產化的世界級設備和技術少之又少「的現狀就導致需要尋求外力,但純粹的追求外力又將成為一種貿易,所以何鵬開始考慮能否把俄羅斯先進的技術引到中國,幫助中國將這些技術國產化。

對於設備來說,我國現階段更應該注重其「適用性」,高端未必適用。俄羅斯在軍工領域以及海洋工程領域發展的比較好,工業比較注重基礎工業和基礎的技術開發,海工從科研水平到產業轉化能力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我國目前在整個海工領域的投入是非常大的,但因啟動時間晚,所以從成熟度來說距離歐美髮達國家還是有很大距離的,國內專家認為現階段應儘快解決產品終端應用的實際問題,提升核心實力,搶佔國際市場。

通常來說,說到海洋工程,通常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油、找礦。實際上,海洋的複雜環境也為海洋工程提供了很多的應用場景。例如現在國家除了土地農田外大力發展的海洋牧場,大規模發展的海水養殖、深海海水養殖,這些都是需要一些海工設備的。

軍民融合多個項目收到明確合作意向

近年來,技術轉移行業政策利好不斷。2019年上半年,全國共簽訂技術合同147100項,成交額為7239.0億元,同比增長9.8%和23.6%,全國技術市場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圖片來源:獵雲網)

目前中俄新絲路技術轉移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的企業時間表是:半年到兩年之內,會形成大概四類的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分別是:海浪發力、高速特種艦船、水下機器人和全世界最先進的3D激光列印設備。據何鵬向獵雲網介紹,軍民融合領域與海浪發電領域他們都已收到明確合作意向,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快速地找到了他們想要的技術方向,看到了快速產業化的能力,所以已經確定了發展方向。

軍民融合領域迫切地需要一些國外的先進技術來提升整體水平。以特種船舶為例,高速艦船、氣墊船這些領域,我國某些基礎性相對薄弱,通過國際的軍民融合大背景下,結合相關的技術和企業去形成一個突破,會生產成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在海浪發電方面,基於穩定性,通過海水波動形成機械性能的發電,與傳統的風電來相比同樣環保,但發電效率高出了一倍,設備投入卻是風力發電的幾百分之一,都是非常小型的設備,通過小型設備的投入利用最大的社會公共資源和現有的風能發電相結合,就會產生一種新型的高效能的發電場景。

從事於技術轉移的工作,公司如何盈利?何鵬告訴獵雲網:「四個方面,第一是合資公司會申請專利,會以專利授權費的形式收取承載企業製造成本的百分比。第二是對於一部分購買比自產的成本更低的設備,做國內總代理的貿易。第三是科研項目申報、人才申報獎勵補貼。第四是產業園區層面,地方承載企業會採購我們提供的產業內容。」

事實上,從中俄海洋工程技術轉移項目簽署到現在為止僅僅只有四個月的時間,他們已經與兩家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分別是柳州和鎮江,還有三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廣西科技大學和江蘇科技大,相當於這個項目在國內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做技術支撐。

對於未來的發展,中俄海工並不急於去尋找融資夥伴,他們前期會針對「水下機器人、海浪發電、3D激光印表機」為重點突破,在節奏上優先發展,至少形成一個中國知識產權矩陣及樣機,引入產業基金,形成產業化模型樣本。這樣將有利於「中俄新絲路技術轉移中心」品牌打造,有利於其他產業化及技術快速推進實施。

項目:中俄海洋工程裝備

公司:武漢晟圖科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網址:Santu晟圖科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谷歌在美遭集體訴訟,被指利用未成年人開採鈷礦石
解決垃圾的可溯源性,看Tech bang團隊如何讓智能為環保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