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王淦昌:科學研究是硬碰硬的事情

王淦昌:科學研究是硬碰硬的事情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20世紀50年代初期,蘇聯科學家在帕米爾高原上建立了一個宇宙線實驗站。當時,有兩位蘇聯科學院院士設計了一套電子學系統,其中擺放有3種計數管和磁鐵。利用這套實驗系統,每當有粒子進入時就會產生相應的電子學信號。不久,他們宣稱已發現了十多個新粒子,並命名為「變子」。這兩位院士由此獲得了斯大林獎金,成為「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王淦昌研究這一發現後,當即明確表示「蘇聯人的發現靠不住」。理由是,電信號的重複性不好確定,僅憑一個電子學信號就斷言有什麼新發現太草率了。

在他的意識中,做實驗,尤其是宇宙線實驗,一定要用徑跡探測手段,這樣才能以確實的證據示人,而且在許多年以後還可以複核。

圖片由實習生陸越繪製

當時,全國上下正掀起學習蘇聯的熱潮。這當然包括學習蘇聯的自然科學。如果對蘇聯的工作持有不同看法,顯然不合時宜。

何祚庥院士曾經回憶,當時自己在中宣部工作時曾與其他年輕人私下議論過這件事,覺得王淦昌在歐美留過學,說蘇聯科學家的發現「靠不住」,恐怕還是崇拜英美、輕視蘇聯的思想反映。

然而,最終實驗結果表明,王淦昌的判斷是正確的。

因為後來在一系列更精密的實驗條件下,其他科學家並沒有找到一個所謂的「變子」。

回憶起這件事,何祚庥說,這件事當時在自己的心靈上引起的震動是巨大的。一是驚訝蘇聯人居然也有不成功的事情,二是從心眼裡佩服王老敏銳的科學洞察力。王老對蘇聯科學家的直言批評,充分體現了他追求真理、崇尚實踐的政治勇氣和科學精神。

「這件事給我的啟迪是,對科學問題的評價不能政治化,不能用政治觀點去評價科學發現。」在何祚庥看來,這個原則應該永遠牢記。

人物簡介

20世紀80年代,王淦昌在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作學術報告(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王淦昌(1907年5月—1998年1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奠基者,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獨立提出用激光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陳可軒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萬;全球首個5G磁懸浮上海開測
新能源汽車銷量五連跌,專家稱調整期要堅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