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結婚禮有多繁冗?看看《鶴唳華亭》太子結婚就知道了

古代結婚禮有多繁冗?看看《鶴唳華亭》太子結婚就知道了

目前《鶴唳華亭》在全網大火,知道歷史的人們都知道這是一部歷史架空劇,可以算的是一場歷史大雜燴。在我們看來他們的歷史著裝等方面來看是宋代的,而在很多方面又有明朝的影子,在君臣關係上也是仿宋和仿明。雖然可以明顯看出大部分是仿宋仿明的劇作,也著實引來了一大批引人不滿和引人吐槽的地方,尤其是在劇情方面反轉的太刻意,最是無情帝王家,而太子的表現卻是言情小說一般。

但是在很多方面也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太子大婚時比較宏大的場面,其中表現出來的結婚禮儀和結婚習俗還是很值得肯定的。從他們婚禮的流程便可以看到其中的冗雜。

古時娶親一般分為六種禮節「納采,問名,納徵,請期(告期),親迎」親迎完成之後同牢合巹婚禮完成,第二天向公婆敬茶,為人婦。一聽這些禮節就如此繁冗,而皇太子娶親則更為正式了。

據《大明會典》記載,娶妻的流程就多到讓你懷疑人生,像納采,問名,納徵,告期,冊封,醮戒,親迎,合巹,朝見兩宮,盥饋,廟見,慶賀諸多繁雜的禮儀,僅在《鶴唳華亭》當中只表現了兩天的禮儀,包括了納徵,告期,親迎,醮戒,同牢合巹等等。

納徵在劇中表現為在張家的桌子上的那些金銀珠寶,玉器古玩,這些都是皇家送來的聘禮,就相當於如今的彩禮,古今是一個樣子,那就是男方必須要先下了聘禮才能成婚,即使是皇家也不例外。張家公子也提到了請期還是告期,並說了二者的分別,禮部在定婚期的時候說的請期還是告期,「告期是皇家的恩典,請期則是世俗的客套是求著我們家把女兒嫁過去。」也就是說告期只是告知你,被皇家選中做太子妃是無上的榮耀。請期則是請求女方,希望將女兒嫁出去,所以這個禮儀里也包含了告期,所以在那一天,就包含了兩個禮儀,即納徵和告期。

在迎親之前,在張氏公子問請期和告期之前,女方先穿著燕居冠服,在陳家的祠堂祭祀,在父親的指引下向祖先行禮,祭奠,行禮完畢之後,女子飲下杯中酒水,吃掉盤中的食物,然後向父親跪拜,父親囑託女兒「爾往大內,夙夜謹慎,勿違君命」

第二天則進行親迎禮,也就是新郎要去新娘家裡迎親,這表現出對於女子的尊重,也能從中看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也算是男權社會的一種表現了。這項禮節從先秦時期一直延續至今,若不舉行迎親之禮,那就不算是完整的婚禮,這項婚禮也就不符合禮制的規定,舉行了迎親之禮也就意味著新娘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了。

迎親禮完成以後,午門外皇太子和太子妃下轎走路,但是在皇宮外,降轎入宮,皇太子揭簾,宮人以帷幕遮之,太子妃下轎。下轎之後改是合巹禮了,尚工問陸文西在合巹禮上太子和太子妃誰改拜誰,她回答道:「太子為君,太子妃為臣,太子妃當拜太子殿下」而實際上是太子妃先拜,太子還拜,因為是嫡妻,所以太子應當和太子妃拜一樣的禮。

同牢合巹,牢一般是肉類,豬牛羊三種肉類稱為太牢,兩種肉稱為少牢,同牢的意思便是夫妻二人同吃一份牛羊肉,意味著夫妻二人從此以後成為一家人。合巹就相當於後來的交杯酒,但是這種交杯酒並不等同於夫妻二人手挽著手同喝杯子里的酒,而是將葫蘆一分為二,做成兩個相同的水瓢,代表著夫妻兩個人,瓢內同時盛有酒,然後宮人還將瓢做了交換,最後合二為一,象徵著夫妻二人以後可以同甘共苦,永結同心。

剪髮相結,這也就是結髮妻子的來歷,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女子十五歲及笄,意味著已經成人,無論男女都要把頭髮梳成髮髻,男子則要戴上帽子,《說文》里:冠,弁冕之總名也。在男女結婚的時候,男女需要各剪下一縷頭髮,然後將兩縷頭髮系在一起,稱之為結髮。

到這裡這項繁雜的禮制也算介紹完畢了,但是隨著滿清入關以後,民俗的改變也是在所難免,清代易發易俗以後,這樣的婚禮習俗幾乎已經絕跡,無論是在宮廷的婚禮還是民間的婚禮,習俗全部改變,清政府不允許有前朝的風俗,僅僅只在南方部分可能還存在,這樣風俗大改變一直延續到辛亥革命以後,清政府滅亡,傳統的婚禮才開始又復甦起來,只不過西方文化的傳入,更多的人也開始穿起了婚紗,隨著中西文化的融合,到了現在儘管還保留一些傳統的風俗,基本上婚禮也開始中西結合,男女皆穿西服婚紗。如今隨著漢服的復興,定會再次掀起一場傳統婚禮風俗的熱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首富之子,慈禧為他賜名,一夜輸給盧筱嘉100套房,晚年貧困潦倒